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音樂劇對兒童的心理認知與身心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在拓寬幼兒審美視域的基礎上,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本文對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價值與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的措施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兒童音樂劇;幼兒教育;兒童審美
前言:
兒童音樂劇融入了音樂、舞蹈、文學、戲劇和表演等多種元素,是少年兒童喜愛的藝術形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兒童戲劇教育開始應用于基礎教育領域。對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與價值進行分析,可以為兒童音樂劇的藝術創作與產業實踐提供支持,也可以讓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領域所獨有的整體獨立性定位得到關注。
一、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幼兒道德品質的培養
道德品質的培養,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兒童音樂劇在幼兒道德品質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兒童音樂劇包含有音樂、美術和舞蹈知識。它不僅有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在拓展幼兒視野的基礎上,規范幼兒自身的道德行為[1]。如兒童音樂劇《馬蘭花》中,小蘭這一人物角色具有善良、勤勞、勇敢的特點,幼兒可以學習小蘭這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質。
(二)有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
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的過程也是挖掘兒童創造力與創新能力的過程。在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以后,故事編排環節、臺詞制作環節與舞蹈編排環節均可以被看作是展示兒童創造能力的環節。在幼兒教育方面,兒童音樂劇不僅可以發揮出提升兒童表演能力的作用,也可以在提升兒童思維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提升。如兒童音樂劇《皇帝的新裝》,故事編排過程可以讓兒童更好地了解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也可以讓兒童在拓展自身思維的基礎上,將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融入于表演過程之中。
(三)有助于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
音樂劇中的人物有主角、配角與群眾演員等。音樂劇表演過程可以讓幼兒感受到表演的快樂,也可以讓幼兒在表演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兒童音樂劇與幼兒教育之間的融合,可以讓教育者借助音樂劇,幫助兒童發展自身的長處,進而在培養兒童合作意識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團隊精神。
(四)有助于幼兒審美教育的開展
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活動在幼兒審美經驗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在音樂劇作品的影響下,上述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給予幼兒一種奇妙的審美體驗。兒童音樂劇可以從外部形式與個體化兩方面入手,提升幼兒的審美感知與審美能力。根據兒童音樂劇的特點,兒童音樂劇在外部形式方面帶給幼兒的積極影響主要指的是以藝術符號帶給幼兒的美學感受。兒童音樂劇可以借助視覺培養與聽覺培養,促進幼兒最初的審美意識的形成。也可以在陶冶幼兒內在情操的基礎上,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并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2]。在幼兒審美教育方面,兒童音樂劇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兒童音樂劇具有促進幼兒審美潛意識形成的作用。幼兒階段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兒童的未來成長。在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以后,教育者可以借助劇情內容,引導兒童情感積累,以兒童音樂劇《魔豆》為例,劇中巨型人偶所具有的震撼性的舞臺特性與簡單的音樂旋律可以讓兒童置身于童話故事之中。這樣的審美活動有助于幼兒視覺聽覺記憶的強化。視覺記憶與聽覺記憶的強化,有助于兒童的審美意識的建構。第二,兒童音樂劇有助于兒童審美情感體驗的積累。兒童音樂劇的人物造型及情緒動作符合兒童的心理,應用于劇情中的互動環節也可以給予幼兒以完美的情感體驗。
二、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的措施
(一)讓幼兒參與音樂劇表演,引導幼兒融入音樂劇的氛圍
兒童音樂劇往往具有較為深刻的寓意。它可以讓幼兒形成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在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以后,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寓意深刻且具有正能量的故事為兒童音樂劇故事主線,也可以結合身邊的故事,設置以成語故事及童話故事為主的表演內容。如兒童音樂劇《夜鶯》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中,兒童可以通過扮演劇中人物的方式,開展音樂舞蹈表演,也可以通過音樂劇演繹過程了解全劇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如《夜鶯》旨在讓兒童保持正直、善良,幼兒可以通過自身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刻地體會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情感表達。為了更好地融入于音樂劇的劇情,兒童在參與表演之間,需要對故事情節進行充分了解。在音樂劇表演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可以讓兒童在帶入故事情節以后,展示出不同人物在劇情發展中的作用,進而展示出多元化的感情色彩。
