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
摘要: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由此看來,要想達到課堂伊始就能產生興趣的效果,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情高漲地進入角色,愉快地學習新知識,教師就必須抓住課文的特點,依托學生好奇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構思非常科學有效的課前導入,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非常重要。
關鍵詞:導入;激活;小學語文課堂;關鍵
一堂堪稱完美的語文課,一開始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一位著名特級教師曾經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看來,要想達到課堂伊始就能產生興趣的效果,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情高漲地進入角色,愉快地學習新知識,教師就必須抓住課文的特點,依托學生好奇心,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構思非常科學有效的課前導入。
一、圖畫導入法
此法是長期以來教師一直使用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教學掛圖、自制圖片或簡筆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圍繞圖畫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課的導入法。如教學《稱象》一課時,教師用夸張的手法畫了一頭又大又重的象,占滿黑板。學生的目光自然而然被吸引住了,嘴里還發出夸張的聲音,教師問:“這頭象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在象的身上板書“大”、“重”等重要詞,教師又問“誰能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給予肯定。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效果很好。
二、演示導入法
演示導入法指教師抓住學生愛玩的天性,先演示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實驗,以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活動,使學生產生學習新課興趣的一種導入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烏鴉喝水》一課,教師準備了一個裝了少許水的小口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先敘述故事:“在一座大森林里,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飛到東,飛到西,到處找水喝。突然它發現了一個裝著水的瓶子,可是瓶口小,水又少,烏鴉喝不著,心里很著急。”再演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的過程,讓學生觀察瓶子里水的變化。學生學起來較輕松,興致很高。
三、設置懸念法
教師針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心理特點,巧妙地設計問題,制造懸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地進入新課。如教學《畫風》這一課時,教師這樣激趣:“老師愛畫畫,可是我卻畫不出風來,同學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當學生爭先恐后地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時,教師很快把學生引入新課。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設出了探求知識的情境。
四、情境導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小學生的最愛之一就是最熟悉的動畫片了。抓住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不但可以聲畫并茂,還能使學生在非常愉悅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動腦。如教《司馬光》一課時,我首先剪輯了動畫片《司馬光》中的精彩片斷制成課件播放。觀看完后,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內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教師稍微加以引導:看了動畫片你知道司馬光是怎樣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的?他的辦法怎么樣?這樣,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掌握多媒體技術,并且課前要做充分準備。掌握播放以時間,恰到好處。2、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它能向我們展示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如教學《月光曲》。多媒體播放貝多芬著名的鋼琴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帶著好奇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3、利用游戲創設情境 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在比賽中,在興奮中不知不覺地感悟教材中的內容,從而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此外,謎語屬于益智游戲,猜謎語這一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啟他們的智能,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受用。教《比尾巴》時,教師先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的謎面,讓學生們猜猜動物名稱,當學生躍躍欲試地猜出謎底,新課也就在活躍的氣氛中開始了。在古詩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情景中。古詩詞文字精煉、意境深遠,很多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但是小學生的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不容易從精煉的詞句中領略詩情畫意。為開闊學生的視野,教者提供形象具體、活潑生動的思維素材,運用其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古詩文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直觀地理解詩意,體會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教師所制作的課件首頁出示了一幅旭日初升的攝影作品,屏幕上一輪巨大的紅日正欲躍海而出,畫面本身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人無法不去注目,所有的學生都被吸引了,生動的畫面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強烈的美感,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了。如教學杜甫的《絕句》時,為體現“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則可以色彩明麗的春景圖為背景,配以輕快活潑的琵琶樂,將學生帶入生機勃勃的春境。值得一提的是,對不同的古詩,選用不同字體,能夠有助于表現不同的意境美:如黑體的方正沉穩,隸書的凝重端莊,草書的狂放不羈,行楷的活潑靈動,魏碑的古樸淳厚……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目視其文、耳悅其聲、心醉其情,古詩的學習自然成了一種美的享受。
總而言之,成功的導入法,就會引人入勝,收到先聲奪人、一舉成功的奇效。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心靈上,激活語文課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讓中華文化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及參考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