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威海市垃圾分類的現狀,我對部分居住威海的市民進行了一個調查,調查形式由調查問卷和訪談兩種形式組成。我用問卷星軟件做了10個問題的調查問卷,主要針對的是20歲以上的居民,共回收有效答卷169份,問卷主要是通過問卷星發放,有單選題目、多選題目,采取無記名調查的形式,所以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應該比較高。現將調查情況匯總如下:
一、大部分威海市民對垃圾分類知識有所了解,根本不了解有關知識的人數極少,但總體了解程度不夠深入。
被調查者中,對垃圾分類知識非常了解的有37人,占21.89%;了解一些的有92人,占54.44%;稍有了解的有37人,占21.89%;根本不了解的有3人,占1.78%。(見圖1)
(一)不同工作性質的市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狀況不同。
被調查者中,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者對垃圾分類知識非常了解的比例為37.04%,高于其他職業群體,根本不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的0%,可以看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者相比之下是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的最多的群體。(見圖2)
(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市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程度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越多。
被調查人群中,受教育程度是大學以上的群體對垃圾分類知識非常了解的占25%,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一些的占55.36%,均高于其他教育程度低的群體。(見圖3)
二、少部分小區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設置了垃圾分類桶,但已經有一半以上居民具有了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
被調查的169人中,有98人所在的小區沒有設置垃圾分類桶,占總調查人數的57.98%(36.09%+21.89%),其中37人所的小區內雖然沒有設置垃圾分類桶,但能做到將可回收垃圾出售后,再進行投放,也就是說,這21.89%的被調查者是有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的。有71人所在的小區設置了垃圾分類桶,占總調查人數的42.01%(7.69%+6.51%+27.81%),其中58人有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所以,被調查人群中總計有56.21%(21.89%+6.51%+27.81%)的群體具備了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見圖4)
對城市道路人行道分類果皮箱的調查中,有66.86%的被調查者有垃圾分類意識和行動。(見圖5)
三、多種形式的宣傳有利于居民了解垃圾分類,從而促進垃圾分類收集的開展。
此項調查設置為多選題,總結六個選項的選擇人次,一共為358人次,可見平均每人是通過兩種以上方式來了解到垃圾分類知識的。其中通過垃圾桶標識了解到垃圾分類的比重最大達到59.17%,通過相關的宣傳活動了解到垃圾分類的比重達56.8%,其他途徑也都有選擇。(見圖6)
四、推行垃圾分類收集面臨著諸多困難。
從調查結果看,市民垃圾分類意識不足、有關宣傳力度不夠、分類投放垃圾設施不完善、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是推行垃圾分類的主要困難。(見圖7)
五、面對推行垃圾分類的困難,我走訪了實施垃圾分類的職能部門。
為更全面地了解威海垃圾分類開展情況,我利用周末走訪了環翠區環衛部門,了解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量也在逐年增加,威海市政府部門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不斷提高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垃圾分類工作主要在環翠區范圍大力開展:目前,環翠區的垃圾分類處在試點階段,試點規模達到12個社區和10個居民小區,29所中小學校全覆蓋,并且在環翠區轄區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做到全覆蓋,單位垃圾分類試點規模達到了60個。
對于調查中影響推進垃圾分類進展的“分類投放垃圾設施不完善、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等因素,有制度完善計劃及逐步擴大垃圾分類試點、增加分類設施等計劃。
六、針對調查者認為推進垃圾分類最困難的原因“市民意識不足”,我提出一些建議。
問卷調查中,1.18%的極少數被調查者抱有無所謂的態度;92.31%的被調查者,希望推進垃圾分類并會積極支持;6.51%的被調查者表示:見到成效了,會積極支持。也就是說,一部分居民當看到分類垃圾桶、分類果皮箱內所收納的垃圾沒被分類投放時,就沒有了分類投放的積極熱情;若看到分類桶內分類有序,自然就會做到積極分類投放垃圾了。總體來說,市民環保意識還很樂觀。所以我覺得建立常態化宣傳體系,逐步增強市民意識尤為重要。(見圖8、圖9)
(一)依靠媒體,廣泛宣傳。垃圾分類一定程度上說算是新興產物,市民了解的廣度與深度遠遠不足,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加深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發揮威海日報、晚報、市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媒體的有效作用,在各類媒體進行全方位垃圾分類公益宣傳。
(二)在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做好宣傳引導。設置宣傳欄、刊版等專欄設施,宣傳生活垃圾分類常識,有條件的區域可利用多媒體循環播放宣傳視頻,指導居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定期組織居民到威海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三)加強學校的宣傳教育。威海不僅有中小學校,也有多所大學,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最終都將走向社會,成為城市居民,產生更多的家庭垃圾。若每位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熟知垃圾分類的益處與方法,必然可以至少有帶動一個家庭的力量,做好垃圾分類投放便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好勢頭。
(四)進行單位學習培訓。將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列入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學習培訓,就如同黨員干部必需進行網上在線教育學習一樣,讓垃圾分類知識在單位員工中得到全面普及。
作者簡介:王也(2001.2-)女,高三在讀,籍貫:山東威海,民族:漢族,單位:威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