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傳宇 董奕纓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全球范圍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為制定一套全球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穩定全球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全球會計準則趨同步伐進一步加快,各國或地區采取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倍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當前國際金融監管框架正在重新構建,國際會計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正在積極推動治理結構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國需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選擇適應國情需要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
【關鍵詞】國際金融危機 會計準則
一、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效和當前國際會計趨同形勢
(一)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順時應勢,積極推進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和國際趨同工作,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融人世界經濟體系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是2005年,在我國多年會計改革的堅實基礎上,在財政部王軍副部長關于“趨同是方向、趨同不等于等同、趨同是過程、趨同是互動和趨同是新的起點”的國際會計趨同五原則指引下,在廣大會計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建成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近年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成效顯著,舉世矚目。
(二)當前國際會計趨同的形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二十國集團(G20)和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倡議建立一套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要求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將會計準則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此,作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機構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積極響應該倡議,并采取了系列重要舉措。當前,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金融監管框架正在重新構建,國際會計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會計國際趨同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
二、世界各國家或地區目前應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主要策略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并正在轉化為實際行動。據統計,世界上已有將近120個國家和地區要求或允許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趨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國際影響力可見一斑。通過對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發現,目前各國或地區在應用國際財務報告的策略上總體可以分為“直接采用”模式、“趨同”模式和“認可”模式等三類。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工作人員在2011年5月發布的《為美國發行人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納入美國財務報告體系的工作計劃》中提出了“趨同認可(condorsement)”模式。對這四種模式的特點、影響和運用環境進行比較分析,有助于科學探索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
(一)“直接采用”模式
在“直接采用”模式下,一國或地區的會計準則將一字不改地完全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該國家或地區不再保留會計準則制定權。換句話說,該國家或地區在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過程中不需履行任何審批或修訂程序。目前世界上僅有極少數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準則建設采取直接采用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模式。
(二)“趨同”模式
在“趨同”模式下,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準則制定機構不直接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納入其會計準則體系中,而是保留了當地會計準則的準則制定權。采取“趨同”策略的國家或地區不會一字不改地完全照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是在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上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一致,并保留一些具有本國特色的內容。印度是“趨同”模式下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據1956年印度《公司法》,印度會計準則應當由中央政府制定頒布。2011年1月,負責印度會計準則具體制定工作的印度注冊會計師協會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礎上重新制定了本國會計準則,在實現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同時,還兼顧了印度國內法律和經濟環境的需要。為了與印度的法律、監管和經濟環境保持一致,印度會計準則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上根據印度特殊國情作了適當修改,例如,將準則的過渡日設定為當期、引入額外的披露要求、省略某些選擇權或可選會計處理、并保留使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術語等。
三、結合國際國內形勢選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策略
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金融格局正在重構的背景下,尤其當美國對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態度尚不明朗、日本宣布推遲引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我們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恰當抉擇,盡可能減小國際政治經濟外力的干擾,審慎選擇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策略,既要體現我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責任和風范,又要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爭取主動,靈活應對。“趨同”策略是我們在我國會計準則改革和建設過程中一貫堅持的方針政策。2010年4月,我國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進一步明確中國未來企業會計準則的建設仍將采取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模式,而非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于對我國的法律環境、語言習慣、解決實務問題、會計準則的貫徹實施以及會計國際化發展的主動性與靈活性等因素的考量,堅持“趨同”策略是符合我國會計準則建設當前與未來發展需要的并且是務實有效的做法。
綜上所述,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美歐壟斷的世界會計格局的逐步打破,會計國際趨同的新格局正在逐漸形成。這對我國會計改革和國際趨同工作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趨同”策略是我國在會計準則國際化道路上應對當前局勢的較優選擇,也是適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理性決策。我們應當在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政策指引下立足國內實際情況,順應會計國際趨同大勢,深度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重要項目的制定和修改,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爭取與更多的國家或地區實現會計準則等效,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我國經濟的開放和穩定、資本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國內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