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宇
摘要:針對杜80興隆臺超稠油油藏已進入吞吐開發中后期,受諸多因素影響,井間汽竄矛盾日益突出,地層虧空嚴重,嚴重制約著油藏開采,開展了稠油注空氣催化氧化采油技術研究及試驗,現場試驗表明:該技術可明顯提高措施井井注汽壓力,增加周期產量增加,增強供液能力。
關鍵詞:注空氣;強化采油;研究與應用
1 杜80興隆臺油藏開發矛盾分析
1.1井間注汽干擾嚴重
截至 2011年注汽141井次,注汽干擾51井次,影響產量3776t。
1.2區塊產量遞減加大
高周期井多,難穩產。平均吞吐周期為14.2周期,老井平均為21.5周期。
1.3壓力損失嚴重
油藏自2000年開發以來,地層壓力隨開采年份的增加急劇下降。
1.4儲層非均質的影響,油層縱向動用不均衡
油藏非均質性不均衡,主要是油層多,滲透率大小不一,油層井段長、單層薄、層間非均質性嚴重引起的。
1.5套壞多
2010年底套壞總井數32口,其中帶病生產29口井,占開井數的37%,選配注、調剖等工藝措施不能實施,影響油井生產效果。
2注空氣強化采油
2.1作用機理
(1)空氣的注入加速了稠油的氧化,吸氧反應,氧氣逐漸被消耗,產生極少量的CO2,形成CO2和N2混合物(主要為N2),即就地產生煙道氣,形成氮氣驅油作用機理;
(2)在100~270℃范圍內,在催化劑和氧化劑(空氣)作用下,膠質、瀝青質中的芳烴稠環被氧化打開,高凝點的石蠟系化合物氧化為極性的含氧化合物(如醛、酮、醇和羧酸),含氧化合物可進一步裂解;在催化氧化反應條件下,重油大分子被氧化形成的過氧化物可以形成自由基,并引發重油大分子裂解鏈反應,從而在油層的溫度壓力條件下完成重油的輕質化;
(3)稠油部分裂解生成小分子烴類,平均分子量變小,提高了稠油質量,導致原油的蒸汽壓增加,即增加了油層壓力和能量;
(4)稠油氧化為極性的含氧化合物(如醛、酮、醇和羧酸),與助劑就地生成表面活性劑,與稠油、水一起形成表面活性劑驅油;
(5)同時低溫氧化反應生成瀝青質也起到封堵調剖作用;
(6)添加的催化氧化催化劑的油層在蒸汽吞吐條件下,不但加快了低溫氧化的速度,提高了低溫氧化效果,同時會使部分原油發生裂解反應,生成小分子烴類,溶于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
2.2現場施工工藝
(1)空氣的注入量:每100t蒸汽對應6000~6500Nm3空氣,單井平均波及半徑15-18米。
(2)催化劑的注入量:控制在10000Nm3 空氣對應0.2~0.3t。
(3)蒸汽量按正常注入強度設計。
2.3安全監測
產出氣氧含量是是重要的安全控制點,科學合理制定氧含量制定氧含量檢測制度,是保障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
(1)確定監測范圍:汽竄井和措施井300米內的井;
(2)監測時間確定:依據室內實驗結果,反應達到120小時,氧含量降低到6.47%,在安全范圍內,現場監測延長到到 30天。
(3)監測井作業、測試、改流程前,連續4小時無氧氣,方可作業;
(4)措施井放噴時氧含量超過3%時繼續燜井,下泵生產后,繼續監測30天。
現場試驗中含氧量安全極限暫定為5%。相關監測達到5%,關井,套管注氮氣,同時對采油站儲液罐、相關集輸系統進行氧含量監測。
3現場試驗及效果分析
3.1 現場試驗情況
截止目前,在杜80興隆臺累計試驗24井次。目前下泵生產21井次,周期結束7井次。其中2012年實施 16 井次,正常生產13井次,階段增油 1342噸,階段平均單井次增油 103.2噸。2008-2011年施工井,周期結束8井次,可對比3井次,周期對比增油 2469噸。
從效果可以看出通過注空氣和氮氣后,回采水率明顯降低,初步分析,在超稠油區塊實施增能技術后,可能存在油水重新分布或滲流狀態發生變化,導致回采水率降低。措施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特點:
(1)注汽壓力明顯提高,周期產水及回采水率提升。注汽壓力明顯上升,措施前11.0MPa,措施后13.6MPa,回采水率升高,措施前平均含水99.9%,措施后平均118.7%.
(2)高峰期產量增高、時間延長,生產過程中表現出高峰期產量增高、時間延長的特點,統計已經措施16井次,與上周期同期對比,高峰期產量明顯升高,高峰期明顯延長,高峰期產量與上周期比提高2.6噸,高峰期平均延長16天。
(3)提高了油井的供液能力。統計16井次的措施前后同期液面測試資料,與上周期同期對比,油井產液量基本持平,泵的沉沒率明顯提高。說明通過注空氣后,空氣的膨脹能補充了地層能量,提高了油井的供液能力。
3.2 典型井例分析
杜80-22-68井位于杜80興隆臺區塊,2004年4月底投產,生產井段為865.4~932.4 m,油層厚度為20.1m/6層。
典型井分析結果:
(1)注汽壓力明顯提高,周期產水及回采水率提升。注汽壓力由措施前的10.3MPa上升到14.4MPa。回采水率由110%上升到200%。
(2)措施周期產量增加,杜80-26-68上周期日產油量大于10噸的高峰期為29天,平均日產11.7噸。本周期日產油量大于10噸的高峰期為77天,平均日產13.3噸。
(3)措施井供液能力增強,杜80-26-68井,統計該井生產時的液面資料,在下泵后生產天數相同情況下,注空氣措施后油井動液面對比前一周期同期升高,供液能力增強。
4結論及認識
(1)杜80區塊應用注空氣強化采油技術改善周期吞吐效果具有實效性。
(2)通過合理監測及細化生產管理,現場操作具有安全性。
(3)與同類工藝相比,具有材料來源廣、投入產出比高等技術優勢。
(4)該工藝適合于井間汽竄不嚴重、油層溫度高(100℃)、油層動用不均衡、地層有傾角、地層壓力低、膠質和瀝青質含量相對較高的井。
參考文獻
[1]張守軍.超稠油注空氣強化采油實驗研究及現場應[J].特種油氣藏,2012,(5):143-145.
[2]華帥,劉易非,高戰勝,李達.油藏注空氣技術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11).
(作者單位: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曙光采油廠工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