李江嬌
【摘 要】
目的:觀察短暫性腦缺血對繼發性腦梗死的影響。方法:有六十五名急性腦梗死的病人被選上,其中33名患者在腦梗死前沒有短暫性缺血發作,是對照組。剩下的32個病例在腦梗死前出現了短暫性缺血發作,然后是觀察小組。兩組都接受了常規治療。觀察了兩組的預后情況。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的24小時和治療后3天的神經缺血分數的改善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觀察組的神經赤字分數的提高比對照組7天的治療效果要好,治療后14天,治療后的30天,統計學上的顯著性(P<0.05)。這兩組之間的總有效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腦梗死后的一周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患者的腦組織有保護作用,對隨后的腦梗死患者的腦組織有保護作用,影響病人的預后。
【關鍵詞】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2-03-024-01
引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被認為是腦梗死的征兆。在動物實驗中,反復的TIA治療可以提高腦組織缺氧的耐受性并保護腦組織。在這篇論文中,我們在我們的醫院中選擇了腦梗死的案例同時觀察短暫性腦梗死對繼發性腦梗死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們醫院有六十五名患有急性腦梗死的病人被選中。以上所有病人都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同時,有腦出血,復發性腦梗死的病人以及有血栓性治療的病人都被排除了。他們都是第一次出現腦梗死的病人。在選擇上述病人的過程中,有32名患者在腦梗死發作前一周內發生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一小時內發生了1-3次。這些病人被當作觀察小組。其他33個病例沒有在急性腦梗死作為對照組之前出現短暫性缺血性發作。在對照組中,有20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年齡在50到77歲之間。有4例高血壓和2例糖尿病患者。在觀察組里,有32名病人,19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年齡在49-76歲,2例高血壓,2例糖尿病。兩組(p>0.05)之間的性別、年齡和慢性病沒有顯著差異,這是相當的。[4]
2 方法
兩組人都接受了同樣的常規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用于改善大腦細胞代謝的藥物,神經保護的藥物,顱內壓升高的病人的顱內壓控制,對水和電解質紊亂的調整,對酸堿平衡的維護,控制血壓和其他癥狀的治療。兩組的神經系統缺陷在治療前,24小時,3天,7天,14天。神經系統的缺陷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評估的。[2]
3 療效評定
在治療前后對中風患者的神經系統缺陷程度的評估是由中國第四腦腦血管疾病會議的神經損傷程度評估的方法進行評估的。根據在治療前后的分數變化,治療效果被評估為基本的康復,嚴重的疾病,進步和效率低下。[1]
4 結果
在兩組之間的神經赤字分數的對比:在治療前觀察組中的神經缺陷的得分,治療前24小時,治療后24小時,治療后3天,治療后7天,治療后14天,治療后30(10.3+3.5)(10.3-3.5),(10.2+2.9)(10.2-2.9),(9.6+2.2)(9.6-2.2),(7.1+2.6),)(7.1-2.6),(6.7+1.8)(6.7-1.8),(5.0+1.8)(5.0-1.8)。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24小時、治療后3天、治療后7天、治療后14天、治療后30天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0.4+2.1)(10.4-2.1)、(10.3+1.8)(10.3-1.8)、(10.1+2.3)(10.1-2.3)、(9.6+1.7)(9.6-1.7)、(8.4+1.8)(8.4-1.8)、(6.5+1.8)(6.5-1.8)。在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神經缺陷分數無顯著差異(P>.0.05)。在治療后的24小時和治療后三天的神經缺血分數的改善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觀察組的神經赤字分數的提高比對照組7天的治療效果要好,治療后14天,治療后的30天,統計學上的顯著性(P<0.05)。[3]
5 討論
傳統上,人們相信短暫的局部缺血會增加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短暫的全球或局部缺血可以在特定時間間隔后保護動物免受嚴重的局部缺血。它不僅能降低缺血性損傷的體積,還能減少神經系統的損傷。這種效應叫"缺血性耐受性"陳健和其他人在細胞水平上觀察到了缺血性耐受性。Moncayo等人發現,缺血性耐受性是與短暫性局部缺血的持續時間有關的,是攻擊的次數和腦梗死的距離。在國內臨床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短暫的腦缺血持續10-20分鐘,發生2-3次,短暫的腦缺血和缺血性腦卒中之間的間隔小于1周,對缺血性腦卒中后的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良好的神經保護作用。表明:(1)持續一段適當時間的短暫缺血會刺激身體產生神經保護作用。(2)重復的缺血預處理可以增強缺血耐受性,但超過三次的缺血預處理對于隨后的缺血性損傷沒有保護作用,但起到了累積的損傷作用。(3)局部缺血時間的短時間不僅對隨后的局部缺血也沒有保護作用,但也有累積的傷害。長時間的缺血預調節對隨后的缺血沒有保護作用。[5]
結語
在這項研究中,觀察組的神經赤字得分比對照組的7天,14天和30天的治療時間要低得多。觀察組的總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在腦梗死前一周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患者的腦組織有保護作用,對隨后的腦梗死患者的腦組織起了保護作用,影響了病人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何小躍,周雪珍,曾少嬌,張振宇,肖美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后繼腦卒中早期預后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5):3486-3487.
[2] 陶建青.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發作頻度對后繼腦梗死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4):7-10.
[3] 王大力,常莉莎,張江,趙曉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發作頻度對后繼腦梗死影響的臨床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07(12):1649-1651.
[4] 王大力,常莉莎,趙曉晶,張江,張麗.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持續時間與后繼腦梗死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06):391-393.
[5] 何婭,馮建軍,陳松盛,李醒.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后繼腦梗死影響的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06(12):1608-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