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海 劉戰
摘要:電氣導通試驗是動車組單車調試的基礎試驗,主要對線纜的導通性進行測試,是后續調試試驗測試的基礎,本文以動車組單車調試電氣導通試驗為研究對象,研究實現電氣導通自動化測試的可行性,爭取提高調試生產效率,提高調試自動化水平,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
關鍵詞:動車組;自動導通測試;可行性
1、引言
電氣導通試驗,即檢測車輛接線是否完整和正確的試驗。車輛在組裝階段完成了車輛布線和連接,需要在調試階段確認車輛布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長期以來,動車組的電氣導通試驗一直以人工操作為主,自動化水平較低。以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為例,每輛單車大約有1800余根線是需要進行電氣導通測試的。這些導線的連接點分布在車頂、車上電氣柜、車下轉向架等區域。線纜分布區域分散,連接方式多種多樣。
2、電氣導通測試現狀
2.1、電氣導通試驗測試原理分析
對線纜進行電氣導通測量時,原則上要按照線的方向來進行測量,絕不能跨越設備或接線點進行測量,試驗結果要求R<5Ω。在進行導通測試前,應確認需要測試的線纜的狀況,如果連接的是端子排,要求恢復連接后再進行測試;如果連接的是插頭,則應等導通測試完成后再恢復。其主要原理如下圖所示:
電氣導通測試就是將待測線纜的一端連接到車體上,用萬用表測試線纜另一端與車體之間的電阻。由于線纜電阻和車體電阻很小,所以當測量阻值小于5Ω時,就表示線纜連接正確。實際測量情形如下圖所示:
2.2、現行測試方案的缺點
現在進行導通試驗時一般是分三組進行,每組兩人,既需要兩人一組熟悉車輛設備位置、環境,也需要精心配合,試驗人員工作強度較大。另外由于導通測試時借用了車體,將車體作為測試電路的一部分,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待測線纜存在接地,操作人員沒有沒有在A點先使用萬用表測量是否接地,那么無論B點人員是否將待測導線的另一端接到車體上,萬用表顯示測試阻值小于5Ω且蜂鳴器響起,此時的測試結果是錯誤的。所以進行導通測試時,A點和B點人員一定要保持溝通,并要求操作人員測試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測試線纜是否存在接地情況,第二步才是測試線纜導通。
3、CKT1175-10電纜自動導通測試系統
CKT1175-10電纜自動導通測試系統由電纜測試儀和測試計算機組成,測試計算機運行全中文的圖形化操作界面實現對測試系統的控制。測試計算機和測試儀之間通過以太網接口通訊;具有自學習功能,將被測對象連接到測試系統上,然后運行編程器,系統可以自動分析被測產品的內部連接關系,并將學習結果保存到本地硬盤,學習到的文件可以做為測試程序文件使用;CKT1175系統測試軟件支持多種界面語言,支持全中文的圖形化操作界面;連接方式和可擴展性,CKT1175-10便攜式測試系統配置了5塊100通道的測試板卡,共500個測試通道,還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擴展。測試接口可以根據要求進行定制,推薦配置50針的D-sub型連接器,該型連接器比較通用,在國內市場上可以用較低廉的價格采購到;CKT1175系統的硬件采用模塊化、可擴展的結構,可以在不對軟件做任何修改的情況下對系統功能進行靈活的擴展。系統測試軟件為全中文的圖形化操作界面,生成的測試報告也是中文報告,支持自定義報告中顯示的內容。
用于判斷一條指定線路的導通性是否符合要求,通過給被測線路施加一個電流激勵,測量線路上產生的壓降,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其電阻值,并與預設的標準值進行比對,進而得出是否導通的判斷。導通測試通俗講就是判斷“該通的地方要通”,通過導通測試可以對導通性、漏接、接觸不實等故障進行檢驗和排查。自動測試系統會逐條線路的測試其導通性,逐條線路的測試其制造正確性(如虛焊,壓接不實等缺陷),逐條線路的測試是否存在錯接、漏接等連接不正確的情況。導通測試原理如下圖所示:
導通測試的參數定義:
測試激勵:導通測試采用電流源作為測試激勵源,電流源的參數的定義遵循以下原則:
a)截面積≤0.25mm2,測試電流不小于0.1安培;
b)截面積0.25~1.0mm2,測試電流不小于1安培;
判定依據:測試系統通過將測量到的電阻值和預設的電阻值進行比對,做出是否導通的判斷。
4、技術可行性分析
4.1 自動導通測試技術分析
現有的自動導通測試系統一般由帶測試軟件的主控計算機,測試主機以及測試子機組成,測試框圖如下圖所示:
在自學習模式下,測試主機提供測試激勵電流源或電壓源給子機A1的某個對端子DA1,子機B1的端子DB1接收到激勵信號后,上位機軟件就認為DA1和DB1導通,作為導通關系數據進行存儲。當然,也可以手動錄入測試導線兩端之間的關系數據。
在測試模式下,測試主機提供激勵,給子機A1的端子DA1,如果DB1接收到激勵,則認為測試成功;如果沒有接收到激勵或其它端子接收到激勵,則認為測試失敗,判定接線錯誤。在進行絕緣電阻測試和耐壓測試時,一端絕緣,另一端則施加測試電壓,并根據測試的漏電流輸出測試結果,如果漏電流輸出超過設置范圍則判定線纜存在接地現象。該測試系統能夠準確的確定待測導線的交叉導通和不導通。
4.2、應用自動導通測試系統技術風險分析
動車組調試階段應用自動導通測試系統技術風險分析如下:
1)一節單車全車插頭數量約為300個,多數插頭屬于針腳數量較少的小插頭,易造成工裝管理和使用混亂,整理難度很大;
2)插頭分布不集中,準備和拆除適配器的時間過長,影響工作效率;
3)適配器制作費用高昂,耐壓適配器全列一共約800個插頭,工裝費用約為40萬;自動導通適配器全列需要2400個,工裝費用在100以上;
4)根據項目不同,車輛端插頭種類也不盡相同,適配器的通用性差,造成浪費;
5)不能適用于有大量端子排連接的情況。
5、結論
自動導通測試系統在航空及其他領域應用廣泛,其適用范圍主要受部件是否大批量生產、測試位置是否集中以及測試線纜是否存在大量插頭針腳的影響,應用于動車組電氣導通測試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電氣柜插頭和車下軸溫傳感器、牽引電機溫度傳感器、齒輪箱溫度傳感器等;制動控制單元與軸端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等,這部分插頭種類相對固定,不存在端子排連接,且不同車型和不同車輛之間的相差不大,通用性較強。
參考文獻
[1] 李慧萍,林輝. 航空整機電纜自動化測試系統的設計[J]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0,18(4):789—791.
[2] 楊奮為. 連接器電纜組件常規電性能自動檢測[J] .機電元件,2011(6):71—37.
[3] 蘇建軍,鄭永豐,于功敬,等. 便攜式電纜測試儀的設計[J]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6,14(11):1585—1588.
作者簡介:劉春海,男,滿族,河北秦皇島人,1984年8月16日出生,工程師,現就職于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制造技術中心。
(作者單位: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