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星
摘要:由于雙護盾TBM質量重、部件多,拆除工作量大,轉場施工工序繁多,特別是在城區繁華地段轉場施工,路面人流、車流大,構建筑物多,轉場前需要協調與準備工作量復雜,因此,精心組織能實現雙護盾TBM安全快速轉場。
關鍵詞:雙護盾TBM;城區轉場;安全
引言
雙護盾TBM可通過硬巖、軟硬巖結合帶、軟巖、斷層及破碎帶等地層地質條件施工,一般在山嶺隧道使用,青島首次實現城區應用,根據青島地鐵2號線一標區域地質資料,地層巖性基本為花崗巖,區間大部分段落穿中、微花崗巖,部分風化段落穿花崗巖強風化帶,富水性貧乏,采用雙護盾TBM施工。
雙護盾TBM城區轉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包含城市占道、交通調流、地面加固以及TBM接收、吊拆、吊裝、調試、始發掘進等一系列工作。本次2臺雙護盾TBM同時在泰山路站轉場,施工前各方面準備充分與施工中精細組織是實現雙護盾TBM轉場快速、安全、順利轉場的保證。
1、工程概況
青島市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土建一標工程地處青島市市北區。起于泰山路,線路沿遼寧路、臺東一路經海信立交橋后拐向延安三路南下,到五四廣場站止。區間隧道主要采用兩臺DSUC型雙護盾TBM(直徑6.30m)施工。
3#、4#TBM從嘉里植物油廠場地內的始發井始發,分別向泰山路站方向掘進,TBM在泰山路站內完成吊出后,轉場至嘉里植物油廠TBM始發井進行二次始發,向五四廣場方向掘進。
2、雙護盾TBM泰山路站接收準備
2.1、泰山路吊拆場地準備
根據設計院提供的吊拆場地地質資料,經實地調查,泰山路站周邊場地,地下管線較多。吊拆前將500T吊車擺放位置后端鋪設2塊30mm厚鋼板,吊車支腿處墊基箱。吊車擺放位置拆除吊裝范圍內圍擋、門柱,辦理泰山路站車輛調流手續,采用臨時圍擋占路,加高公交車電車線。
2.2、雙護盾TBM焊縫刨除工作井布置
由于TBM前盾與伸縮外盾、支撐盾與盾尾之間需要焊接,則在進行拆解時,也需要將焊縫刨除,為方便施工,需要在泰山路車站底板預留刨除焊縫所需的作業井,井尺寸為4.2m×1.5m。泰山路車站底板平面布置見圖4所示。
2.3、雙護盾TBM平移鋼軌及接收基座布置
為接收TBM主機并對TBM主機進行平移,需要在泰山路站底板鋪設鋼軌并將始發基座安裝于鋼軌上方,滿鋪軌道于車站吊出井底部。
2.4、雙護盾TBM出洞導軌安裝
2.5.2、到站導軌的安裝
隧道貫通后、TBM刀盤露出洞口后,清除洞口碴土,根據刀盤與接收基座之間的距離與高差情況,安設TBM到站接收導軌。曲線地段,接收導臺應根據曲線在該位置的切線方向進行定位;導臺施工完后,應進行導臺檢查幾何尺寸、軸線、高程、混凝土質量等,并認真進行導軌測量。
在TBM到站前,要完成區間隧道貫通前的控制點測量與復測、測量誤差調整;預留洞口巖壁的處理或加固;以及必要的洞門處理。
2.6、到站掘進控制
2.6.1、TBM到站掘進參數控制
(1)TBM刀盤距貫通面10m時,TBM操控手應注意嚴格控制好TBM掘進姿態,按照低速度、小推力的原則,嚴禁進行大幅度的糾偏動作,以保證TBM機能夠平緩到達,根據圍巖地質情況適時調整掘進參數,推進速度控制在5~10mm左右;
(2)TBM機到達推進安裝最后五環管片時要將管片的注漿孔也全部打穿,方便后續注漿;
