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統籌 雷 芝 (本刊記者)

作品簡介
項目名稱:青普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
項目地址: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堡城路1號
建筑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
占地面積:32000平方米
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
建筑材料:再生灰磚、混凝土、再生灰色屋頂瓦、竹子、原料鋼、白色石膏材料
青普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立于瘦西湖畔,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如恩設計研究室設計而成。其將城市的古樸歷史感與現代摩登建筑進行結合,同時保留歷史、留住文化,將現代美感連同歷史人文做到最好的有機結合。

青普,藏語意為“原初”。行館成立于2015年初,以“回到原初”為理念,追求絕景之美、同道之真、新知之善。為每一位在青普度假的人士提供與自然、與他人、與自我聯結的機會,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達到不斷的自我成長。
青普的創始人王功權說:“青普倡導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的原初,回到心靈的原初。然后在目前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做出選擇。或者是有這樣一種嘗試,使自己活出智慧和自由。”

行館的靈感來自于揚州知名園林“個園”,通過“方形切割的形式”將各種分散的功能空間聯系并整合起來,創造出有序序列。出于對維揚文化的禮贊,亦是來自環保的創意,收集120余萬塊老磚砌成了行館的墻,成就貫穿設計的最重要素材。這些有記憶的墻猶如活歷史,將揚劇、金繕、雕版印刷、游覽私家園林、回眸古揚州歷史貫穿起來,成為行館獨特的文化體驗。
由于場地各處散布著小湖泊和一些現有的建筑,這家包含20間客房的精品度假酒店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頗有挑戰的項目。業主希望對基地原有的部分老建筑進行適應性再利用,為之賦予新的功能,同時增加新的建筑以滿足酒店的容量需求。為將這些分散元素統一起來,設計師采用了網格的平面規劃,框定出圍墻和通廊的布局,從而將各個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多院落的圍場。和傳統的庭院一樣,院落的形式為空間賦予了層次,將天空與地面的景觀框于其中,讓景觀融入建筑,創造出內部與外部的重疊。
矩陣式的磚墻完全由灰色回收磚砌成,狹窄的內部通道形成了狹長的視角,光線穿透堆疊的磚石,吸引來客對空間不斷深入探索。若干庭院內設有客房和公共設施,如前臺、圖書館和餐廳。其中許多單體建筑的屋頂與四周的圍墻齊平,遠遠望去形成了一條平真的天際線。
沿著行管的磚墻漫步,可偶遇墻中隱藏的開口,向上踏幾節樓梯,到達更加安靜且視野開闊的屋頂,一覽整片行館的建筑矩陣和遠處的湖泊。平直的天際線中跳脫出三座建筑:一座兩層高的客房,一座包含四間客房的湖濱小筑,以及位于行館一端的一座多功能建筑。







多功能建筑由原有的廢棄倉庫改建而成,包含新建的混凝土結構,其中有一間餐廳、一個劇院和一個展覽空間。設計師希望利用這個項目最有特點的兩個景觀元素——墻與院將一個復雜的場地格局統一起來,通過粗獷的材料和層疊的空間營造,用現代的設計語言重新定義傳統的建筑形式。
外觀的寧靜感覺一直延續到客房內部。深色木材與石材等天然材料在房間內形成巧妙搭配,純白的墻壁映襯著柔軟的沙發和座椅,為房間增添了溫馨舒適的氣息。以斑紋石材鋪設的浴室內設與墻面融為一體的浴缸,浴缸上方的寬闊天窗將自然光引入室內,形成與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青普“人文度假”的設計理念和“回歸原初”的價值觀,在青普揚州瘦西湖文化行館的建筑設計上得到了最好的呈現。建筑與空間的設計既能側面呈現當地生活方式,又通過設計師的邏輯和規則來影響居住者的行為方式和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