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禹
【摘? ?要】 所謂“詩者,天地之心”,中國古典詩詞從先秦開始,給予中國人民精神生活藝術的甘霖,或吟詠自然,或反映生活,或抒發情思,或現實或浪漫……童稚時的朗讀吟誦,少年時的賞析學習,垂老時的感悟思慮,詩歌就在一代又一代之間傳承流動,人們也在一詩一詞之中建立自己豐富藝術的精神世界。本文通過調查宿遷學院大學生古典詩詞學習情況,對于古典詩詞的現實應用和大學生發展聯系進行研究,并為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借鑒,發展。
【關鍵詞】 古典詩詞;當代大學生;精神文明
1? 中國當代大學生古典詩詞接觸現狀
1.1? 問卷調查結果總結
以宿遷學院為據點,在2018年向在校的大一至大四學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日常古詩詞理解,學習等方面進行詢問答題。通過調查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95.6%的同學認為古詩詞在當今社會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33%的同學愿意去花費時間看古詩詞,而且花費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更讓人意外的是大學生對于詩詞的熟悉理解依舊停留在從小學習的唐詩上,對于先秦魏晉南北朝等朝代作品更是知之甚少。
1.2? 問卷調查反映情況
大學生認為古詩詞的重要性更多來源于之前中小學時期的學習,而大學沒有系統的學習古詩詞的課程,現實社會層面更是沒有將古詩詞運用于生活實際當中,優美藝術的古詩詞更像是一座空中樓閣,大家都知其存在卻不探其實質,讓這座樓閣塵封空蕩。
其次中小學的學習更多是唐詩宋詞,而大學生也僅僅局限甚至落后于過去所學知識,如今科技新媒體時代發展,網絡信息爆炸,物質文明浮躁,甚至出現隨意篡改詩歌,或將詩歌隨意編曲的混亂現象。大學生不再留念詩境中的桃花美酒,不再思索春夏秋冬的精神內涵,更不再去看詩歌意象的自然巧趣。詩歌于他們而言只是一種空虛的傳統文化,而詩意詩情則漸漸消逝在他們的手機、電腦、玩樂之間。
2? 古典詩詞與大學生的現實聯系意義
2.1? 古典詩詞對大學生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是國之棟梁,社會之才,他們看到的不應僅是手機里的五彩斑斕,還應看到詩詞中的天地萬物。他們也不能僅看到未來現實工作的績效要求,還應看到辭賦中的情思綿邈。據調查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古典詩詞對于自己的生活創作學習一般重要,因為我們在很多的社會工作測試中看到古典詩詞的存在率很低,在大部分優秀的高知中大多都是傾向于現實性運用比較明顯的數理化或機械等。
這就是古典詩詞在大學生生活中式微的原因,它有百種形式,千種姿態,萬種情趣,卻沒有現實可看到的利益,它變成了一種奢侈品甚至是用來偽裝古風文藝的消費品,而不是本身浸入家門巷口柴米油鹽的生活情趣。但其實,古典詩詞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種無可代替的精神財富。
詩歌讓人們習得一種生活觀念,春雨、夏蟬、秋葉、冬雪,這些四季物象,都是自然所來,人之所習,春夏秋冬不再是刻板的四季變換,而是每個人在四季更迭時窺見自然的美好心境。這種心境,讓你在生活疲倦時猶有對時光流逝的珍惜眷戀,讓你在學習煩悶時獲得對事物發展的美好向往。再深一步說,詩歌讓大學生擁有精神富足與審美情趣。大學生尚未進入社會,他們需要培養自己的美學意識與建立豐富的精神世界,不若,便是一個只知道流連于物質華彩的空殼,這不只是青年人一類人的衰落,更是整個社會麻木墮落的表現。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無數見月起鄉愁憂思的詩句讓大學生即使遠離家鄉上學工作也不會忘記家鄉的一輪明月守候一方,是無數像青蓮居士般仗劍游仙,醉酒潑墨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詩人,讓大學生在迷茫思慮之際不再是通過網絡世界麻痹自己,而是看見千帆領略萬海明確前方,更是《詩經》《楚辭》等古詩詞著作讓大學生們窺見自然純樸生活的趣味,懷有愛國圖志的豪情,明曉友情的珍貴,體悟愛情的美好……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已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才思情趣,審美人格等等方面。
2.2? 大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影響幫助
大學生不同于接受許多應試教育的中小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古詩詞基礎,也有許多自由發展拓寬的空間,他們更是一群即將進入社會發展自我的青年人。他們的心靈世界尚未飽滿,對人生的思考領悟也浮于表面,所以在接觸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也可以間接向社會推廣古詩詞。在提高他們精神世界內涵的同時,在物質文明高度飽滿的現實社會中,為古典詩詞等精神文明留有一個平臺去展示去影響社會里的人,讓中國傳統文明不再是高高掛起的口號,也不再是消失眼前的塵埃,天地寬闊孕育萬物生靈,而人作為有靈的個體也應該進入詩境,懷有詩心,大學生可以成為渲染社會詩意的先鋒,將古典詩詞重新帶回現實社會。
3? 大學生強化古典詩詞的方式
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認為學習詩歌就是理解詩意,展開聯想。這是理解詩歌的方法,但并不完全適應于大學生學習古詩詞。學校應積極共同舉辦現實性的聯系生活的詩詞活動,可以在校內建立詩社,以比賽,話劇,辯論等多種有趣新穎的形式讓大學生們看到古詩詞在現實生活中的可照性。其次學校也可以推廣一些古典詩詞學習時間或者古典詩詞日等,要求學生放下手機,將一部分精力投入于尋找生活詩意或者圖書館讀詩等活動。
4? 結語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像文與理,從來不是此消彼長的存在,而是相互依靠共同發展的存在。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社會生活快速浮躁的今天,我們不應該將古典詩詞拋之腦后,任其消逝,而是要讓大學生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精神內涵,更加準確切實地領悟到古典詩詞對于自己的現實意義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周燕玲.古典詩詞的審美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 ? ? ?[J].兵團工運,2012(08):14.
[2] 段崇潔.古典詩詞對當代大學生的現實意義[J].大眾文藝,? ? ? ? ?2019(02):28-31.
[3]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01-01
[4] 王國維.《人間詞話》.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7.
[5] 朱光潛:《詩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