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伊凡 胡媛媛 夏蘭莉 黃大效,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隨著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行業紛紛以互聯網作為載體開展日常業務,許多用戶逐漸習慣通過互聯網購買理財產品,由此形成了互聯網理財的概念。互聯網金融產品,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具實踐性的理財平臺,而理財市場上的大部分理財產品良莠不齊,容易使大學生陷入財務陷阱。
在當前大學生信貸需求日益盛行,各種信貸產品的不斷涌現,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等理財產品,使得大學生逐漸轉向信貸市場。在這樣的信貸環境下,校園貸事件頻繁發生,折射出當下大學生沒有形成合理的消費觀,對信貸產品缺乏深入了解,對資金沒有合理規劃,導致還款風險加大,造成自身信貸危機。對大學生信貸群體的理財意識的建立和提高尤為重要。
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學生的消費渠道不斷增加,學生購買力也逐漸增強。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各種信貸產品不斷產生,諸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信貸產品為大學生群體敞開了信貸大門,滿足了大學生群體的資金需求,提高了其購買消費能力。為了解現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的現狀,走訪各高校,發放調查問卷,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在發現的基礎上結合文獻,得出結論。以下是通過調研后發現的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的現狀及分析:

圖一 大學生信貸需求用途情況
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有50.44%的大學生認為錢總是不夠花,并且67.26%的大學生發生信貸行為的原因出于消費,有30.39%的大學生會由于投資發生信貸行為,數據表明信貸需求主要以消費和投資為主。當大學生消費力較強時,當其資金需求較大時,可能會開始轉向信貸領域,來籌措資金以滿足自身消費需求;當大學生存在對投資方向的需求時,對自身資金有投資升值的期望,但大學生投資知識每并不深入,對信貸產品的還款利率,信貸成本,違約的責任和存在風險缺乏考量,投資風險較高。
在調查問卷統計分析以后,發現有 65.49%的大學生會選擇學校助學金貸款,有 46.02%的大學生貸款方式為電商平臺,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有 15.93%的學生會選擇銀行信用卡貸款。以上可以得出,部分經濟較為困難家庭的學生由于學校可靠性和可信度較高,會選擇學校的助學金貸款。部分學生由于平時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使用率較高,會選擇電商平臺來進行信貸。信貸方式的多樣選擇使大學生信貸更為便捷,但同時也需甄別其中利害,盡量多方位掌握信貸平臺的信息。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能十分了解信貸知識的大學生只占據了7.08%,有46.9%大學生基本了解,也就是說有46.02%的大學生沒有了解過大學生信貸。以上看出,現如今各政府機構,學校對大學生“校園貸”宣傳力度不斷加強,希望加強學生對信貸產品的理解。但是大學生對于各種信貸產品的了解仍基于表層,缺乏對信貸產品的深入認識。由于大學生都處于在校狀態,剛剛接觸各種信貸理財產品,沒有相對客觀的鑒別分析經驗。

圖二 大學生每月可支配資金

圖三大學生信貸需求金額
通過調查問卷數據和討論交流分析之后發現,18.58%的大學生每月可支配資金在1000元及以下,78.77%的大學生在 1000-2000之間,而這些可支配資金主要來源于父母給予,少部分來自于兼職收入和獎學金。其中,有86.73%的大學生信貸使用金額在1000元以下,也就是說明存在 13.27%的大學生信貸金額在 1000元以上。可以發現,這13.27%大學生信貸需求金額占可支配資金比例較大,并且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來源有限且金額較固定,還款能力較差。
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使得資金的流動更加快速、便捷,尤其是在消費信貸日益流行的背景下,不斷地助長了大學生的信貸需求。根據大學生信貸需求用途,將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劃分為兩大類型:以投資理財為主導的信貸群體和以消費為主導的信貸群體。
此類大學生以消費購物為主要驅動力進行信貸,由于生活來源的不足,消費觀念的不良影響以及對專業信貸知識的了解不充分,易掉入信貸陷阱。
3.1.1 不良消費觀助長攀比心理,導致盲目消費
