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公司制度、業務活動逐步朝著復雜化、不確定性的方向發展,對公司后期發展帶來諸多發展機遇與挑戰。為此,企業想要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在市場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需要全面做好企業結構治理以及企業財務控制工作,將財務管控的環境再造工作全面落實到位。
關鍵詞:企業治理結構;企業財務控制;財務管理;環境再造
前言:
市場上所出現的財務舞弊行為不僅欺騙了投資者,還嚴重擾亂市場的正常運營秩序,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承重負擔。研究人員曾對該現象進行調查,從中發現,企業財務控制體系失效是引發財務舞弊行為的主要原因。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運營執行,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發展地位,需要企業從自身治理結構與自身生產運營特征著手,制定與自身發展相適宜的財務控制體系,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落實企業財務控制工作,實現企業財務管控環境的再造。
一、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的相關界定
(一)企業治理結構的相關界定
企業治理結構是處理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所產生的分離、委托代理等問題的一條與利益關系、職權關系有關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指董事會、股東、經理層之間的利益關系與職權關系,例如董事會的設置和功能、股東會的權利與責任、經理層的聘選與職權等,當然這里面還涉及債權人同員工、客戶、以及社會公眾之間所形成的權利關系、責任關系與利益關系,處理不同利益主體之間所產生的決策問題、監督問題、風險問題、受益問題以及激勵問題。
(二)企業財務控制的相關界定
企業財務控制是企業達到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企業通過合作、溝通與調節等手段,運用特定的方式方法,憑借規范化控制流程,對企業內部各個階層的財務運營活動進行控制、管理與監督,將分散的財務活動與個別的財務活動有機整合到一起,有效提升企業財務信息的全面性與萬丈性,為保證企業財務信息安全奠定基礎,為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提供無限動力。為科學調節企業內部財務關系,維持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利益之間的平衡,需要企業將公司所有權安排為基礎,憑借委托代理鏈,對企業內部不同結構、不同組織的財務問題進行控制與管理,科學處理好企業內部各個主體之間的產權責任關系,為企業財務管理創造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
二、企業治理結構與財務控制之間的關系
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工作均是企業開展生產、運營活動的基礎內容,通過對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在企業發展中所發揮的價值與作用進行分析,從中我們能夠發現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之間呈現三種發展關系,即發展目標的一致性、設計結構的遞進性、構建內容的互助性。
(一)目標的一致性
企業治理結構是為處理現代化企業制度中所存在的各類委托代理問題,通過明確主體責任,做好各項制度安排,創建適合本企業運用與發展的分權制衡組織機制與決策運行機制,為企業的安全運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企業財務控制是為處理企業財務決策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企業財務決策內容的科學性、跨級資料的真實性,有效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不斷強化風險管理工作,切實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二)設計的遞進性
財務控制體系是將企業治理結構為基礎所設計而成的。企業財務控制體系在構建過程需要立足于本企業的發展現狀,科學處理好企業治理結構中各項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積極做好企業利益主體之間的制衡工作,確保企業所制定的財務控制體系能夠滿足企業治理結構的需要以及企業生產經營基本特征。財務控制工作作為企業治理機制的關鍵內容,整個實施過程均要將企業治理結構為依托,逐步將財務控制工作滲透到企業治理結構的每一個組織結構或者是管理層,實現對生產業務、經營業務的全過程管理與控制,并實現各崗位、各部門的全覆蓋。企業治理結構是否具備完善性、全面性直接反映在財務控制體系的構建上,只要財務控制體系足夠健全,企業治理結構必定具備完善性。但凡企業治理結構發生改變,就需要立即對財務控制目標、財務控制結構進行調整,否則企業財務活動以及企業財務行為必將缺乏規范性與合理性。因此,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之間呈現一種遞進性的設計關系。
(三)內容的互助性
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能夠為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奠定基礎,充分發揮企業財務控制職能;企業治理結構在運行過程需要將企業財務控制體系為依托,健全有效的財務控制體系能夠使公司治理結構有效運行。企業通過不斷強化財務控制體系,能夠為投資則的權利和利益、經營者的權利和利益提供有利保障。企業若缺乏健全、合理的財務控制體系,其治理結構必然存在問題。
三、財務管理控制的環境再造策略
