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凌燕
(總分:120分 時間:15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2分)
1.下面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歸省(xǐng) ? 不憚(dàn)
攛掇(chuàn) ?蘊藻(yùn)
B.恬靜(tián) ? 晦暗(huì)
冗雜(rǒng) ? 幽悄(qiǎo)
C.怠慢(dài) ? 烙印(lào)
家眷(juàn) ? 傴僂(lóu)
D.戲謔(xuè) ? 粗獷(kuàng)
作孽(niè) ? 屈從(qū)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翻來覆去 抑揚頓挫 五臟六腑 疙瘩
B.裝模做樣 屏氣凝神 談笑自如 玩耍
C.嘆為觀止 鴉雀無聲 余音繞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徹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齒
3.下面語段中,每個句子都有語病,請加以改正。
(4分)
①書信不僅傳承文化,更傳遞感情,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②古人寫信,內容包羅萬象,把天氣地理、風俗人情,都被寫入了書信。③在書信中,人們議論時政、品嘗詩文、訓誡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談情說愛、討論物價,等等。④所以,書信不知不覺于無形之中成了歷史文化的記錄者和傳承者。
(1)第①處語序不當,應將 ? ? ? ? ? ? ? ? ? ? ? ? ? ? ? ? ? ?與 ? ? ? ? ? ? ? ? ? ? ? ? ? ? ? ? ? 互換位置。
(2)第②處結構混亂,應將 ? ? ? ? ? ? ? ? ? ? ? ? ? ? ? ? ? ?刪去。
(3)第③處搭配不當,應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第④處成分贅余,應刪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這是韓愈盛贊書法家張旭的話。
B.這次文藝演出,你是參加?還是不參加?
C.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
D.他打掃衛生不認真,學習不努力,不團結同學,不尊重老師,等等……真應該被好好教育。
5.根據課文《社戲》內容,選出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2分)
A.小說寫船頭看戲的感覺,表現“我”對社戲的陶醉;寫月夜歸航的情景,表現孩子們歡快的心情和搖船的本領。
B.小說的標題是“社戲”,這就點明小說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戲”,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筆墨來寫“看社戲”。
C.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
D.這篇小說中,月下行船、船頭看戲、月夜歸航這三個片段寫得富有詩情畫意,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生活氣息。
6.對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夸張)
C.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擬人)
7.請根據上下文內容,參照畫線句子進行仿寫。(4分)
入團那天,春光融融,藍藍的天上飄著白云,校園里開滿鮮花,團旗映著我們的面頰。那一刻,在我的心里,藍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
,鮮花猶如我們燦爛的未來,團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4分)
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該記得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彈完了琴,看見聽的人都流著淚,他哈哈大笑道:“嘿!你們都是傻子。”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這當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這境界作為你終生努力的目標。羅曼·羅蘭心目中的大藝術家,也是這一派。
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寫給兒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兒子達到“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指的是:
。
二、綜合性學習(10分)
9.你校正在開展以“保護傳統文化,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6分)
(1)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對聯,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請你寫出記憶中最深刻的一副春聯。
上聯:
下聯:
橫批:
(2)下圖是“中華七大傳統節日形象標志創作大賽”的兩幅獲獎作品,你喜歡哪一幅?請從構圖和寓意角度說明喜歡的理由。要求:語言準確、鮮明,不超過60字。(4分)
三、閱讀(38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0.詩中的“宦游”“無為”是什么意思?
(2分)
1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6分)
老 屋
這一輩子,不管自己身居何處,在我的潛意識里,只有走進鄉下的那棟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棟普通農舍,土墻青瓦,杉木門窗。靠西頭的幾間,至今還蓋著稻草,山風吹過,彌散著一股親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歲月的磨蝕無情,如今老屋的魚鱗瓦溝里長滿青苔,黃泥墻壁粉塵脫落,兩扇略顯笨重的大門也是油漆斑駁,綻開一條條深深淺淺的裂縫,好似老人額頭遍布的魚尾紋。
老屋真的“老”了。落日銜山時分,我站在村口遠遠望去,它像在酣睡,許是太累,睡得那樣安詳,靜謐。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陽下,風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邊的草木,沒有聲響;鳥兒慵倦地棲落在樹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沒有鳴唱。也許它們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輕輕撫摸深褐色的大門,卻不敢推開,怕驚擾了老屋,驚碎了它的夢。
夢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這樣的傍晚,太陽漸漸沉落,屋檐下飄落起母親長一聲短一聲催我回家的呼喚。我,還有雞們、鴨們、牛羊們,朝同一個方向——炊煙輕籠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殘陽。我難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頂的炊煙仿佛還在,柴火飯的香味仿佛還在,飄飄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時那樣,一路飛跑進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塊香噴噴的白米鍋巴塞進嘴里,再聽一聲母親罵我“饞嘴貓”……
老屋是心的歸宿。當我終于抬腳跨進門檻的一剎那,一種久違的感覺涌動全身:真的到家了。
老屋是父親耗盡心血的杰作。我小時候,常聽父親說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揮鋤破土,頭頂滿天繁星趕運木料、磚塊、沙石,直至北風呼嘯的嚴冬圓垛上梁。[A]像春燕銜泥般,幾經周折,終于蓋起了這個屬于自己的窩。[B]那時候,每當親友上門,父親總會喜形于色地拍拍門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橫梁,夸他這房子堅固耐用。一個秋日,村里來了位攝影師,平日不愛照相的父親,突然換上他僅有的一件中山裝,拉著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張相;還一再叮囑我記住,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幾十年歲月蹉跎,轉眼間物是人非。奶奶和父親去了另外一個世界,母親也隨我住進了城里。夜深了,我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燈只影,滿屋的冷清。
