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福 常曉靜 沈文鑫 胡 牮
(1.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2.麗水市園林管理局,浙江 麗水 323000)
老齡化社會導致人口結構失衡,各種社會問題隨之出現[1,2]。浙江省麗水市有“養生福地,長壽之鄉”之稱,近年來在對應老齡化方面做了大量務實工作。麗水市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養老事業、老年教育、老年活動等得到了快速發展,無障礙設施、基層老年人協會、老年人關愛體系等有關老齡工作實效明顯提升[3]。公園綠地作為老年人日常休憩和娛樂的主要場所,對其身心建康與發展有重要影響[4,5]。通過對麗水市江濱公園老年人使用狀況調查與分析,以期為江濱公園后續改造提升提供理論依據與實際建議,為相關城市綠地的適老性改造提供參考。
江濱公園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南明湖畔江濱路,于2001年2月21日全面開工,歷時9年建成,堤長19.1 km,總投資7.62億元,公園分為五大功能區,即古城墻保護區、城市意象區、市民廣場區、生態景觀區和少年兒童活動區。由環湖堤岸、公園雕塑、近水樓臺、應星樓、甌江魂群雕等組成,是麗水市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人文景觀工程[6]。根據CJJ/T 85—2017城市綠地分類標準,江濱公園屬于專類公園中的濱水公園[7]。
通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實地踏查和隨機訪談等方法相結合,對江濱公園進行調查與分析,問卷結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問卷對象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問卷發放共計210份,有效問卷回收200份,問卷有效率在95.2%。調查時間段為5:00~22:00,共計用時7 d(含工作日與雙休日),從而了解江濱公園老年人使用的現狀以了解真實需求,進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建議。
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分為3部分:一是老年人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居住狀況和學歷;二是老年人的來園活動情況;三是老年人對公園設施的評價與建議。采用圖表形式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見圖1~圖14)。
圖1~圖4反映了在江濱公園活動的老年人以70歲~79歲為主(占調查總人數51.5%),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但差距不大。受教育程度以小學、初中為主(合計占調查總人數63%),居住情況以與老伴同住為主(占調查總人數46%)。



表1 江濱公園一天中不同時間段老年人活動情況表

活動時間段主要活動內容(按活動頻率進行排序)主要活動類型5:00~7:00鍛煉、散步強身健體7:00~9:00散步、鍛煉、唱戲、吹嗩吶、拉二胡、聊天、帶小孩、唱歌、遛狗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照看小孩、交往聊天9:00~11:00唱曲、吹嗩吶、散步、帶小孩、聊天、拉二胡、鍛煉、唱歌、曬太陽、遛狗強身健體、休閑娛樂、交往聊天、照看小孩、消遣時間11:00~13:00曬太陽消遣時間15:00~17:00散步、帶小孩、聊天強身健體、照看小孩、交往聊天17:00~20:00散步、跳舞、鍛煉、聊天、帶小孩、遛狗強身健體、休閑娛樂、交往聊天、照看小孩
圖5~圖10顯示,老年人以步行為主要交通方式前來江濱公園活動(占調查總人數72%),來江濱公園所需時間多數在30 min之內(占調查總人數97.5%),來園頻率每天1次的居多(占調查總人數73.5%)。老年人多數選擇在7:00~9:00和17:00~20:00這兩個時間段來園,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與休閑娛樂,在園內停留時間多為2 h以內(占調查總人數79.5%)。表1所示為老年人活動規律的大致情況。






圖11顯示,江濱公園中各類設施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老年人對公園的各類設施滿意度不盡相同,其中健身設施和娛樂設施的滿意度相對較低,分別為26.5%,38.5%,原因為公園內這兩類設施設置缺乏,不能滿足使用;老年人對其他設施基本情況整體較為滿意,其中休息設施和衛生設施滿意度最高。

圖12~圖14反映,老年人對公園適合休閑活動和提供的服務管理(綠化養護、衛生清潔、保安服務等)均比較滿意。結合問卷調查情況來看,老年人認為多方面需要改善,其中對增加場地的便利性(28%)、保障環境更加清潔美化(28%)、增加文化氛圍(24.5%)的需求尤為顯著。在隨機訪談中,老年人還提出了一些建議,諸如燈光隨季節改變而調整開燈時間,沿河道處增設護欄,后勤維修更加及時,增加健身設施等。



