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校長許小平面對面:以奔跑的姿態逐夢幸福
文/胡琨彬 統籌/鄧璐(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校辦公室副主任)
打開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的微信公眾號,常常能看到“菠菜園”這個俏皮可愛的字眼,這是全校師生對學校的昵稱。在這個由四個校區組成的大學校里,學生是園中一顆顆茁壯生長的小菠菜,老師是辛勤的菜農,校長許小平就是這個“菠菜園”的“園長”。
從2 01 8年2 月2 日到現在,許小平擔任這個“園長”剛好一年。作為目前湖南省直管校區最多的中學校長,這一年來,許小平每周往返于四個校區間,深入師生群體,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校區管理體系;傳承并升級對幸福教育的理解,深化幸福教室展示內涵;對所有“小菠菜”一視同仁,重視學生家國情懷培養……對他來說,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校長許小平。
和大部分學校不同,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有四個校區,且零星分布于長沙河西,有初中,有高中。如何有序管理?這讓剛上任的許小平“壓力山大”。為了打通四個校區間的交流壁壘,節約管理成本,許小平將校務會成員分散到各個校區,首創“統籌管理,線塊結合”的模式,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許小平解釋,“線”就是指教育、教學、教研、后勤等宏觀層面的決策、計劃、方案等;“塊”則是指各個校區。“統籌管理,線塊結合”,就是將這幾條線的部署和要求貫穿到各校區,再由各校區具體落實,并允許根據校區各自特點進行適當創新。每周五上午,許小平會定時召開校務會例會,各校區副校級以上領導都要參加,總結本周工作,商討下周工作。之后,各校區領導會將會議精神傳達到所在校區,并落實到位。
這種管理模式是在去年7 月的期末教職工大會上宣布的,實施已快一年,四大校區相互配合,管理有條不紊,且各具特色。上學期,天頂校區在長沙市大課間活動中再獲一等獎,當時,主管德育線的領導并不在這個校區,但通過“線塊結合”的管理方式,充分調動這條線上的所有人員參與,密切配合,讓學校最終獲得“六連冠”的殊榮。即將到來的校園十周年辦學成果匯報,也正通過“線塊結合”的方式進行有效部署,各校區的負責人只需根據各條“線”的要求落實,并向相應負責人匯報即可,大大減少了工作的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
對此,學校教師發展處副主任屈瓊英深有體會。現在,屈瓊英同時兼任辦公室副主任,換作以前,是絕對沒這么多精力承擔的。“舉個例子,在‘線塊結合’管理實施前,學校教師發展處要做一場培訓,就需要我跑到各個校區去組織。現在,只需要通過教研這條線將任務分配到各校區,相關負責人再根據校區實際情況,對老師進行培訓即可。”屈瓊英說,這樣既節約了時間成本,又能因地制宜,讓培訓效果更顯著。
雖然學校分為四個校區,但對外,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仍只有一個。為了讓各校區發展和師資保持均衡,許小平在全校實施了校區輪崗制度,每個老師在一個校區任教三年后,會被調配到其他校區工作。“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老師輪崗的過程,也是對自己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許小平說。
除了對老師提出高要求外,這位“菠菜園”“園長”對干部也“毫不心軟”。許小平堅信,只有多在校園走動、多到師生中去才能發現問題。為此,他果斷推行“一線辦公”制度,要求所有副校長、副書記都要上課,并將一線辦公任務細化到周、月、期、年。如,校領導每周必須聽評課兩節,至少要與兩位老師談心等。同時,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在各校區坐班。這一切,都被他密密麻麻地記錄在筆記本上,時刻提醒自己。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2009年建校起就確立了幸福教育理念,建校伊始,首任校長周望城提出“健康成長、和諧發展、幸福生活”的辦學理念;第二任校長謝永紅也倡導創建“幸福家園”;第三任校長蘇建祥提出“助力每一位師生幸福成長”;而許小平剛接棒時就提出了“攜手共筑幸福夢”,一年后,這一理念升級為“做幸福教育的追夢人”。
做出這樣的調整是有理由的。這位“菠菜園”新“園長”剛上任時,“菠菜園”一下擴充到四個校區,迫切需要所有師生團結一心共筑幸福。通過“線塊結合”,學校管理漸入佳境,激發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學校發展的新目標,許小平希望每個博才人都能以奔跑的姿態追逐幸福教育的理想境界。
說到“菠菜園”的幸福教育,就不得不提學校堅持了多年的“幸福教室”創建,它是幸福教育的載體,是最能體現教育成果的地方。許小平上任后,發現個別班級為了創建“幸福教室”,把注意力過度放在教室裝飾上面,這樣有悖于學校開展“幸福教室”展示活動的初衷。在許小平看來,幸福教室展示更應注重內涵,注重班級的凝聚力,注重師生對幸福的分享。“在創建幸福教室后,分享的過程很重要。當你在全校師生面前分享你的幸福故事時,也是在提醒全班師生自己身處在幸福的班級,這就像一劑雞血,讓集體榮譽感瞬間爆棚。同時,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激發其他班級向展示班級看齊。”許小平的這一要求,讓幸福教室展示從物質層面的打造更多上升到體驗幸福的精神層面。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愛滿天下”是陶行知教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許小平對待教育的態度。在他看來,教育并不是優勝劣汰,應該尊重每一個個體,學生沒有好差之分,所有老師應該一視同仁對待每個學生。正是這么多年的堅持,許小平桃李滿天下。前不久,他帶的第一屆學生還找到他,希望能在婚姻、事業等方面尋求老師的參考。“這個孩子以前成績很差,每天放學后就會背著書包來我辦公室寫作業,中考時,數學考了95 分,我印象非常深刻。”許小平笑著說,現在仍保持聯系的學生,有許多是那些調皮的孩子,如今,學生們聚會都會叫他,他也從不缺席。
