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
提到經濟學,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教你如何掙錢?哈哈,抱歉,這不是一門教你如何掙錢的專業,而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的專業。
經濟學學什么呢?
與數學、物理專業一樣,經濟學也是一門基礎學科,理論知識比較多。很多同學對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等專業傻傻分不清楚,經常將它們混為一談,可能是因為它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點聯系。比如,廣義的經濟學就包括了財政學、金融學、國際貿易等學科知識,而狹義的經濟學一般不研究金融方面的問題。
我們所學的經濟學主要包括三方面知識: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別看這些課程都很“高冷”的樣子,其實它們皆來源于生活。比如,在微觀經濟學的課堂上,我們會討論“如果丟了剛買的電影票,要不要再買一張?”“如果你有10元錢,買多少個蘋果和梨會讓你覺得最劃算?”等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在宏觀經濟學的課堂上,我們會關注新聞上常見的GDP等指標,研究如何讓我們的國家經濟更好地發展;在計量經濟學的課堂上,我們會研究“小班教學可不可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等問題,去判斷一個經濟因素對另一個經濟因素是否有影響。
學經濟學這門專業,就如同進行一場思維訓練,讓我們學會用更嚴謹的思維及方法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我們的日常是怎樣的?
“我感覺我是數學系的,每天要上這么多這么難的數學課……”
“不,我覺得咱們是計算機系的,每天都在寫代碼。不說了,我的Stata又報錯了……”
“不,我感覺咱們是文學系的,要讀的論文每篇都有幾十頁之長……”
經濟學專業往往兼具數理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在嚴格的學習要求下,我們每天都要和大量的數學公式、代碼打交道。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文獻需要閱讀,以便對前人的研究有更深的認識。
在課堂之外,我們會參與各種大大小小的項目,把所學知識用于研究身邊的經濟現象,小到研究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大到研究整個經濟體的走向。反正,我們啥事都要操心就對了。
我們能做什么?
學經濟學以后能做什么呢?以我做過的數據分析工作為例吧。企業在做各種決策時,往往需要了解這樣做會對目標的實現有什么影響。比如,要預先購買多少原材料,才可以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又不會因為囤積過多而造成資源浪費?或者,如果要做一個針對某一類消費者的促銷活動,以及如何評估活動效果?等等。這往往需要我們用比較系統的經濟學知識去分析市場結構,再結合因果推斷的方法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畢業之后,我的一部分同學和我一樣選擇讀經濟學專業的碩士,而轉向其他方向深造的同學,主要選擇如統計學、數據科學、金融工程、金融學、會計學、市場營銷等專業。選擇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主要是去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房地產企業等地方,從事金融分析、財務管理、營銷、運營等工作。
也許學經濟學這門專業不會像學一門手藝那樣效果立現,不過假以時日,它的價值定會慢慢體現出來,幫助你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