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摘要:介紹了建設地方電視臺演播廳過程中,布光要求、聲學設計是建設中主要需要考慮的技術問題。
關鍵詞:布光技巧;聲學裝修;合理布局
電視臺的演播廳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工程。在技術上我們還需要考慮很多。無論是新建或改建,我們都希望設計先進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應用靈活、功能實用、操作維修方便,能夠滿足將來不同節目需求。地方電視臺的演播廳受制于建設資金有限、空間有限等現實問題,基本建設方案確定前應該根據其使用功能、性質、規模來認真的分析項目,比較不同的方案。而合理布光及聲學裝修是重中之重。在設計和建設中必須重點綜合地考慮才是可行的。下面就我臺演播廳基礎建設中的一些技術問題進行探討。
1 演播室照明和布光
緊湊型演播室對燈光的要求實質上就是是攝像機對燈光的要求。首先要求色溫要穩定,即燈的穩定性要好。無論是單個燈或同種燈,在使用中,色溫不應有明顯變化。包括從時間上、電壓穩定性兩方面因素。其次色溫要單一,優先考慮只用一種光源。選燈時只要做到燈泡的品種和每個燈性能上的差異不要太大就可以了。
1.1推薦幾個布光技巧
受制于有限的活動空間,運用燈光的技巧,首要是圍繞如何滿足攝像設備的要求,如:照度基準、色溫容差、亮度對比(光比)、不光滑程度(差異在10%以內)等,然后再考慮所需光源的配備和燈位分布等;還要注意畫面質量,通常是要千方百計地消除影子,以顯示主題感或面部質感等;在此基礎上做適當表現手法的提高,如:利用燈光模仿自然界的不同季節、氣候、場所、時刻和各種環境氣氛等。通過這些達到襯托人物心理狀態、抒發感情的目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盡量利用技術手法,產生一些藝術效果,節省燈光、能源等的嘗試。如:利用圖像信號可以改變黑電平和g校正電路等參數的辦法,在普通自然光下(利用黃昏)制造夜景氣氛,利用改變彩色矩陣電路的參數得到不同色度校正,色調變化或產生幻想的藝術效果等。
1.2幾個重點光源小技巧
底光:保證全面無死角的照明。從地面起1.5米高處的水平面上各點都能得到均勻的照度(平均照度500lx以上),常使用平光燈從多方、照射鋪底。
主光:要求要有明確的方向性,對準被攝主體用光。著眼點在于表現主體表面凹凸的形態和質感。為了防止使用聚光燈產生不必要的影子,以斜射為好,角度以偏離攝像機光軸水平35°角和垂直30°角最好。使人物面孔得到1000lx的照度。當被攝主體為兩人時,可使用兩臺聚光燈交叉投射。人物再多時,則可用遠攝大功率聚光燈(聚光燈2-2000W),保證面孔得到1000lx照度。
逆光:沿攝像機光軸從人物的背后強光投射。著重表現人物的輪廓、發髻等。角度以60°為好。照度要超過底光,視情況在1200~2000lx左右。
壓光:主要用于抵消主光照射主體所產生的不必要影子。照射方法恰與主光對稱。強度以抵消陰影為準(或看上去合適為止),在大范圍人物較多的情況下,無法大面積抵消,也可以省去這種方法,而代之以打底光的方法抵消不必要影子。
背景光:通過布景或背景照射光強的變化來改變光比,靠明暗差異來取得遠、近不同的距離感等效果。平均起來表面照度以400lx左右為好。
眼神兒光:專門用于勾劃局部特征的用光方式。表現一個人的眼神,以描寫其神態。
通過上述燈光的巧妙布置我們甚至可以模擬出表示時間的早晨光、中午光、黃昏光、夜晚光等;表示季節的春、夏、秋、冬光;表現氣候的晴、陰、雨、雪、霧、雷等;表現場所的室內、室外、森林中、洞穴中、水邊等;表示不同的光源,如,太陽、月亮光、窗戶光、電燈光及手電筒、燈籠和火炬光等。
2 演播廳聲學要求
演播室聲學要求既不像攝影棚那樣簡陋,又不像錄音室那樣考究。往往采用同期聲,一氣呵成。如此,我們只要滿足最主要的指標即可。
2.1 混響時間:在聲源停止輻射以后聲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時間為混響時間。它的大小與房間容積、墻壁、地板和頂棚等界面的吸聲系數有關,電視演播室的混響時間一般設計在0.6秒左右,地方電視臺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為了減少混響時間只有加強吸聲措施入手。
