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超群,福建省龍巖金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
十八大以前,廣泛存在著將監察部門人員列入各項監督檢查工作成員名單之中,出現監察部門“萬精油”的局面。如何更有效地發揮紀檢監察“再監督”的職能,聚焦“監督執紀問責”的主責主業,成為亟待改變和探索的重要議題。
2015年,上級黨組對“三轉”工作提出了時間表和明確要求,筆者所在單位深入貫徹中央及上級有關精神,深入推進紀檢監察機構“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三轉”工作,將紀檢監察機構從眾多監督職能中剝離出來,退出日常監督工作,聚焦“再監督、再檢查”,特別是在采購再監督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將“四性測評模型”運用于采購再監督工作中,取得積極成效。
“四性測評模型”是以流程為監察對象的監督檢查方法技術,常常運用在項目的效能監察方面。在探索過程中,我們以采購業務流程作為基本的分析單元,從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和適宜性四個維度建立基本框架,組成采購管理效能“四性測評模型”,進而開展驗證、測試與評價,對采購業務進行“再監督”。

四性測評模型
(1)業務充分性監督:以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業務流程理論、風險管理理論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為基礎,建立企業業務流程控制要素指標,進而對照這些要素指標形成測試與評價指標,測試與評價流程現有控制要素與過程結構是否齊全、完備。
(2)業務符合性監督:主要是按照現有控制制度體系的內容,建立檢驗業務過程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評價指標,對業務人員經辦業務的過程是否符合業務流程現有的控制制度體系的情況進行判斷。
(3)業務有效性監督:重點從企業管理層確定的年度管理目標及各項績效考核指標,建立業務執行結果有效性測試與評價指標,對業務執行的實際結果是否達到預設的管理與經濟績效指標進行對比測試與評價。
(4)業務適宜性監督:按照PDCA循環原理、業務流程理論等建立業務流程的過程控制指標,形成檢驗控制現有業務流程的制度是否科學合理、制度設計是否經濟有效的適宜性測試與評價指標。
將業務充分性監督運用到采購制度建設充分性方面,重點在于關注采購各個環節是否有相配套的制度作為約束和制約,是否有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可以按照采購方式,細化分解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等采購方式的各個環節,抽取其中重點環節開展制度建設充分性監督,或全面覆蓋開展全流程監督。例如,在采購立項方面,決策程序是否規范,決策過程是否完整符合相關規定,是否有制定相關制度;在招標文件編制階段,是否按制度要求對招標文件按制度開展會審,招標文件的發布是否符合法規制度要求?在充分性監督方面,運用到采購在監督中,可重點關注制度建設是否充分完備。有制度可遵循這是第一位的,也是工作開展的前提。
在具體操作中,可建立《采購制度建設充分性檢查與評價表》,表格內容可包含“受監督單位名稱、流程名稱、采購業務目標、監督檢查人員、監督檢查時間”等基本信息;具體內容方面可涵蓋“工作步驟、責任部門、責任崗位、工作任務、工作記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等。
將業務符合性監督運用到采購活動再監督中,重在檢驗各項采購活動的開展是否按照現有流程和制度體系開展工作,檢驗各環節的開展是否符合制度要求,業務人員在經辦過程中是否存在環節缺失、行為不受控等風險等。關注的重心在這個階段從制度建設轉為職能部門對制度的貫徹執行。
紀檢監察人員退出采購過程監督后,通過隨機選取采購項目、不定期抽查、專項檢查、現場巡查等方式,采用審閱、觀察、詢問、核實、對標等方法,客觀描述并還原已完成采購項目的全過程或實際經歷的若干步驟、每個步驟的責任主體(責任部門、責任人)、完成的工作任務、達到的工作標準等,形成《采購業務流程適宜性檢查與評價表》。
業務有效性監督在采購再監督工作中的實施運用主要是按照經營層確定的年度采購計劃、預算管理目標、成本目標、最高限價等各項績效考核目標,建立采購業務執行結果有效性的評價標準。在檢查過程中對采購業務執行的實際結果是否達到預設的管理目標與經濟績效指標進行分析,以此可反推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業務實際執行的有效性等。
有效性監督必須從實現企業預期的業務管理目標與經濟績效入手,建立評價因素,針對采購業務執行結果失效風險開展評估。選取業務流程的時間、質量、預算的達成程度、控制價的設定等元素,采用指標對比、審閱、觀察與詢問等監察方法,對采購業務流程運行、采購項目執行結果的有效性進行測試與認證,形成《采購業務執行結果有效性檢查與評價表》。
適宜性監督是針對業務流程控制制度體系的系統風險之制度體系控制功能喪失風險而言,其監督的目的在于實現制度改進的目標。一般情況下,我們是在對前三項監察中發現有較大問題或整改直指制度設計層面時,啟動適宜性監督。可采用審閱與詢問相結合的方法,對制度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經濟有效、能否起到控制業務過程、管理風險的作用等方面做出評價,對采購制度本身進行適宜性測試與分析,形成《采購業務流程適宜性檢查與評價表》。
將“四性測評模型”運用于采購再監督中,制度建設的充分性、采購業務執行的符合性、采購業務結果的有效性和制度設計的適宜性四個方面在評價采購業務流程管理中是有機統一的,不可分割。充分性和適宜性是制度建設的兩個維度,符合性和有效性是制度執行的兩個維度,四個方面的測試與評價過程構成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