隨著信貸消費市場的多樣化,各種誘惑不斷出現。且新時代下消費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更愿意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消費,以追求消費的時尚新潮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和個性化,導致多種消費心理并存,易造成攀比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和情感性消費。大學生群體潛在著較強的消費欲望,對眼前的消費缺乏理性判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不完善、不穩定的消費觀念,致使超額消費,易陷入還貸風波。
3.1.2 大學生消費資金有限,理財能力不足,不易按期還款
根據調查,大學生的收入來源單一且有限,普遍來自父母和兼職,一般在 1000~2000元,其可支配收入直接限制其消費使用數額。大學生為了擴張自身資金需求,不顧后果而強制進行的信貸無疑會增重大學生的還款壓力。加上大學生缺乏理財相關專業知識,容易盲目借貸,如果沒能及時還貸,極有可能造成自身的信用危機。
3.1.3 對信貸平臺缺乏了解,低準入門檻暗藏高利率
大學生網貸事件發生的不幸不斷上演,有關政府以及學校也正在對防患校園貸事件展開宣傳與引導,然而,大學生對校園貸事件的認知依然存在概念與實際的脫離,只知道校園貸的存在,卻不知其真正的運作模式。大學生對身邊的信貸網絡平臺缺乏實質性的了
此類大學生以投資理財為主要目的進行信貸,大學生處于在校學習與社會工作的過渡階段,無論在學習還是創業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通過投資使資金不斷增值,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但是,收益是與風險是并存的,大學生不可忽視在投資理財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網絡信貸帶來的風險。
3.2.1 各領域投資風險程度不同,大學生缺乏自身風險偏好的認知
大學生正處于年富力強的時期,對于金融領域充滿了好奇心,敢于嘗試的心理讓他們在投資領域大顯身手。但是,他們面臨的風險也更大。在選擇信貸產品的時候,大學生往往會高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沒有做好相應的風險偏好測試,便針對風險相對偏大的領域進行理財投資,盲目的選擇自認為適合自己的投資。一部分偏好風險規避型的學生如果缺乏風險意識,又缺乏市場規則的適應和應變能力,選擇了相較不穩定的投資模式,一旦收益無法抵消成本,不能及時償還因信貸產生的債務,加上不確定的利息,還貸壓力便會越來越來大。
3.2.2 信貸金額較大,大學生自身的財務狀況沒有得到合理評估 對于以投資理財或創業為主導的大學生,他們信貸的金額比一般以生活消費為主導進行信貸的學生要大,這就需要大學生對自身所擁有的資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合理貸款,才能及時還貸。然而,大部分學生的投資資金并不充足,缺乏對自身財務狀況的合理評估。對投資賺取的收益能否支撐償還貸款,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維持正常周轉等問題不能保障。大學生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才能合理把控資金的運用,從而從中獲益并實現自己的價值。
3.3.3 投資方式多樣,大學生未合理預估投資項目的風險
投資,創業均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其中必然隱藏風險,對于每一項投資活動,都應建立科學的,適合自身特性的方法。通過搜集投資項目的相關信息,可以合理預估項目的投資效益及潛在的風險程度,從而進行風險規避。大學生剛剛步入社會,缺乏實際的社會經驗,對市場經濟的了解并不全面,有時并不能準確地判斷投資項目存在的問題,無法預估其風險。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各種投資平臺爭相出世,大學生如果不對投資的項目進行風險評估,缺乏客觀的分析,便容易盲目跟風,導致面臨較大財務風險,最終無法償還貸款。
解,對貸款額度,利率高低,還貸期限等重要信息并未進行深入調查,易陷入財務陷阱。另外,以消費為主導的大學生的信貸金額較小,大學生把信貸平臺資質,門檻和利率的高低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如今的信貸機構良莠不齊,有些信貸機構打著低準入門檻、低還貸利率的幌子,在大學生貸款以后,暗中增加利率,給大學生造成巨大的財務壓力和心理壓力。
通過對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存在的問題分析得知,無論是在以消費為主導方面,還是在以投資理財為主導方面,大學生的信貸行為都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加之在當前的互聯網信貸市場條件下,各種網絡信貸機構利用形式多樣的手段進行斂財,大學生對信貸風險的抵御能力不足,易導致大學生跌入信貸陷阱,需要對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的理財進行合理規劃。
由于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征,使得他們具有自己獨特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針對這類群體,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其進行規劃。
