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前程
同學,一個多么親切的稱呼。在求學的路途中,有無數的同學與我們同行。或許在最初的接觸中有過誤解,有過矛盾;但在同行中,逐漸了解,發現對方的亮點,彼此相融。
請選擇一個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同學,寫寫你們之間的故事,自擬文題,不少于600字。
1.確定寫作對象。根據題目要求,寫作對象必須是同學,若寫其他人,如親人、老師等,就跑題了。
2.確定寫作內容。天天與同學相處,能寫的事情有很多,但符合要求的只有一類,就是與該同學有過誤解,有過矛盾,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特別提醒,誤解或矛盾是次要的,重點要突出相融的過程。
3.確定作文立意。通過以上兩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出題者意在引導我們學會發現同學的亮點。所以,作文的立意重在突出同學情誼。特別提醒,對同學的情感態度要呈現出一個漸變的過程,最后的點題才能水到渠成。
我們班的混血兒
他,淺黃色的頭發,膚色很白,酷似一個外國人,所以我們叫他混血兒。
混血兒很可愛。有一次,英語老師安排我和混血兒站在一起,讓我幫助混血兒。我斜著眼睛瞟了瞟他的試卷,不看還好,一看我差點要笑出聲音來。老師要我們寫“謝謝你”的英文,混血兒竟然寫了一個“thanks you”。我一邊笑一邊問他:“這是什么?”“謝謝你呀,你這個好學生,連這都不知道?”他一本正經地說道。“改!”我皺著眉頭厭棄地說。他立馬二話不說改了起來。①
筆還沒有落下,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錯在哪兒,又回過頭來問我,一副抓耳撓腮、不明所以的迷糊樣兒,把周圍的同學逗得哈哈大笑。我強憋住笑,耐心地給他講解,他竟然一反常態,格外認真地聽了起來,這樣專注學習的混血兒的確更可愛了。②
混血兒也很靦腆。還記得那次大掃除,他站在一個偏僻的角落里掃著地,我和朋友跑過去,小心地環視了一圈,確定沒人偷聽,便直截了當地問混血兒:“你為什么長得像外國人呢?”見他不回答,我又問:“是不是你父親或母親是外國人,是不是?”一大串問題像連環炮似的,炸得他措手不及,只見他滿臉通紅,嘴巴微張,一副想說又說不出來的樣子,過了好一會兒才慢騰騰地回答:“我,我也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別問這么無聊的問題……”說完,弓著腰邁著小碎步,一溜煙兒地跑了,留下了哈哈大笑的我們。③
混血兒的存在,讓我們的班級整天充滿歡聲笑語,為我們那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注入了一絲鮮活與生機。④
①這一段沒有表現出混血兒的可愛,有的只是“我”對他的不屑。
②看到混血兒認真聽講,“我”對他的印象才稍有好轉,“的確更可愛了”用在這里不妥。
③通過對混血兒言行的描寫,突出了他的靦腆。但這是直觀的印象,所以調到改錯事件前更好,先寫“我”對混血兒的直觀印象,再寫對他的深入了解,更符合認知規律。
④同學們將混血兒當作取樂的對象,但是,混血兒以此為樂了嗎?這樣的結尾一點兒也不溫情,不能體現同學間的情誼。
失誤分析
1.敘事順序不當。認識一個人一般是由淺入深的,先觀察其外貌,后熟悉其性格,最后了解其品行。所以,作文最好將問話事件與改錯事件互換位置,先直觀描寫混血兒的外貌,再進一步了解他靦腆的性格,最后寫他能虛心求教的品行。這樣,混血兒的形象才能一步一步地豐滿起來,而且也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
2.情感沒有層次。混血兒是個差生,最初“我”是有些厭棄他的,但文中沒有展現“我”對他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而是單純去寫他的可愛與靦腆,導致“我”對他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尤其是結尾,看似在寫混血兒給大家帶來快樂,但混血兒仿佛僅僅只是同學們在學習生活外的調味品,這樣寫無法表現出同學間的溫情。
3.作文立意淺。由于以上兩個失誤,導致了混血兒這個人物形象單薄。“我”對混血兒的情感滲透不夠,同學間的情誼沒有體現出來,作文立意自然就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