(3)TBM機掘進至盾尾平環板時,先不要急于脫開,要先對最后兩環管片進行雙液注漿固結;
(5)TBM進入到達段后,加強對貫通區域的周邊建筑物、地表沉降、凈空收斂等監控量測,及時反饋信息以指導TBM機掘進。
(6)當TBM前體盾殼被推出洞門時,通過人工填塞速凝水泥砂漿將最后一環管片與洞壁的間隙填滿,以便后期二次注漿之用。
TBM刀盤距離貫通里程小于10米時,在掘進過程中,要派專人負責時刻觀察出洞洞口的變化情況。如發現加固的混凝土有較大的震動時,立即通知主司機進一步降低TBM推力、刀盤轉速以及推進速度,避免由于刀盤前部巖體太薄,造成刀盤前部形成坍塌。
在到站階段要密切關注TBM推進系統的推進速度和推進壓力以及掘進出土情況,當發現推力突然降低,碴土粒徑突然變大,推進速度同時加大的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機。在對現場進行確認和檢查之后,再作出進一步詳細的掘進指令。
3 雙護盾TBM后配套轉場
由于TBM結構部件多,吊拆場地有限,運輸安排在夜間,因此,所有吊拆件應與運輸公司及生產廠家協調安排,根據吊拆順序安排配裝、發運和停放安排,以防各吊拆部件在吊拆現場積壓。擬將雙護盾TBM后配套從洞內回拖至TBM始發井,在始發井進行后配套調頭后重新下井組裝。雙護盾TBM主機則從泰山路站吊出轉場地面運輸至始發井。
3.1、后配套轉場準備工作
車站接收井內主機軌道、基座鋪設完成,主機已推至接收基座上。已施做的隧道內走道板、風水管、高壓電纜拆除。從管片安裝機連接部位拆除后配套連接橋。拆除管片安裝機與連接橋部位風、水管線、電纜等。用阻車器將后配套拖車兩端車輪阻好。
3.2、后配套拖車拖回與吊裝
采用55T電瓶車將后配套拖車整體拖至泰利區間TBM始發井,采用豎井上55T門吊將后配套拖車分節掉頭,掉頭完畢后再連接。依次將10#拖車~1#拖車、連接橋掉頭吊裝連接。依此完成后配套臺車的吊裝工作。
3#、4#TBM拖車依次調頭完成下井后,連接拖車間連接銷、水管、氣管、油管、電纜及其他部件,為TBM主機吊裝做準備。
4、雙護盾TBM主機轉場吊裝
根據工期,3#TBM和4#TBM將前后從泰山路站左右線接收,同時接收完畢后進行TBM吊裝,因3#TBM主機需平移吊出,在保證吊裝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吊車占道時間,擬計劃3#TBM吊裝前相關準備工作與4#TBM同時進行。同時,做好TBM始發井主機下井組裝準備工作,TBM主機運輸到場即進行二次組裝。
4.1、雙護盾TBM主機拆機順序
4.2、吊拆3#TBM、4#TBM伸縮盾
TBM接收至基座,漏出伸縮盾縱向、環向焊縫后,焊接吊耳,刨開焊縫,采用100T吊車吊出,吊拆半徑為13m。當伸縮盾上部分2塊吊出后,向前平移主機,拆除主機皮帶機至后部管片車上,從隧道內拉至泰利區間始發井地面。
4.3、吊拆刀盤
待兩臺TBM伸縮盾、主機皮帶機吊拆完畢后,依次吊拆上半部分主推油缸、吊拆刀盤電機、吊拆下半部分主推油缸。
采用500T汽車吊單獨吊拆刀盤,吊拆半徑12m,用吊車吊住刀盤受力,拆除刀盤與前盾連接螺栓,螺栓、連接銷拆除完畢后,分離刀盤,待刀盤穩定后,起吊刀盤至地面。
采用300T吊車配合刀盤翻身裝車,放松汽車吊、拆除吊具,完成刀盤的裝車。
4#TBM直接吊拆,3#TBM刀盤待4#TBM前盾吊裝完畢后,從右線平移至左線吊出,吊出方式與3#TBM刀盤相同。
4.4、吊拆前盾
在吊拆前盾前,500T吊車就位,吊裝鋼絲繩穿入吊耳,吊車保持一定受力,拆除前盾與伸縮盾底塊的連接螺栓、割除前盾兩側固定支撐等。
