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關的實施對策,以此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078-01
一、概述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文學素養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小學語文中融入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對培養學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中的課文主要以散文、詩歌為主,其蘊藏的感情豐富,是良好的教學材料。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漸增加,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小學生群體,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情感經驗上相對不足,但是在進入學校教育階段后,學生逐漸產生了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和興趣,但是由于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和認知能力的局限,他們的情感發展容易受到阻礙,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語文學科通過語文素材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寫作等內容的學習逐漸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是豐富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如通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來使學生感受思鄉之情,通過《美麗的小興安嶺》來感受祖國的壯美,增強小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陶冶小學生的情操。情感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往往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情感教育會對學生的情感品質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
(三)凈化學生的心靈。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們處于網絡信息轟炸之下,成年人具有篩選和辨別信息的能力,但是小學生尚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借助語文教育的契機滲透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影響,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
三、情感教育的實施對策
(一)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增強語文學習技能。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情感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注意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技能。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其實是靠老師來指引的,長時間的這樣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受到約束,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情感的發展,因此在情感教育中,學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增強語文學習技能。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自身的學習能力,自己是最清楚的,也是最有權利評價的,認識自我,即是在學習上了解自己 ,認清自己的能力、優勢和不足,從而對癥下藥,不僅提高了自我認識水平 ,而且能準確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增強自身的學習技能,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素質。
(二)創新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小學生情感教育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同時不斷地創新與改善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在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中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情感教育進行良好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小學生的情感教育同現代的教育技術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春天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將春天的景色與情景展示出來,這對加強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創新語文教學的方法,在語文的課堂中開展具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三)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材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無論哪種題材的課文都能對學生有所啟發和情感上的教導,教師則需要利用好這一特點,在講解教材知識點的同時加強對情感教育的應用。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將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不斷提高兩者的融合程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情感表達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載體,所以教師需要立足于語文這門語言學科所具有的特點,才能夠致力于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最終實現對小學生的情操陶冶,從而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提升。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語文的教學中,將語文教材作為基礎,進一步地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然后真實地貫徹在實際的語文教育中,從不同的側面實現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達到增強小學生情感的體驗與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最終促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鳳運.淺談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4(4):238.
[2]李姝穎.寓情于景——情感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應用中的實踐和探索[J].才智,2013(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