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想要將財務管理與控制工作落實到位,全面做好財務管控的環境再造工作,需要從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出發,將企業治理結構作為企業財務控制依托,創建一個管控統一的運營體系。
(一)構建具有規范性的企業治理結構
企業財務控制從屬于企業治理結構,是企業治理結構形成與發展的重要衍生物,企業想要落實財務管控的環境再造工作,需要從企業治理結構入手,明確企業產權責任關系,創建具有規范性的企業質量結構。企業產權制度與充實財務經濟活動的人員的工作行為具有直接關系,不僅明確了財產持有人的專屬利益,還為財產轉有人的自身利益提供有效保障。企業在整個運營過程,但凡產權制度發生變化,企業內部所形成的治理結構將會立即發生改變。相關調查顯示,企業財務主體不明確或者是財務主體的責任、權利、利益之間所存在的不平衡關系均是導致我國企業治理結構處于失衡狀態,呈現一種無序現象的根本原因。因此,企業想要擁有一個具有完整性與規范性的財務控制體系,就需要先明確企業產權關系,構建規范化治理結構,使企業財務主體具有較強的明確性與清晰性。
(二)構建具有適應性的企業財務機制
企業構建財務機制需要四個方面入手,即決策機制、監督機制、激勵機制與競爭機制。其一,決策機制。在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是財務管理,企業在制定財務決策機制時需要嚴格遵循產權分類原則,針對企業所有者、企業經營者、企業經理分別制定相應的財務制度,即企業所有者財務制度、企業經營者財務制度、企業財務經理制度。其二,監督機制。企業財務監督工作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社會中介結構監督工作以及政府行政監督工作。企業在創建監督機制時需要從企業內部、社會中介結構、政府行政三個方面著手,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企業財務工作進行管理與監督,不斷健全企業財務監督體系。其三,激勵機制。在現代化企業發展進程中,企業的所有權與企業的經營權呈現一種相互分離的狀態,企業所有者已經不再負責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的所業者依靠契約協議維持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為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意識,需要企業運用各種激勵手段,增強企業經營者的主觀能動性,科學處理好企業經營者與企業所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經營者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經營活動不僅決定著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還關系到自身的生產與發展。其四,競爭機制。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企業通過將競爭機制運用到企業的整個運營活動中,能夠充分調動企業經理層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企業基層員工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的各項運營活動中。因此,企業要在制度上對經理人在企業中的地位與功能予以肯定,憑借公平競爭機制、經營業績考核等手段將企業利益同經營者薪資待遇聯系到一起,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成為具有真正意義的企業家。
(三)健全財務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
通過上文對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進行分析,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企業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之間遞進關系與互補關系,從財務機構、產權配置、財務控制中心定位、人員配置等視角出發確定企業董事會、股東會、經理層等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并做好相應的制度安排工作,構建合理的財務組織結構。在法律框架內,將企業治理結構為依托,對企業財務組織結構進行設計,并制定與之相適宜的決策制度、執行制度、監督制度以及產權分離制衡制度。
(四)實施并行化財務控制模式
為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監控管理職能,企業可將監理會、審計委員會結合到一起,構建并行化財務控制模式。首先,由審計委員會成員對企業資產分配、對外投資、發展戰略等內容進行制衡、審查、監督與評價;其次,由監理會負責公司財務的審計工作、信息披露的執行工作、董事會運作的監督工作、公司重大決策的監督工作;其三,董事會對企業決策執行結果與偏離度進行評估,監理會與審計委員會、外聘評估機構進行聯合評估,最終將一切評估結果匯總到一起,做好事后評估工作。
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為保證企業能夠穩定運行、維持市場穩定,企業需要積極做好內部財務控制工作,不斷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構建具有規范性的企業治理結構,構建具有適應性的企業財務機制,健全財務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實施并行化財務控制模式,切實做好財務控制的環境再造工作。
參考文獻:
[1]孫銳.關于公司治理結構、企業財務績效以及內部控制質量的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2):207-208.
[2]王怡寧.沈陽南六成大方圓醫藥有限公司財務控制流程再造方案設計[D].東北大學,2017.
[3]徐芬.企業集團財務管控體系及其運作實踐研究[D].安徽工業大學,2017.
[4]馮雪晶.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財務控制——財務控制的環境再造[J].財經界(學術版),2018(1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