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業涵
摘要:滿族民俗文化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其社會因素和生產力因素的復雜性造就了滿足工藝品門類的多樣性,這些都對發揚滿族民俗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滿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滿族工藝品文化中仍舊存在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在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滿族民間文化旅游開發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論述滿族工藝品文化的重要性,從而從根本上幫助滿族文化的傳承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本文的論述重點實際上在發展旅游業與傳承民俗文化之間找到出路,是在尋找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的平衡點,促進滿族工藝品文化與博物館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研究設計
前言:
民俗文化旅游最重要的就是吸引游客的外國或外來民族的民俗文化,與特定的旅游設施相聯系,是歷史上規模較大的種族族群離開他們的家園和去某個地方(一個特定的區域或特定民族區域)而造成的文化。民俗文化的復雜動態過程的消費是一種文化生活方式與人類文明上的進步。滿族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滿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尋求文化上的新的想法,尋求工藝文化上的差異,尋求不同民族之間對于幸福和知識的感知,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承載滿族工藝品文化的主要單位之一——博物館,則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滿族民俗文化資源,充分開發滿族民俗文化資源不僅可以豐富滿族民俗文化旅游,促進相關行業的經濟發展,也可以促進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
一、現階段滿族工藝品文化的開發方向
滿族的發源地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滿族在歷史上留下大量的滿族歷史文化古跡,尤其是一些手工藝品上,滿族在此方面制造技藝方面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被滿族的歷史和文化古跡所吸引,滿族收集地區依然保留許多滿族民俗文化,這些獨特的資源是滿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憑證。很多以滿族手工藝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已經抓住了滿族工藝品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積極運作和發展,已然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那么[1],現階段滿族工藝品文化的方向都有哪些呢?
(一)歷史文化遺址方面
滿族工藝品文化實際上是隸屬于滿族和清代歷史文化遺址為基礎的清代文化,這些文化歷史主要體現在滿族清代建筑風格,換句話說,滿族工藝品文化是進入滿族民俗文化清晰的載體,是滿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2],滿族工藝品文化相關的歷史遺址主要包括沈陽故宮、清朝陵、清永陵、撫順河圖拉古城等,其中三陵一宮(沈陽故宮、朝陵、福陵、永陵)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典型的滿清寧宮民居文化,尤其是在滿族風俗祭祀文化和工藝品民俗文化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通過將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中的相關發展思路跟歷史文化遺址相結合,通過充分的挖掘歷史文化遺址中滿族文化的精華,將其運用到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建設上來,從而促進滿族工藝品文博物館的發展。
(二)民俗事務與風俗
滿族工藝品文化是以滿族民俗為載體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就現階段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發展情況而言,比較樂觀的是沈陽,撫順,遼陽三個城市,此三個城市聯合推出了“沈陽清文化節”,基于清朝的“官外三景”設計而成。在具體的籌辦過程中,其活動的性質是滿族工藝品文化的一個旅游文化節,內容比較豐富,比如說“一富三墳”、“全韻與風”、“吉祥如意”、“時尚旗袍”“琉璃彩繪”、“皇家禮儀等”,在滿族工藝品文化中均會有涉及。舉辦具有滿族特色的文化表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滿族的文化和習俗都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的良好途徑,在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中,可以考慮借鑒沈陽清文化節的舉辦形式,為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開拓一條全新的道路。
(三)飲食與服飾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與滿族飲食文化的發展相結合。滿足飲食文化可謂是各有特點,在滿族民間文化中,飲食文化是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內容之一,圍繞著不同形式的滿族飲食文化也漸漸的延伸出不同發展方式。比如說滿清粽子,通過文化節對滿族飲食文化的系列宣傳,已經漸漸的成為滿足文化的一種美食特產。再比如[3],沈陽國際旅游節期間沈陽組織的清文化宴會、滿漢晚宴、紅樓晚宴等,對滿族風味的八道菜、八碗等飲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也極大的促進了滿足文化的傳播。所以,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也可以進行一些工藝品方面的展示,通過對滿足特色工藝品的展示,進而推廣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發展。
另外[4],滿族服飾、旅游產品和旅游紀念品的發展也是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的重要借鑒方向之一。滿族旗袍是滿族服飾的代表,其面料、設計、工藝都在不斷地革新。另外,滿族刺繡和剪紙香袋也廣泛為人們所接受,誕生了很強的經濟價值,漸漸已經成分為了滿族文化的一種事務代表。在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發展中,可以考慮通過將滿族工藝品文化和一些人們能夠接觸到的衣服鞋帽之類的相結合,將人們的日常用品上加上一些滿族工藝品文化的文化特色,真正的實現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接地氣處理,從而為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民眾基礎。
二、新時期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變質
現如今[5],許多滿族文化工藝品文化只能在滿族老人的記憶中得以保存,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并沒有對工藝品背后的文化進行詳細的統計和整理。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如果還不及時發掘和整理,那么這些工藝品的文化習俗就會隨著老年人的消失而消失。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一些旅游區的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只注重形式的發展,不注重內容的原味,只把滿族民俗文化當作“觀賞”,從而讓滿族工藝品文化發生了變質。旅游業給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帶來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旅游讓滿族工藝品文化進一步的在人群中進行了傳播,符合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的基本思路。但是,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文化變質也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博物館為了吸引大眾,進行了一些“嘩眾取寵”的宣傳和改變,造成了滿族工藝品文化失去了原來的樣子,嚴重的危害到了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長遠發展,對滿族工藝品文化的傳承也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還經常會出現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問題,隨著旅游業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的經營初衷發生了改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博物館比比皆是。在滿族工藝品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過程中,純粹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不重視文化和環境效益,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環境退化是一個景點,一些旅游區的承載能力無論多少,只要有游客想要去,就會讓所有人進入,博物館也是如此。只要旅客想進去,買了門票就可以進行參觀,從來不關注博物館的接待能力。甚至在一些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為了讓游客進入園區,實現賺取經濟利益的目的,很多操作本身就是違反滿族工藝品文化的,這不僅表現了對滿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對游客的一種欺騙,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為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莫大的阻力。
