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愛君 范澤華
【摘? ?要】 紅棗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水果之一,其有著極高的維生素,并具有滋陰補陽之功效,這也使其深受人們的青睞與歡迎。現如今,棗樹種植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產業,由于棗樹的生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氮素,因此對棗樹中氮素的貯藏位置、形態及其循環利用進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其能夠為氮素的施肥提供科學的指導,從而促進棗樹生長,提高紅棗品質。鑒于此,本文便對氮素在棗樹中的貯藏位置分布、存在形態及循環利用做出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棗樹種植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氮素;棗樹;貯藏位置;循環利用
一直以來,許多專家和學者已經在諸多實踐中已經充分證明了氮素在促進果樹生長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氮素作為果樹生長中必不可少的化學元素,對果樹的生態形態有著重要影響。現階段,針對果樹在成長中對氮素的貯藏及利用研究相對較少,即使有相關文獻對該課題進行了研究,也往往集中在對蘋果樹的研究上,并且這些文獻在研究結論上還存在一定的出入。由于棗樹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果樹,其相比于蘋果來說,在開花結果的習性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棗樹的棗頭、棗吊、花芽分化、開花座果及其幼果初期在生長前期往往會相互重疊的,這也使其對氮素的貯藏需求要更加強烈。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尚未真正出現關于氮素在棗樹中貯藏位置、形態及循環利用的研究文獻,為了彌補這一空白,促進棗樹的增產增收,提高棗樹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本文便對氮素在棗樹中貯藏位置、形態及其循環利用進行嘗試性的探討與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1.1? 棗樹苗的選擇
為了分析棗樹對氮素的貯藏及利用,本文選擇的棗樹苗品種為駿棗,將其幼苗移栽到對應的釉盆中,在幼苗栽植后不進行施肥,在此期間只對幼苗進行澆水。選擇其中三株幼苗,按照一強一弱的方式進行配對,共計配成四對,然后在幼苗上施加豐度為10.88%的N-尿素溶液,各株幼苗均施加0.4克。在隨后的兩年里分別進行五次取樣,第一次取樣為當年的10月27日,第二次取樣時間為次年的5月11日,第三次取樣時間為次年的5月31日,第四次取樣時間為次年的7月25日,第五次取樣時間為第三年的3月15日。在取樣后將棗樹幼苗進行分解測定,通過采用凱式定氮法來對幼苗的全氮素含量進行測定,采用氫氧化銅沉淀凱氏定氮法對氮素的蛋白態進行測定,利用質譜法對氮素的豐度進行測定。
1.2? 成齡棗樹的選擇
在當年的9月27日,選擇成齡年限為23年的駿棗樹共計三株進行栽植,并在這三株成齡棗樹中選擇長度為0.5至1cm的棗股共30個,然后在棗樹中施加豐度為10.88%的N-尿素液,每個棗股施加的N-尿素溶液為0.5ml,待棗樹落葉后從每株成齡棗樹中選擇6個棗股,各株重復一次,并將其按照棗股、葉片和落性枝進行三個組成部分的劃分,于次年的5月9號,對每株的處理位置及其相鄰位置的棗股進行采摘,采摘數量為5至6個即可,并按照新梢與棗股進行劃分。在次年的5月28日,重復每株采摘處理位置的棗股,每株采摘數量為5至6個,并按照棗股、花序、花性枝和葉片進行劃分。在次年的7月18號對成齡棗樹上的果實進行采摘,并按上述方法對氮素的豐度及其全氮含量進行測定。
2? 研究結果及討論
2.1? 氮素在棗樹中的貯藏位置及形態
從測定結果中可以了解到,在當年的9月20日,駿棗幼苗便已經通過葉片吸收了N-尿素,并將氮速運輸至幼苗的各個部分,在冬季時,其幼苗根部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氮素,在粗根、細根的NDFF含量對比中,細根的NDFF要比粗根更多,兩者分別為9.205mg與6.433mg,這說明在秋季時,幼苗在根系生長過程中,不僅利用了碳水化合物,還大量利用了氮素。從冬季的測定中可以看出氮素的蛋白態要遠遠高于非蛋白態,這證明棗樹幼苗在冬季時,其對氮素的貯藏主要是以蛋白質的形態來實現的。不過,相比于地下部的氮素的蛋白態來說,其地上部的氮素蛋白態要低于前者。據測定結果表明,棗樹幼苗樹體中的NDFF總量只占到氮素施加量的21.49%,即共施加氮素184mg,但僅有39.54mg進入了棗樹幼苗的樹體。