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許是我與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間已經陌生,它剛剛露出半張臉,一轉身,又躲進了薄薄的云層。我突然想起,兒時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這樣。那時,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納涼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從窗口跟進來輕撫著我的臉。我至今記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邊給我打扇邊哼童謠:月光光,夜光光,伴隨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聲還在繼續,像溫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夢里。今晚,我可用記憶的碎片還原全部細節,卻再無法聽到奶奶的歌聲。只有墻角那張靜臥的雕花床仿佛與我達成心靈上的某種默契,無可辯駁地見證這里曾經的天倫之樂。
而這一夜,我久久無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來,太陽剛剛露頭,溫煦的陽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頂,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黃。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轉來轉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彎腰拾起兒時的一段記憶。門檻上,父親撫膝而坐,眉飛色舞講“三國”;雜屋里,母親篩糠剁菜喂豬仔;后山竹林中,我與兒時伙伴追追鬧鬧捉迷藏;屋前小道上,小孩高舉火把,緊跟大人去看電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貯滿情與愛的大書,翻開任何一頁,都會找到生命之源的溫暖。
吃過早飯,我站在老屋門口與親友們閑聊。鄰家小侄勸我拆除老屋,蓋幢時尚氣派的“小二層”。
我搖搖頭:不拆!他哪里知道,沒了老屋,我的靈魂只能浪跡天涯。
(作者周克武,選自《精美散文百篇》,有刪改)
12.本文敘述了作者回訪老屋的經過。請摘錄文中語句,把作者的行蹤補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遠遠望去→( ? ? ? ?)→( ? ? ? ?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 ? ? ? )→站在老屋門口
13.細讀第二段,說說作者描寫老屋時蘊含了怎樣的感情。(3分)
14.文中的描寫細膩感人。參考示例,從第七段描寫父親的A、B兩個畫線句中選擇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夏夜,奶奶把在外納涼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從窗口跟進來輕撫著我的臉。
品析:“輕撫”一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借月亮生動地寫出了奶奶對“我”的疼愛及給予“我”的心靈撫慰。
15.第九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耐人尋味。怎樣理解“奶奶的歌聲”落在“我的夢里”?(3分)
16.你對結尾處作者不拆老屋的決定如何評價?結合全文并聯系現實生活談談。(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6分)
凍年貨
“上凍了!”奶奶說這話時,我便知道,哈爾濱的冬天真的來了。看吧,天凍裂了,漏下朵朵晶瑩的雪花;地凍厚了,上面的新雪蓋著下面的舊雪;松花江凍硬了,流動的水結成了锃亮的冰場,連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蘆也凍得嘎嘣脆了。
這時候,奶奶也要忙著凍年貨了。奶奶有七兒一女,一大家人,雖不富裕,但生活從不單調,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總能變成一桌美味。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聽到女兒唱這童謠,便會想起奶奶的棗饅頭。每到年前,奶奶都會悄聲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團,再把面盆放在炕頭,蓋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靜靜地等待了。等到面團漲得胖鼓鼓,便鋪開案板,端來洗凈的紅棗,開始做花饅頭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團在她手里揉搓、翻轉、按壓,一會兒變成美麗的玫瑰花,一會兒變成盤旋的飛龍,一會兒變成層層疊疊的寶塔,一會兒又變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當清新的麥香伴著棗子的甜香飄來,我們便知道饅頭蒸好了,于是團團地圍著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給我們嘗嘗鮮,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凍起來,留著過年吃,也取個“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過去,哈爾濱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運不進來,想要過個豐盛的年,是要動些腦筋的。凍水果,便是一個簡單又實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還是海棠果兒,只要天一上凍,奶奶便趕緊去早市買了,一股腦兒地凍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們天然的大冰箱。還別說,當嬌嫩的果子經住了冰雪的考驗,凝聚了天地的靈氣,吃起來,味道更鮮美,也更獨特了。
當然,凍水果也是有些講究的,比如凍梨,奶奶首選花蓋梨。這是我們當地產的梨子,據說它耐旱,又耐寒,開花時,花白如雪,很合哈爾濱人的心意。說來奇怪,一提到花蓋梨,我也會自動腦補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詩意的畫面。
出門一看,花蓋梨黃色的果皮已經凍成了烏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這便是凍好了。想吃時,提前拿進屋,放到涼水盆里解凍,我們稱之為“緩”,緩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層透明的冰殼,敲碎冰殼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燒得暖暖的炕頭,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個酸爽!過年時,爺爺和爸爸他們總要喝上幾盅,酒過幾巡,奶奶便會端來凍梨,既幫著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這些凍出來的美味,在別處是吃不到的。長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試過用電冰箱做,可怎么也凍不出老家的味道。幸運的是,如今九十多歲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聽說我們過年回家,她又開始張羅凍年貨了。
(作者王彥,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3月15日)
17.“而我更難忘的,是凍水果。這可是嚴冬賜予東北孩子的一道‘特產。”這句話是從文中哪段的開頭抽取出來的?請說明理由。(4分)
18.“坐在奶奶燒得暖暖的炕頭,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個酸爽!”此處的感嘆號飽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19.請具體說一說,奶奶是怎樣使“生活從不單調”的?(4分)
20.奶奶忙于凍年貨,甚至九十多歲還張羅著凍年貨。對奶奶而言,為家人凍年貨究竟意味著什么?(4分)
四、作文(50分)
21.回憶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就如一個劇本,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其實生活也是回憶,每一個細節也終將變成回憶。
請以“回憶”為話題,寫一篇作文。(50分)
要求: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③不少于600字;④抄襲是不良行為,請不要照搬別人的作文。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