我們的成功做法是:室內墻壁和頂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裝飾不用華麗,注意各個頻段的吸聲要均勻,顏色以灰暗色無反光即可。建議選擇常用的材料如空心磚、巖棉板、巖面袋、穿孔石膏板、鈣塑板和防火絕緣板等即可。按照聲學要求,除了吸聲外,還要有反射,擴散聲場和利用腔體共振吸收相關的低頻聲能的裝置。為達到防火性能的要求,選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規范。
2.2 隔聲:建筑隔聲包括空氣聲和撞擊聲兩種。空氣聲是指建筑物中經過空氣傳播的噪聲。如門縫、穿線孔和通風管道等透過的聲音。由環境噪聲構成的背景噪聲稱為底噪聲。隔聲性能差,本底噪聲必然高。正常情況下,演播室本底噪聲應該低于40dB。撞擊聲是指在固體上撞擊而引起的噪聲。尤其是樓板下的室內噪聲、腳步聲是最常聽到的撞擊聲。需采取措施以減少以上聲音。控制室與演播室之間的觀察窗也是需要進行隔聲處理的關鍵部位,采用雙層玻璃是個不錯的選擇,夾層空間不要造成兩玻璃平行的腔體,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3 演播室布局設計
開放式演播室的設計理念是目前電視媒體的發展潮流,可以充分體現了新聞直播繁忙、緊張而又有序的特點,使鏡頭更具臨場感。受制于有限的活動空間,我們采取實地放樣的形式,結合攝像機鏡頭試拍,盡量使總體布局設計合理、美觀。
首先要考慮監視器墻與墻面間的距離,采用監視器墻下架是機柜的形式,監視器墻與墻面的距離設計為700mm,這樣既方便了工程布線,又方便了技術人員對設備的維護與檢修,可謂一舉兩得。
接下將操作臺設計成L型,這樣既解決了演播室面積有限操作臺排不下的問題,又能從多角度體現導控人員工作實景,讓觀眾感受到明快、高效和緊張有序的工作氛圍。
在設計時還要預估出工作人員身后的空間,在工作區的地板上鋪上了地毯,并定制了幾個吸音罩對風機聲音較響的機器進行隔音,做到至少要保證兩三名工作人員同時走動需要。
其次是對機柜設備布局的設計。我們對音、視頻及動力電源這三大塊進行了總體分區,在遵照平時工作習慣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好以下因素,如設備的散熱性(要把大功率,易發熱的設備放在不同的機柜上);設備擺放的安全性(尤其要考慮好設備電源的擺放位置);設備的可操作性(需要經常查看狀態和操作的地方機柜要放在接近入口處以利于工作);走線的經濟性(走線最多的設備如切換臺與跳線架,矩陣與跳線架盡量靠近)。周邊設備的布局設計時最好把同一類型或同一功能的設備放在一起,如跳線盤的擺放、A/D、D/A的擺放、視分的擺放、畫面分割器的擺放等等。對機柜布局設計還包括對監視器墻的設計,監視器墻的布局設計首先要考慮能夠滿足各工種的監視需要,除此便利性外,作為背景畫面還要講究設計美觀、時尚。
總之,本著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參照國際流行并且按照電視技術要求科學布置演播室的平面布局,形成了多機位、多角度演播空間,將電視核心技術展示在觀眾面前,給觀眾以完整的視覺印象,拉近了新聞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4 結束語
適合于地方電視臺的中小型演播廳基礎建設工程是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有科學地選擇設計、施工方案,綜合考慮各系統工程間的關聯和影響。重視基礎建設每一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最終才能使演播廳建成后真正滿足電視節目制作的專業環境要求,使演播廳的功能更具設計先進性、安全可靠性、實用方便性。
參考文獻
[1]吳京鷹,仲建軍. 揚州電視臺新聞直播錄制系統的建設[J]. 現代電視技術,2005(12):50-53.
[2]鄭銳,施小明. 地方臺全媒體新聞演播室場景集中控制系統的實現[J]. 影視制作,2013,19(11):70-72.
[3]黃注金.關于廈門電視臺新聞全媒體演播室內播系統構建和控制探討[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54-54.
(作者單位:保定市徐水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