2.2? 氮素在棗樹苗中的循環利用
在向棗樹苗施加N-尿素以后,棗樹苗開始通過葉片來吸收N-尿素,在次年和第三年對樹體內的氮素貯藏位置進行測定。據測定結果表明,棗樹在現蕾期時,其新梢內的NDFF%及全N%全部都達到了最高值,并且其NDFF%與N%均比樹體中的其他部分要高。就棗樹苗對NDFF與全N量的貯藏情況來看,在現蕾期時,棗樹生枝對NDFF與N的貯藏量降低,相比于當年,其對N的貯藏量降低了24.32%,而NDFF的貯藏率則降低了40.43%。待棗樹苗生長至初花期時,花的分化與發育,使生枝內的NDFF與N的貯藏量會持續降低,其根系中的N與NDFF貯藏量也會隨之降低,這證明棗樹苗內根系中貯藏的氮素會因花的分花和發育而逐漸向上轉移到新生的器官,這也使新生器官中貯藏的全N與NDFF會逐漸增加。
在棗樹苗栽植的頭一年,秋季的來臨會使樹苗將氮素分別貯藏在新生枝葉、當年葉和花序中,其中49.93%的氮素由新生枝葉貯藏和利用,6.78%的氮素則當年枝進行貯藏和利用,1.62%的氮素由花序進行貯藏和利用。當棗樹苗進入花蕾期時,新梢對氮素的利用量可達到4.74mg,而細根對氮素的利用量則達到1.099mg,當棗樹苗進入初花期時,落性枝與葉對氮素的利用量為2.599mg,樹苗的花序對氮素的利用量可達到1.88mg,而新梢對氮素的利用量則會下降到僅次于落性枝和花序,其僅使用了1.392mg的氮素。這證明氮素在施加到棗樹苗后,次年樹苗在生長樹梢和花時,能夠更好吸收氮素,從而促進其新梢與花的生長。通過對NDFF與全N的分配率進行對比,可以了解到棗樹苗在現蕾期時,其對NDFF的分配率要高出全N分配率的12.09%,而當樹苗進入初花期時,其在新枝、葉和花序中對NDFF的利用要比其他器官對全N的利用率高,特別是在落性枝與葉的生長上,這種表現非常明顯,而在根的生長上則恰恰相反,這也說明棗樹幼苗在栽種后的第二年,對氮素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新梢、落葉枝和花的生長上。
在第一年,棗樹的地上部分對NDFF的分配要比根部高,而到第三年,其對NDFF的分配則恰好相反,由此可以說明對于棗樹來說,無論是其地上部分,還是其根部,都在貯藏氮素的過程中發揮著等同的作用,不過礙于根冠比與年份的差異,這也使其所發揮的作用存在一定的變動。通過計算可知,在棗樹栽植的第一年,棗樹苗對氮素的吸收量為39.59mg,而氮素化肥的總施加量為184mg,在第三年,其樹體中仍舊貯藏著18.91%的氮素,這證明棗樹對氮素的循環利用可持續很長時間。
2.3? 氮素在成齡棗樹中的循環利用
通過對成齡棗樹在栽種兩年后所采摘的棗股中的N%、NDFF%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棗股施加的氮素會轉移至新梢,并且上部新梢中的NDFF%要比下部新梢中的NDFF%要高,這說明棗樹可對氮素進行局部貯藏與循環利用。棗樹在進入初花期時,可發現其新生器官的干重中所含有的NDFF量非常多,并且要比棗股高的多,而其花序干重中含有的NDFF量則僅少于葉片,但比落性枝干重中的NDFF量要多,這和上文中對幼樹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并且,棗樹中的幼果中也含有1.04%的氮素,秋季來臨時,樹體會將氮素局部轉移至棗股中進行貯藏,這些貯藏的氮素在次年可被新生器件進行利用,并且氮素會在樹體中根據生長中心的不同而使其貯藏和循環利用的位置有所不同,這也使棗樹在生長過程中,其樹體中的氮素會逐漸轉移到新生器官中,從而使新生器官對氮素的使用量增加,促進了棗樹中新生器官的生長。
3?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棗樹來說,無論是棗樹苗還是成齡棗樹,其對氮素的貯藏和利用都會根據生長中心的變化而變化。在早春時節,棗樹可通過對氮的循環利用,大幅促進其開花結果的速度。而在秋季來臨時,需要對棗樹的葉片進行良好保護,確保氮素能夠回流到樹體的其他部分,從而提高棗樹對氮素的循環利用效率,使棗樹在施肥上變得更加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1] 張 偉,段志平,郝向東,林海榮,王寶駒,甘雅文,李魯華. 和田? ? ?棗樹/小麥系統氮素吸收利用差異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 ? ? ? 研究,2018,36(05):149-154.
[2] 肖 蕊. 氮素營養對棗樹花和果實生長發育的影響 研究[J].? ? ?農業與技術,2014,34(12):143-144.
[3] 馬 軍,雷 江,李發永,孫留東,魏曉明,王 錦. 不同覆蓋措施? ? ? ? 對滴灌棗園土壤水熱及礦質氮素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 ? ?研究,2016,34(01):147-153.
[4] 王 芳. 不同氮肥用量對2種棗樹幼苗生長的影響[J].安徽? ? ? ? 農學通報,2017,23(18):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