4.1.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對于以消費為主導的信貸需求群體來說,網絡分期貸款無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緩解了自身的資金使用壓力,另一方面又助長了其奢靡消費之風,尤其是缺乏自制力的大學生,分期貸款,積少成多,一旦還不上貸款,利息越來越多,最后承擔責任的還是家人,作為大學生,應當通過學習知識教育,對自我消費習慣進行調整,培養良好消費觀念,最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4.1.2 利用分期付款消費,提高生活質量
由于傳統的由國家提供的助學貸款和創業基金與針對大學生市場的“零首付”“無抵押無擔保”“分期付款”等特點的網絡貸款相比,前者貸快利率較低,但申請條件較為復雜,已無法滿足現代大學生形式多樣的信貸需求,而后者受限小,門檻低,整個信貸過程操作快速、便捷,這使得大學生轉向信貸消費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大學生進行消費信貸,首先應當合理預估資金需要,對大宗消費品可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進行消費,避免由于付款金額較大而帶來的短期資金壓力。
4.1.3 提高網絡信貸相關知識水平
在當前的信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信貸產品,包括政府投資的金融企業、民間的小額借貸公司等,他們為迎合當前消費市場上大學生信貸需要,專門推出了一系列“低門檻、低利率”等誘惑性較強的信貸產品,大肆宣傳,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要的同時,也給其致命一擊,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學生對當前網絡分期貸款的認識不夠。大學生可以通過一些比較正規的基金網站,諸如國家銀行機構、知名電商平臺等對所貸產品及其信貸機構進行了解,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等。只有對一家信貸機構有充分的了解以后,才能避免由于隱藏貸款相關重要信息,如貸款利率,還款期限,逾期處罰等而帶來的不必要的大麻煩。因此,提高大學生對網絡信貸的全面認識是其進行信貸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
從目前來看,理財市場中信貸產品種類趨多,眾多的信貸產品給大學生投資提供了不同產品種類的選擇,但大學生缺乏對信貸產品正確的辨別能力。針對以投資為主導的信貸需求群體,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理財規劃設計。
4.2.1 提高對自身的風險的偏好認識
風險偏好是指個人對風險高低的接受程度。有些同學偏內向,在進行投資時相對來說就要謹慎一點,原因是其本身就沒有過多的資金的支持,加上個人性格方面的因素,自然會選擇謹慎性的投資;而有些同學則敢于挑戰風險,嘗試“高風險”的投活動,畢竟在投資界里有“高風險、高收益”這組詞。對自身風險偏好認識不夠的同學,建議其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合理評判自身對投資的風險意識,不可火中取栗。
4.2.2 合理評估自身財務狀況
自身財務狀況,它包含對自身資金的來源、結構的認識,以及對資金的使用狀況的掌握等。由于大學生尚且處于弱勢群體里,主要任務是學習,更不可能有穩定的工作,自然也就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其資金多數來源于父母的供給,少數來源于兼職、獎助學金等非工資性收入,因此,這個財務狀況也是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的限制性因素,而對于大學生對資金的使用狀況的掌握,大多數是花費在日常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上,只有少部分的閑置資金供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因此,大學生在投資理財之前,有必要對自身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
4.2.3 分析投資項目可行性、投資回報率,科學合理選擇理財項目
對于項目投資的回報率、可行性分析,需要大學生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之前,還應當考慮投資所需資金、投資期限風險其他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財務管理、投資決策等相關知識,提升對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分析,合理計算項目投資的回報率,為自身投資理財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不斷的出現,信貸服務平臺已占據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的理財方式開始改變,大學生因此需要增強辨別理財產品的能力。對于有信貸需求的學生,更需要增強理財知識,合理規劃資金,實現資金的配置。
通過大學生互聯網信貸需求群體的理財規劃,幫助大學生信貸群體建立合理的消費觀,大學生可以審視自己信貸風險偏好,信貸需求類型,從而防御風險。合理運用互聯網信貸方式來滿足自身需求,并科學規劃還款計劃,減少信用危機。提升大學生信貸需求群體的理財能力,建立良好的信貸體系,為其未來的消費和投資積累理財知識,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