和學生打了25 年的交道,許小平發現一個很無奈的現象,一些成績好、被老師重點培養的學生,大部分或出國深造,或留在大城市發展,那些留在當地的學生,我們又給了他們什么,他們又給當地的社會環境、文化風尚帶來了什么?“網上不是流傳一句話嗎,‘當我想你時,你在我視頻里’。這正是年邁父母和出國孩子的真實寫照。并不是說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只是提醒了我應該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許小平說。正如師大附中校訓“公、勤、仁、勇”里擺在首要位置的“公”,即“天下為公、熱愛祖國”,以及附中博才傳承百年附中文化所確立的“博學多才、自強報國”的校訓里所言,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應擺在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位置。于是,許小平將家國情懷教育納入到國旗下講話中,到各項德育活動中。在端午、中秋、重陽等重要傳統節日里,學校都會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對祖國、對中華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熱愛。
重視家國情懷教育,并不意味著全面抵制西方文化,也應學會兼容并蓄。還在當學生工作處主任時,許小平就在“菠菜園”建立起一整套研學體系,如今學校已經開通了美國、歐洲兩條國外研學線路和北京、西安、香港等多條國內研學線路,讓學生每年都走出校門,走出國門看世界。“游天下而明事理,不少學生出去后都感嘆祖國越來越美好。”許小平說,他有一個夢想,希望培養的優秀學生都能回歸祖國,不再流失,“如果這樣,國家何愁不強大?家鄉怎會不發展?”
今年是“菠菜園”建校十周年,許小平的記事本上,已經密密麻麻記錄了關于十周年辦學成果匯報的各項準備工作,將通過“線塊結合”的方式落實到各個負責人身上。十年,“菠菜園”已是載譽全國的湖南名校,堪稱湖南基礎教育界的奇跡,許小平作為“園長”,深知眼前的生機盎然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他將帶領“菠菜園”里的“一花一草”,邁著輕盈的步伐,追逐屬于每一位博才人的幸福教育夢。
普魯斯特問卷
Q:您認為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A:盡心盡力去做事
Q:您最珍惜的是什么?
A:親情
Q:你用得最多的詞語是什么?
A:幸福
Q:覺得自己像哪一種植物?
A:竹子
Q:您最喜歡的一本書?
A:《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
Q:你最看重朋友擁有什么樣的品質?
A:誠信
Q:你認為哪種美德是被過高的評估的?
A:賢惠
Q:你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誰?
A:毛澤東
與許小平校長面對面焦點問答:與兄弟學校師資互補,共同應對新高考
Q:新高考將至,很多學校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我們“菠菜園”有初中也有高中,請問您采取了什么措施應對這個問題?
——唐昕語(1720 班)
A:去年,我們已經派了幾批老師去上海和江浙地區學習新高考經驗,還請了專家給全校有志于高中教學的老師進行了培訓,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新高考實行后,科目組合過多,師資勢必出現的“潮汐現象”,比如選地理的同學多,地理老師不夠用;而選化學的同學少,化學老師過多。我想到的辦法是和兄弟學校配合,實現師資互補。另外,我們將成立生涯規劃中心,開設生涯規劃課程,給同學們更多選擇指導。
Q:我現任學生會副主席,最近有個很矛盾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請問在學生階段,是學習能力重要還是工作能力重要?
——潘櫪(1722 班)
A:在學生階段,這兩項能力同樣重要。但作為校長,我對它們有個排序,我認為,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應該排在前面,其次才是工作。學校提供平臺,讓你們學生干部能為其他同學服務,這也是對你們的一種鍛煉。
Q: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博學多才,請問它是想傳達一種怎樣的精神?特別是多才兩個字,為什么要在博學的基礎上還要多才?
——胡家琳(1835 班)

許小平校長與學生交流。
A: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誰也無法預料社會以后的發展,我們只學習書本知識遠遠不夠,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我們需要廣泛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在博學的基礎上有所感悟。為什么要多才呢?我們看過很多類似的新聞,有人十四五歲就考上名牌大學,結果因為生活不能自理退學,可見除了成績過關,其他方面如運動技能、生存能力等都很重要。所以學校要求大家一專多能,在博學的基礎上讓更多火花產生。
Q:為什么學校的垃圾桶越來越少了?
——劉麓軒(1728 班)
A:你們能發現這個現象我很高興。之前去美國研學的同學也會發現,美國街道上很少有垃圾桶。以前,學校里有很多垃圾桶時,有人丟垃圾沒丟進去也不管,個別同學打掃完教室衛生直接把垃圾倒在樓道的垃圾桶里面,校園反而沒那么干凈,我們這是與國際接軌。另外,現在國家非常重視環保,也在大力推行垃圾分類。作為國家任務,學校也要培養學生這個理念,所以撤銷垃圾桶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教同學們如何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學校正在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主題教育活動,且已將“小黃狗”引進校園,引導同學們垃圾分類和變廢為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