公園入口集散空間是公園的門戶形象,同時具有市民集散功能。江濱公園的入口由雕塑、綠化景觀組成。經調查與老年人交談得知,老年人在該空間進行太極拳、廣場舞等活動,入口空間照明設施與休息設施較少,建議增加座椅和照明設施。
邊緣空間是公園與城市的過渡區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民對公園的評價。在調查中發現,江濱公園在青少年宮與江濱廣場的建筑不僅將城市與綠地相結合,還將文化與建筑相融。常有獨自活動的老年人于邊緣空間活動,如唱歌、曬太陽等,建議增加一定程度的圍護或覆蓋,以提升邊緣空間的私密性。
開敞空間是市民進行交往、參與各種活動的開放性場所?,F場調查發現老年人在該空間會進行聊天、跳廣場舞、器樂合奏等活動。由于老年人跳廣場舞一般在晚上,該空間光線較暗,照明設施供給不足。老年人活動需自帶照明設施,反映希望能增加照明設施。
半開敞空間,常以高大植物等對一面或多面空間產生封閉影響,從而限制人的視線穿透,形成空間開敞程度較小的空間。江濱公園的老年人在半開敞空間進行拉二胡、吹嗩吶等聚集娛樂活動,但由于休息設施少,常坐在路牙、地面上,建議增設適宜老年人使用的坐憩設施。
私密空間一般采用鏤空景觀墻和植物遮擋的方式將區域分割為若干個私密空間。由于老年人性格與來園活動的不同,所選擇活動空間也不同。老年人在私密空間進行安靜休息或與好友閑談,在此他們充分享受靜謐的愉悅。江濱公園私密空間多分散布局于植物圍合度較高之處,能基本滿足老年人的實際使用。
地形是構成公園的骨架,是公園景觀要素和設施的載體。江濱公園在原土石的基礎上,巧妙的運用高低起伏的地形,給了人們與大自然親近的感覺。公園在鋪磚上有鵝卵石鋪裝、青磚鋪裝、大理石鋪裝、石塊鋪裝和木平臺,但雨天后的青磚鋪裝濕滑,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上行走容易摔倒。
江濱公園南臨甌江,公園內部設有瀑布、溪流等人工水系,水系的加入使公園增加了生機和活力。調查表明,老年人休息時傾向臨近水系的休息區域。與老人交談得知,在該區域休息,伴隨蟲鳴鳥叫水聲,身心得到凈化與舒展。
江濱公園植物景觀注重植物品種的合理選擇和搭配,在種類的選擇上突出了植物的多樣性。根據調查共有182種植物,其中灌木有73種,喬木有82種,草本有19種,竹類與藤本有4種。在165種植物中保健植物有123種,芳香植物有15種。公園在種植植物時結合考慮老年人實際情況,優先使用芳香植物,無毒植物與無刺植物,避免植物對老年人造成傷害[8]。
4.4.1休息設施
在調查中發現江濱公園的休息座椅有木質、石質、塑木3種園椅。江濱公園的石質坐椅利用率低,一般情況下老年人不會選擇石材質坐椅休息,通過與老年人交流得知,老年人休息的時候會優先選擇有靠背的座椅進行休息,建議增加木質有靠背的座椅。
4.4.2信息設施
江濱公園的信息設備有標識牌,警告牌,無障礙標識牌等,其中公園的道路標識是用石頭和木頭材質制成,在公園容易發現危險情況處增加警告牌,對老年人進行提醒增加了老年人的安全感。
4.4.3照明設施
從公園的照明設施看,大部分老年人對公園照明設施表示較滿意。通過現場調查,公園夜間的照明情況良好,但是在照明方面還是有疏漏的地方,無法讓老年人獲得較高的心理安全感。
4.4.4運動設施
通過現場調查,發現江濱公園運動設施缺乏,還不能滿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在與老年人的交流中,他們反映公園可增加適合其使用的運動設施,如健步機、扭腰機等,滿足日常鍛煉需求。
4.4.5無障礙設施
公園的無障礙設施相對完善,在地形起伏處設置了無障礙通道,在園內可見有坐輪椅的老人逛園,在廁所外設有無障礙通道,在內設有無障礙便池,坐式沖便器以及安全扶手,基本上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但老年人反映廁所采用按壓式水龍頭使用不便,建議改為感應式出水。
江濱公園全天候向公眾開放,園內有安保人員巡邏執勤,綠化人員負責綠化環境管理,保潔人員定期清掃,回收垃圾桶內廢棄物,總體上營造了適宜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潔凈、美觀的公園環境。然而,調查時有老年人反映常有人帶寵物入園,糞便清理不及時;后勤維修不及時,如江濱公園的巖生園區域照明設施損毀未得到及時維修;部分鋪裝路面,磚塊損壞造成空缺;局部臨江處沒有設置防護欄,存在安全隱患;少部分垃圾桶損壞,還未及時更新或維修。因此,江濱公園在安保、保潔與綠化管理等方面,尚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目前,我國超半數老年人生活在城市中,這種趨勢將隨著時間推移而繼續上升。公園作為老年人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需為其提供健康、安全、舒適的環境。通過對江濱公園老年人使用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針對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老年人安全系數:修補缺損路面,增加防滑處理,增設照明設施,優化照明方案,保障老年人活動安全。
2)豐富老年人健身設施:現少有運動健身設施,可結合場地狀況適當增設,豐富活動方式,促進強身健體。
3)方便老年人自如使用:現有為按壓式水龍頭,老年人力氣較小,且部分人抬手操作不便,建議更新為自動感應式水龍頭。
4)增加老年人參與體驗:體驗式景觀更能引起老年人的關注,通過參與體驗享受樂趣,增進身心健康[9,10],如:卵石步道、淺床植栽觸摸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