(三)經營管理缺乏多樣化
滿族工藝品民俗文化在博物館的講解過程中,一般都會忽視游客的參與,基本上都是以靜態的形式展示給游客的,游客只能被動地接受,沒有更多選擇的自由。同時,在滿族民俗工藝品文化的講解風格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沒有反映出不同地區的滿族工藝品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并且,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經常缺乏旅游專業人士,很多人進入博物館之后只能自行進行參觀,只能粗略的觀看一下滿足工藝品的外觀形態,對于工藝品背后蘊含的文化并沒有得到了解。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作為一種優質的文化開發、規劃和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其發展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加入。換句話講[6],專業講解員的缺失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滿族工藝品文化的傳承,影響到了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
三、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研究設計的創新點
(一)拓展博物館的服務范圍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需要對自己自身的情況進行準確定位。根據地理位置和滿族民俗特征的不同,滿族工藝品民俗文化旅游市場可按地域進行準確的定位,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滿族工藝品文化的細分管理。對于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輻射范圍要進行合理的開發,韓國、日本和俄羅斯是中國北方三大鄰國,地理位置優越,是滿族工藝品民俗文化國際范圍中開發的主體,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此三國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頻繁。對于這部分國外的群體,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可以利用各種形式的媒體宣傳,向他們提供滿族民間工藝品文化的詳細信息。要根據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需求拓展博物館的服務范圍,為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走上國際化舞臺做好鋪墊。
(二)發揮本土優勢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重心仍舊是國內,尤其是我國的北方和東北地區,具體包括黑龍江、河北、北京、吉林、遼寧、天津和山東等省區。遼寧省是滿族的發祥地,民俗文化資源眾多,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在這些地方基本上是具有壟斷性的,加上這些地區有許多滿族后裔已經忘記了一些滿族的傳統民族文化,所以要針對這一部分顧客有針對性的去發展滿族民間工藝品文化。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一定要發揮好本土優勢,使滿族民間工藝品文化得以延續。
(三)與旅游業相結合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考慮與旅游業相結合,將具有滿族工藝特色的滿族旅游商品通過市場流通的作用傳播到世界各地。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可以根據自己自身的情況提供一些具有滿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比如說文物、服裝、宮廷日用品、書籍、小冊子、民間其他工藝品等。這樣做[7],既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又能拓寬滿族民俗工藝品文化旅游的發展空間,是新時期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的一大創新點。
四、如何改進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的研究設計工作?
(一)政策支持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其本身屬性屬于社會對的公共服務建設,所以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發展可以考慮借助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持。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要計劃、協調和監督民俗文化的發展方向,確保工藝品民俗文化開發的可行性和正確性。要積極探索投資和融資渠道,合理的利用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搞好滿族工藝品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工作。
(二)人才優勢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想要得到長久的發展,培養專業解說員是重中之重。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民俗工藝品文化,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一個關鍵因素。要加快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的人才的培養,建議和一些學院大學展開合作,開展系統的滿族工藝品文化專業知識的培訓。另外[8],也要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制定相應的人才晉升培養政策,吸引人才,形成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采用靈活的就業機制,確保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人才資源的穩定性。
(三)文化合理保護
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擔負著滿族工藝品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大任務,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要加強對滿族文化的合理保護,在滿族民俗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和探索滿族民間傳說,要在文化資源保護的前提下,讓有限的滿族工藝品文化發揮最大的文化效益。簡而言之,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必須進行有效合理的發展滿族民俗文化,充分認識和理解博物館本身,注意博物館事物處理處理之間的關系發展,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科學論證,從根本上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總結: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本文首先論證了新時期滿族工藝品文化發展的方向,然后根據現實情況對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中的問題繼續了詳細的闡述。之后,文章又對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發展研究設計的創新點進行了論述,最后文章落腳在改進滿族工藝品文化博物館研究設計工作的合理化建議上。
參考文獻:
[1]李雪鑫,王維,于欣波,.滿族游藝、祭祀文化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17).102-103
[2]白東丹,李東娜,.滿族民俗文化旅游開發利用研究——以長白山景區為例[J].包裝世界,2017,(5).33-39
[3]王焯,李學成,.老字號中的滿族文化溯源及其保護問題研究[J].滿族研究,2014,(2).86-89
[4]徐棟梁,胡笙悅,.論《夜譚隨錄》中的滿族宗教文化與民俗文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7).111-136+142
[5]李芳,.一部別出心裁的“滿族小說史”——淺談關紀新先生新著《滿族小說與中華文化》[J].滿族研究,2014,(3).036
[6]于海峰,.當代東北地區滿族傳統文化變遷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信息,2011,(13).096
[7]周波,.牡丹江市流域滿族薩滿文化旅游開發及其生態化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15).256-259
[8]李淼.圖騰、圖像、仿像—滿族文化中的圖形符號研究[D].大連工業大學:大連工業大學,201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