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嘯昂
【摘要】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一個法律熱點問題。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人們對其的關注也更多的從法律層面轉向經濟性研究方向,其中有關精神損害賠償的經濟計算標準問題更是首當其沖。雖然現行法律當中有一些關于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的規定,但由于實際情況、經濟計算的復雜性以及相關法律規定過于模糊,導致司法實踐中并不能很好的加以運用。因此有必要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標準做一個大致的探討,并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標準提出一些概括性的看法和構思。
【關鍵詞】精神損害賠償 計算標準 完善標準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內涵及確定計算標準的必要性
(一)精神損害賠償的含義
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目的并非是為了單純的彌補受害人的經濟損失,而是為了安撫受害人被損害的精神狀態,使其恢復最初的心理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種能夠救濟受害人的方式都可以被稱之為精神損害的救濟方式,無論是給付金錢亦或是恢復名譽等都可以。因此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不法行為而導致精神上或肉體上的痛苦或精神利益的減損,因此得要求一定的金錢賠償或恢復名譽等特殊形式的要求以制裁不法行為人并對受害人予以撫慰。
(二)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的必要性
我國現有的法律對于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計算采取了比較籠統的計算方法,比如根據侵害行為的方式、地點、受害人受害的程度、侵權人的主觀惡性等來衡量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并沒有出臺明確的司法解釋來說明具體該怎么計算。這就導致各個地方的人民法院都會根據本地區的情況自行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這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同一個案件可能在A地(經濟發達地區)法院所判罰的數額比較高,而在B地(經濟不發達地區)法院所判罰的數額就比較低。這其實是一種很明顯的司法不公現象,不能因為受害人貧窮就不賠償他應得的權益,同樣也不能因為侵權人貧窮就減少他應賠的數額,考慮侵權人實際情況適當減少賠償數額在法理之中,但把這當作一種普遍的法律現象很明顯是不可取的。因此有必要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予以明確的計算。這樣不僅有助于我國法律體制的發展與健全,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相適應,而且有助于增強司法公信力以及發揮法律的預防作用。有一個相對確定的計算標準,不僅受害人可以參考受益,對于侵權人也有一個明確的警示作用,讓其知道應承擔的責任,起到明確的預防作用,強化公民的敬法、守法、愛法意識。
二、完善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的構思
(一)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的基本原則
應當設立計算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使其能夠貫穿精神損害賠償計算的始終,對每一個案件都具有拘束力。第一是對賠償數額的適當限制原則,即對于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要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對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金額上限,防止法院在判決時漫天開價或者不符合實際情況,同時也可以防止賠償金額過高而難以實現,有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第二是過失相抵原則,指對于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考慮受害人自己是否存在過失,如果受害人自己存在過失,那么在賠償時可以適當的減少侵權人的賠償數額,這是考慮到民法上的普適原則、公平原則,不能一味的懲罰侵權人,也要考慮受害人有無過錯,受害人應當對自己的過錯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確定精神損害賠償適用何種計算標準
從其他國家立法現狀來看有三種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標準,分別是撫慰性質的賠償標準、補償性質的賠償標準、懲罰性質的賠償標準,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社會法制建設的實際,本文認為我國應從撫慰性賠償標準向補償性賠償標準過渡。因為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公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民小康社會在十三五即將建成,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時如果仍然采用撫慰性的補償標準已經不適宜社會的狀況,這樣不僅不利于我國法治的建設,也不利于對受害人的補償。因此有必要轉化為補償性的賠償標準,不僅做到懲罰侵權人,而且要把對受害人的保護完完全全的落到實處,不會缺斤短兩,這不僅是對受害人的一種負責,也是對司法公信力的一種詮釋。
(三)明確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本文主張對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采取分類計算的方法,即針對不同的民事權利規定不同的標準,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具體操作如下:第一是把造成精神損害的原因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侵犯物質性的人格權利所造成的精神損害,如侵犯生命權、健康權所造成的身體損害;第二種是侵犯精神性的人格權利所造成的精神損害,如名譽權、受教育權、政治權利等;第三種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利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第二是根據這三種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計算方法。對公民生命權等物質性人格權的侵害所造成的精神損害一般情況下都要比其他情況嚴重的多,自然賠償額也要相應的高。至于具體的賠償額如何計算并不可能采取一種完全量化的標準,可繼續采取現在法律所規定的賠償金數額即可,不過針對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可將法條中規定的按照全國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的標準更改為根據本地區職工平均工資計算,這樣更加合理。而對于公民其它精神性人格權利的侵犯并不會直接造成公民肉體的痛苦,因此賠償額可以相應的少一些,至于具體賠償額如何計算由于這種損害更加偏向于無形性,具體的損失很難量化,因此可根據具體的案件賦予法官一定得自由裁量權來確定。至于對公民人身權利侵犯所應承擔的精神損害賠償額可根據公民被侵犯人身自由權的天數來計算,比較簡明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