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佳
摘要:由消費降級所引發的人們關于審美降級的討論主要關注目前文化市場上所提供的產品在審美上呈現標準化、單一化、廉價化的現象。而文化工業的這些弊端正是法蘭克福學派相關理論的批判重點。雖然該理論存在一定的狹隘性與局限性,但文化工業對人們審美能力的消極影響仍是需要警惕的。
關鍵詞:審美降級;文化快消;阿多諾;文化工業
近兩年來,“消費降級”一詞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報道、自媒體文章和人們的討論中,成為“熱詞”之一。降級表現在消費者對消費體驗、個性要求和品味層次等方面的要求降低。由消費降級,人們又進一步將目光轉向文化消費領域,提出了“審美降級”,直指市場上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在審美上呈現標準化、單一化、廉價化的傾向。而這一現象,也正是法蘭克福學派在其有關文化工業的理論中所批判與警示的。
一、以阿多諾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文化工業”是法蘭克福學派關于大眾文化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該學派總體上對文化工業持否定態度,認為文化工業是一個機械復制和同化的過程。在西奧多·阿多諾和馬克斯·霍克海默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二人指出“文化工業”是一種憑借現代傳播手段、大規模生產、復制文化產品的工業體系。該理論的源頭是文藝作品的商品化,在這種工業體系下,文藝的創作和欣賞如同其它工業產品一樣是生產和消費的對象,而喪失了審美維度的價值。阿多諾和霍克海默警告說這種工業體系生產出的、為資本所控制的文化,“會使審美迅速陷入極端貧困的狀態。”(1)
文化工業的首要特征就是商品化,商品化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工業。那些以商品的標準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在阿多諾看來根本不是藝術品,和其它工業流水線所生產出的以投入市場為目的的產品并無區別,只不過是貼上了不同的類別標簽。當商業屬性成為文化藝術的主導屬性時,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便處于價值規律的規定下,是投入與產出的效果,而非藝術性和審美性決定了生產。阿多諾嚴格地批評“文化工業的全部實踐把赤裸裸的利潤動機置于各種文化形式之上”(2)。
工業生產的標準化和以市場利益為導向的生產決定了文化工業產品的同質化和內容的可預見性。阿多諾指出,資本控制下的文化生產只會產出以消費為第一目的的符合最大化群體接受喜好的產品。而為了確保獲益,“文化工業的所有要素,都是在同樣的機制下,在貼著同樣標簽的行話中生產出來的,”(3)不同產品間的不同和變化不過是表面上的,內在根本的生產模式則是僵化不變的。這種標準化生產的結果便是如今人們常說的,看個開頭,便知結局如何。
為了取悅消費者,“娛樂”成為了文化工業時代文化產品的價值尺度之一。
當大眾追求直接而快捷的消遣時,資本便生產符合大眾口味的文化產品。大眾被判定為不需要文化,只需要娛樂,娛樂行業提供消費品就是為了讓社會享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生產被消費興趣所制約,消費興趣又受限于市場上流行的產品。慢慢地,受制于市場上所提供的文化產品的類型,消費者對文藝作品的欣賞和接受也變得模式化了,美變成了簡單的娛樂消遣。在阿多諾看來,過度娛樂化、販賣快樂的文化工業在根本上并沒有為人沒帶來快樂,而是以欺騙的假象將人們蒙蔽在僵化的陳詞濫調中。僵化的娛樂剝奪了人們對文藝作品所帶來的美的思考和想象的權力和空間,破壞了真正的審美愉悅。
二、工業標準化制作下的審美降級
流水線的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是工業化在效率和質量方面的優勢,但重復性的文化產品生產會導致內容和審美的單一化、同質化,內容逐漸被模式化的形式吞噬。目前,人們在談到“審美降級”時,大多會提到人造“網紅臉”,以及快手、抖音的爆紅,還有令觀眾越來越不滿意的國產影視作品。
以國產影視作品為例,在豆瓣電影2018年評分前十的電影中,只有一部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榜,而評分在5分以下的影視作品則越來越多,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更是刷新了歷史新低。今年的另一個話題性現象是《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同期對壘。國內電視熒屏上的宮斗劇熱潮已持續十余年。這類以古代后宮嬪妃為主角,展現其情感糾葛和權力斗爭的電視劇在情節創作、人物設定、乃至視覺效果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商業套路化而非審美化創作的固定模式。有學者認為,標簽化的宮斗劇的盛行,正是當前文化中審美降級的重要例證。
雖然一些劇作如《延禧攻略》在視覺創作上也力求精良,以求賞心悅目,滿足觀眾的感官審美需要,但其在本質上仍是對美的機械復制。而雖然類型不同,如今占據熒屏的主要電視劇類型如宮斗劇、穿越劇、仙俠劇、耽美劇等實際上也只是用最快捷和廉價的方式對故事、人物和場景進行拼湊。這就是阿多諾在《啟蒙辯證法》里所說的“無論制片人選擇了什么樣的情節,每部影片的內容都不過如此”,“效果、修飾以及技術細節獲得了凌駕于作品本身的優勢地位”(4)。盡管我們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但實際上它們只是雷同的文化復制品。
文化的發展應是能越來越多的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文化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形式應表現其創作的獨創性。但文化工業生產以市場和利潤為先的模式化創作模式遏制了文化藝術創作的獨創性和豐富性,從而使作為接受者的大眾被動選擇審美降級。
三、消費主義下的娛樂陷阱
推動文化工業前進的根本動力是商業利益。文化消費目前呈現出過度娛樂化的特征,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快感和輕松的追求,文化產品在逐漸偏離傳統地以人文主義為追求的軌道,逐漸降低文化水準和審美趣味。在這個娛樂產品井噴的時代,網絡文化IP、粉絲效應等都是在將人們對審美心理感受的追求替換為消費行為沖動。為了追求快速變現,文化作品在一步步降級為只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文化消費品甚至是文化快消產品。
與“消費降級”一樣,“快消產品”一詞同樣源于商業領域,典型的日用快速消費品多為使用周期和消費周期都很短的產品。因其產品周期短、購買便利且價格低廉,購買者在消費時容易產生沖動和感性的行為。文化快消產品也是以低門檻、大劑量的形式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廉價而直接的快感,滿足人們最淺層的娛樂需求。
文化批判理論所控訴的正是娛樂以廉價的快感吸引和控制大眾消費者,給生活在壓力之下的人們注入一針麻醉劑,麻醉和蒙蔽著人們。受眾長期沉溺于輕松愉快、刺激感官的文化快消品中,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面臨逐漸被削弱的危險,最終失去了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和審美理解能力。
四、結語
不可否認的是,文化批判理論因其所產生的時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對大眾的主動思考和批判能力過于悲觀,因而在某些論點上過于絕對。隨著現代消費結構和消費群體的變化,必然會使得審美需求和審美水平出現不同。無論是高雅藝術還是工業化生產的文化產品,都是在豐富和多元化文化供給。但面對我國目前文化產業和產品出現的同質化、過度娛樂化和庸俗化的現象,應始終對文化批判理論中批判的文化工業的弊端保持警惕,防止低端的文化復制品消解大眾的審美理解和想象能力。
注釋:
[德]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1頁
[德]阿多諾.文化工業再思考[J].高丙中譯.《文化研究》第1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德]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6頁
[德]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M].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6頁和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