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梅 曾楠 范文成
【摘 要】
目的:分析仁壽縣2015-2018年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狀況,為保障仁壽縣居民飲用水安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對2015-2018年仁壽縣的集中式供水水樣進行檢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2015-2018年共監測仁壽縣集中式供水水樣1239件,總體合格率76.92%,仁壽縣城區集中式供水合格率(86.21%)高于農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76.22%)。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二氧化氯、大腸菌群等。結論: 仁壽縣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已經較為穩定,但有不合格因素,衛生狀況還存在安全隱患,應進一步加強對集中式供水,尤其農村地區集中式供水的監督管理。
【關鍵詞】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狀況
【中圖分類號】 R8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2-03-190-01
生活飲用水是保障大眾健康的重要基礎,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更是受到重視和關注[1-2]。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歷年來受到疾控系統的高度重視。隨著近年來集中式供水的逐步推廣,集中式供水已成為仁壽縣的最主要供水方式,為掌握我縣集中式供水水質狀況,為仁壽縣居民安全飲水提供科學依據,2015-2018年我中心對仁壽縣集中式供水質進行了連續監測,現將2015-2018年集中式供水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5-2018年監測的仁壽縣60個鄉鎮的集中式供水水樣,包括城市集中式供水和農村集中式供水,2015-2018年共計監測集中式供水水樣1239件,其中2015年263件、2016年306件、2017年346件、2018年324件。
1.2 水樣采集和檢測
水樣采集、保存、運輸和檢驗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3]要求。檢測指標包括: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菌落總數、砷、鎘、鉻(六價)、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亞氯酸鹽、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二氧化氯,共計34項。
1.3 評價標準
檢測結果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4]進行衛生學評價,若其中一項指標不合格,則判定為不合格。
1.4 統計分析
水質檢測結果錄入Excel建立數據庫并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數據的差異性應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集中式供水水質總體合格率
2015-2018年共監測集中式供水水樣1239件,合格953件,總體合格率76.92%。2015-2018年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分別為28.90%、81.05%、94.51%、93.21%,詳見表1。215-2018年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3.26,P<0.05)。再進行兩兩比較后發現僅2017、2018年合格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x2=0.49,P>0.0083),其余年份合格率兩兩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
2.2 城市集中式供水和農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比較
2015-2018年共監測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樣87件,合格75件,合格率86.21%;監測農村集中式供水水樣1152件,合格878件,合格率76.22%,詳見表2。城市水和農村水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5,P<0.05)。
2.3 各項指標監測結果
2015-2118年,共對1239件集中式供水水樣的34項指標進行了監測,不合格指標共計14項,其余指標合格率均為100%。不合格指標中菌落總數、二氧化氯、調查菌群合格率最低,分別為80.60%、88.62%、90.48%;其余不合格指標情況詳見表3。
3 討論
3.1 2015-2018年仁壽縣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且2017、2018年明顯高于2015、2016年。主要是因為從2010年開始,仁壽縣提出實施統籌城鄉全域安全飲水工程,投入資金10.6個億,通過“一洞五廠六線”骨干工程建設,從我縣黑龍灘引水進村入戶,解決安全飲水難題。隨著2016年我縣全域安全供水項目的基本完成,近兩年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穩定在93%以上,全域安全供水項目成效顯著。
3.2 2015-2018年仁壽縣集中式供水城市水合格率高于農村水,其主要原因與城市市政供水水處理設施完善、水處理工藝成熟、管網清洗到位、水源保護較好;其次仁壽縣農村集中式供水管網是沿用以前鄉鎮供水站的陳舊管網,普遍存在清洗不及時和破損等得不到及時更換的現象。
3.3 2015-2018年仁壽縣集中式供水不合格指標數逐年減少,不合格指標主要為菌落總數、二氧化氯、大腸菌群,其合格率分別為80.60%,88.62%、90.48%。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制水廠消毒工作開展質量較差,存在消毒劑使用不規范,消毒設備維護管理不善,不能正常使用的現象;二是部分鄉鎮受環境條件限制,無法選擇較好的水源水。
綜上,仁壽縣的集中式供水水質通過全域安全供水項目的實施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并且近兩年的合格率維持在93%以上,但仍存不合格因素,衛生狀況還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農村集中式供水,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集中式供水監督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制水人員的培訓,提高制水工藝,確保仁壽縣集中式供水水質衛生安全,保障人民大眾飲用水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琪,魏海春,李洪興,等.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管理現狀及發展[J].環境與健康雜志,2013,30(3 ):263-265.
[2] 盧道山.宿遷市2012-2014年農村飲用水水質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5,26(6 ):98-99.
[3] 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4]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