前盾的吊拆半徑為11m,500噸汽車吊在11米時的吊拆能力約140t,滿足吊拆需求。
用500T吊車單獨吊拆前盾,將前盾吊拆至指定地面位置;采用300T吊車配合前盾翻身裝車,放松汽車吊、拆除吊具,完成前盾的裝車。
4#TBM前盾直接吊拆,3#TBM刀盤待4#TBM前盾吊裝完畢后,從右線平移至左線吊出,待3#TBM刀盤吊出后,吊拆3#TBM前盾。
4.5、吊拆皮帶機、尾盾、管片拼裝機
前盾吊裝完畢后,拆除主機皮帶機與支撐盾連接部位,吊出皮帶機。向前平移3#TBM、4#TBM主機,保證尾盾、管片安裝機吊拆空間,尾盾分三塊刨開后,吊出上部兩塊,3#TBM、4#TBM尾盾分別從右線預留口、左線預留口吊出。
采用500T吊車吊拆管片安裝機,因空間受限,將拼裝機從支撐盾上拆除后,利用臨時支撐支撐,放置在洞口,不影響支撐盾吊裝。3#TBM、4#TBM安裝機吊拆同時進行,分別放置在右線、左線洞門口。
4.6、吊拆支撐盾
4#TBM支撐盾直接吊拆,待4#TBM支撐盾吊裝完畢后,平移3#TBM支撐盾,平移完畢進行3#TBM支撐盾吊裝,兩臺TBM支撐盾吊裝方式相同。
在吊拆支撐盾前,確認支撐盾與基座已分開。
500T吊車和300T吊車就位,吊裝鋼絲繩分別穿入支撐盾兩側吊耳。
500T吊車的吊拆半徑為12m,300噸吊車的吊拆半徑為10m,最大吊重214.6T,滿足吊拆需求。
500t和300t汽車吊車通過旋轉、起落臂桿把支撐盾緩緩吊到地面指定位置,支撐盾兩側支墊方木,為下一步翻身準備。
摘除500T和300T吊車鋼絲繩,500T吊車穿入支撐盾上部吊耳,300T吊車穿入支撐盾下部吊耳,保持500T采300T吊車配合支撐盾翻身裝車。支撐盾吊拆半徑、吊車擺放同前盾。
由于白天遼寧路及泰山路車流量眾多,無法運輸,擬夜晚車少人少時段運輸至TBM始發井。TBM支撐盾從泰山路站吊拆過程中,同步進行TBM始發場地二次吊裝,整個轉場施工持續30天。轉場完畢后,即進行TBM各系統、結構件的連接、調試。
5、結束語
本次2臺雙護盾TBM同時在泰山路站順利實現轉場,總用時僅2個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施工前各方面準備充分。提前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做好占道及交通導改方案,通過新聞媒介提前進行占道、交通導改宣傳,以免交通堵塞,引發誤解;施工前項目成立專門的交通疏導小組,幫助指揮交通。二是施工組織精細。TBM轉場前對方案進行多次討論及專家論證,選擇吊裝、平移最優的施工工法,對轉場施工人員進行培訓,使施工人員熟悉各工作流程及內容。通過各方面精細配合,最終使本次TBM轉場快速、安全的完成。
參考文獻
[1]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土建一標施工圖紙
[2]陳饋,洪開榮,吳學松.盾構施工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文志剛.CCS項目雙護盾TBM2洞外快速組裝施工技術.四川水力發電.2014-08
[4]李文新.]雙護盾TBM選型及技術配置.鐵道建筑技術.2010.10
[5] 廖國域.淺析TBM雙護盾工程現場快速組裝技術.城市建筑.2013-08
(作者單位: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