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魯迅先生從日本歸來后長期生活的城市,從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僅從這一時期的魯迅日記中,就可以發現他去過的有名的餐館有65家!
在眾多餐館里,魯迅去得最多、最喜歡的是廣和居。魯迅經常到這家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距離近。魯迅當時住在山會邑館(紹興會館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對著廣和居大門。如有客人拜訪,魯迅甚至會直接讓廣和居送“外賣”到家里。
廣和居是四合院布局,院里分成大小各種房間,這符合魯迅愛和朋友吃飯的需求,他常呼朋喚友,多數是三五個人一起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廣和居有魯迅喜歡的菜。魯迅喜歡廣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雞蛋黃、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這道菜講究烹制時動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還有解酒的功用。
愛吃“三不粘”大概也與魯迅愛喝酒有關系。魯迅屬于每頓飯必喝酒的人。史料記載,他和郁達夫喝酒的次數最多。魯迅酒量不大,經常喝得酩酊爛醉,而且在喝酒的過程中煙不離手。郁達夫1933年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兩句寫道:“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
魯迅和郁達夫喝酒常吃的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魚粉皮、砂鍋豆腐等。廣和居的炒腰花的做法比較特別,用兩口鍋同時進行炒制:一口鍋加豬油和花生油燒熱,另一口鍋里煮水,將切好的腰花放進熱水去焯。油溫升到最高時,馬上把腰花從水中撈出放入油鍋爆,旋即放在漏勺里,留一點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子加進去快速翻炒,勾好芡,加姜水、料酒、醬油、味精、糖、醋少許即成。先過水后過油,能讓炒好的腰花呈金紅色并保持脆嫩,非常適合下酒。
(節選自二毛《魯迅的北京美食地圖》,題目為編者加)
人物速評
魯迅先生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嚴肅的,有點令人望而生畏。本文卻介紹了魯迅先生在北京生活時的“吃”事,特別提到魯迅先生最喜歡的餐館和菜肴,從而讓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是個“地道的行家”,認識了先生不為人知、可親可愛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