通過參與表演音樂劇使幼兒道德品質的教育不再停留在說教的層面上。
(二)鼓勵幼兒進行音樂劇創造,培養幼兒思維能力
兒童音樂劇可以有效調動兒童的表演熱情。在兒童音樂劇應用于幼兒教育以后,幼兒也可以參與到音樂劇的主題創作過程之中。鼓勵幼兒參與音樂劇創作的措施有助于幼兒想象力的發揮。以兒童音樂劇《拇指姑娘》為例,一些幼兒在觀看這一音樂劇的過程中,會對劇中的巫婆形象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另一些幼兒關注的內容為劇中出現的動物形象。根據劇情內容,巫婆的神奇能力的來源及在劇中出現的動物在真實世界中的形態可以被看作是音樂劇創作的切入點。教育者可以通過指導幼兒通過結合社會現實的方式開展音樂劇創作,并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設計舞臺情節之中。這種教育手段不僅有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幼兒藝術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音樂劇文化內涵的豐富,提升幼兒綜合能力
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兒童音樂劇與人們的現實生活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優秀的兒童音樂劇作品不僅僅是聲樂藝術與舞蹈藝術的表現載體,也可以包含其他領域的知識。對兒童音樂劇中的文化色彩進行豐富,有助于兒童音樂劇的文化內涵的發揮。根據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情況,兒童音樂劇的排練過程可以融入美術知識、戲曲知識和歷史知識。不同學科的基礎知識與音樂劇內核之間的有機結合,有助于音樂劇的內涵與情感的完善。如在兒童音樂劇《牧羊姑娘》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幼兒講解音樂劇的背景知識,也需要根據服裝發展史,確定劇中人物的服裝,以避免歷史知識錯誤對兒童的誤導。在兒童音樂劇應用過程中關注相關背景及表演中的細節要素,不僅可以讓音樂劇表演過程呈現出嚴謹化與充實化的特點,也可以在培養兒童綜合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兒童文化內涵的提升。
(四)注重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審美教育中的運用
幼兒審美活動的特征與兒童身心發展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趣味性、幻想性與游戲性是幼兒審美活動的主要特征,而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給予幼兒獨特的審美體驗。根據前文論述,兒童音樂劇的音樂創作、故事情節的設置與舞臺任務畫面均對幼兒的視覺、聽覺與創造性思維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
第一,針對兒童音樂劇在幼兒審美教育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過程的應用中更需要注重激發幼兒音樂審美感知力。音樂審美感知力是音樂審美教育中的基礎元素。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有限,教育者需要借助一定的啟發與引導,培養幼兒的音樂審美潛意識。
第二,根據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單一化的音樂內容并不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兒童音樂劇在應用于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故事情節與視覺刺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兒童音樂劇《魔豆》為例,音樂劇的視覺效果可以讓兒童對劇中的人物有所了解;音樂聲響與劇情之間的融合,可以讓兒童形成對音樂聲響的良好反應。此時兒童可以在聽覺的刺激下,成為音樂感覺的審美者。此種教育方式可以讓幼兒形成對音樂的長久的記憶力,進而為兒童音樂素養的培養給提供支持[3]。
第三,在幼兒審美教育方面,幼兒的審美理解能力也是教育者所不可忽視的內容。審美理解能力是人們在感受的基礎上,品味藝術作品內容與意義的能力。對審美對象的具體形象特征的認知,是人們的審美理解力的基礎要素。審美活動結束以后的評價與反思,也在人們的審美能力提升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幼兒對藝術作品的審美理解能力是自身文化修養提升到一定境界的產物。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是提升幼兒文化修養的可行措施。利用兒童音樂劇為兒童提供幻想空間,可以讓幼兒在音樂藝術中豐富自身的內心世界,有助于兒童多層次、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在家庭教育環境下,發揮兒童音樂劇的積極作用。
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局限于幼兒基礎教學領域,家長也可以在家庭教育環境下,發揮兒童音樂劇的積極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也可以通過走進劇場與幼兒共同觀看兒童音樂劇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音樂劇的內涵;此外,家長也可以利用網絡渠道等渠道獲取一些內容積極健康的兒童音樂劇。對兒童音樂劇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有效發揮。兒童音樂劇的應用,也有助于家庭教育的作用的發揮。
結語:
兒童音樂劇具有釋放兒童游戲天性,提升兒童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作用。它也有助于兒童音樂素養的培養。兒童音樂劇表演過程有助于兒童道德品質的培養。利用音樂劇豐富幼兒教育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幼兒教育的實效性的提升,也可以讓兒童在塑造自己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邵蘭霞.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兒童音樂劇初探[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11):11-14.
[2]畢瑩.音樂教學中應用兒童音樂劇的策略分析[J].藝術評鑒,2018(11):116-117+173.
[3]金美琳.淺談兒童音樂劇表演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J].戲劇之家,2018(07):167.
作者簡介:任煒偉(1979),女,籍貫:福建,民族:漢,最高學歷:碩士,目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