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要】在青藏高原地區,使用頻率最高的并不是漢語,而是藏民族語言,這就使少數民族地區漢語言教學工作的實施陷入了困境,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找到解決這種困境的辦法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西藏地區 漢語言教學 困境 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32-01
我是吉林省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團隊的一名語文學科的援藏教師,2016年3月進藏開始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受援學校是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目前已經工作兩年有余,期間一直努力奮斗著、奉獻著,雖然也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是學生的成績和狀況并沒有發生巨大改變。所以我一直思索著,不斷尋求著在藏區走出漢語言教學困境的方法。現在將一點想法總結如下:
一、漢語言課堂教學陷入困境的原因
我在西藏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自己所教的藏族學生智商不低,在學習上也算得上刻苦努力,老師教起來也是用心的,但是教學成績的提高并不理想。這又是什么原因呢?這一問題常常困擾著我。
我是從教22年的老教師,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觀察后發現首先是學生缺少用漢語交流的機會和氛圍。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而一個人最熟悉的語言往往是他的母語或者是使用時間最長或最多的那種語言。藏族學生從小在藏區長大,接觸的是他們本民族的語言,因此他們最先學會藏語,和父母、同學交流大多還是使用藏語。上學后,他們除了和其他民族老師交流時使用漢語外,主要使用的還是藏語。因此,他們的學習、生活大多是在一個使用藏語的環境和氛圍里,用漢語言交流的機會很少。
其次,我教授第一冊第一課溫斯頓·丘吉爾寫的《我的早年生活》,我向學生介紹作者,要求學生把作者的生平簡介寫在書的空白處。后來驚奇的發現47名同學中有18名同學將“首相”寫成了“手相”,深感學生基礎的薄弱。
再次,就是西藏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雙語教學因各種原因在縣里很難落實,導致學生漢語水平提高很慢。當援藏教師完全用漢語言教學的時候,很多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專業術語學生往往弄不明白,在課上和老師進行很好的漢語交流有障礙,所以成績自然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了。
二、解決漢語言教學困境的策略
1.促進交流,增強溝通
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我們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親近你,信任你,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和你交流溝通,將自己的困惑和不理解告訴你。藏區的學生由于漢語言水平不高,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下都是非常靦腆害羞,他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不會不懂的表達出來,心存膽怯。如果教師不能主動地同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那么學科知識就無法有效的傳授下去,就會造成學生著急,老師也困惑的局面。學生敢說是第一步,說錯了老師可以耐心的糾正,在交流中提高進步。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的目標在于育人,在學習本學科知識過程中,尤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老生常談的提法,也是屢試不爽的教學法寶。我們學校有個化學老師在教授化學符號的時候將難記的符號編成順口溜,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寫出來貼在墻上便于學生熟記,后來學生回贈一幅畫著大拇指的畫。我在教授漢語作文課的時候,講的內容是《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起因、經過、結果》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內容:起因要交代清楚,結果要合情合理,經過要生動精彩。在經過示范講解之后,為了檢驗學生是否聽懂了,給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我設計了一個課堂訓練環節讓學生寫一個作文片段:下課了。面對這個貼近生活,又有話可說的片段,學生們有了不一樣的精彩表現。有的同學用生動的比喻描寫了自己下課時喜悅、放松、迫不及待的心情;有的同學用排比句寫了自己課堂上的收獲;有的同學跳出了這節課的思維,用擬人的修辭寫了自己初中畢業最后一節課下課的情形,至今我還記得那句“下課了,畢業了,楊柳仿佛都哭了……”,更讓我深深記住的是同學們走到講臺前朗讀自己的小作文。
同時我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成果展示、漢語詩歌朗誦大賽、小組合作文學常識競答、學科手抄報大賽、藏語知識趣味賽等,總之要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內課外活動,打通課內課外的界限,盡最大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不為老師所知的一面,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教師在教學中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3.充分利用教材,促進學習的鞏固
課本是什么?是一艘滿載知識的小船。只有學生們很好地使用它,才能獲得對課堂知識的牢固掌握。在藏區,要求學生很好的預習、復習,往往是做不到的。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們熱愛這些傳授間接經驗的課本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讓學生熱愛課本、喜歡課本,教會學生們如何有效使用課本,這就抓住了教學的關鍵。老師應該是帶著學生走進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進學生。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是很好的輔助方式
在藏區加大學科課內外聯系,通過小組學習促進學習興趣的延伸,將教兵、兵教兵是達到目標的捷徑。
如果說一節課的開始開啟了學生的學習,那么這節課結束時應該是學生課下學習熱情的開始。課下學生能相互配合完成作業,有興趣去探索課本沒有聽懂的地方,并且愿意向老師、同學去探求答案,讓“小老師”充分發揮輔導的作用,達到生生共同進步的效果。在協調、配合中,學生勤于動手,勤于動腦,合作學習將喚醒學生的潛能。
5.在學校大型活動的框架下,拓展學生漢語能力的空間
在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的德育活動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全力配合學校各項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例如學校開展“我驕傲,我是中國人”詩歌朗誦大賽,我就組織學生寫稿,修稿,達到大家一致同意后全班背稿,然后面向全校師生朗誦,這一做法使學生漢語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又如學校開展“四講四愛主題歌”班班唱活動,我就先組織學生認識歌詞當中的每一個字,然后標注生僻字的讀音,然后再反復讀,最后播放配樂全班反復學唱。學生們在比賽中,信心十足雄姿英發氣勢震天,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再如學校創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基地”和“文化藝術中心”,面向全校評選20名解說員。我積極配合學校團委的工作,根據評選章程在班級選出8名培訓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反復修改解說詞,切磋琢磨,訓練發聲,控制語速、尋找停頓點等,最后有5名同學入選。
總之,面對藏區學生基礎薄弱、學習漢語興趣不濃的客觀事實,我們援藏教師不應退縮不前,抱怨不斷,而是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積極尋找各種有效途徑,克服困難,力爭把藏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