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1日文章,原題:雄安新區怎樣了?今天是雄安新區設立兩周年紀念日。與兩年前轟轟烈烈的登場相比,如今的雄安新區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人們不禁要問:雄安新區怎樣了?
過去兩年,雄安新區主要在一張白紙上打基礎、筑根基,制定頂層設計規劃。在中國高層支持下,雄安新區兩年來的開發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如“千年秀林”、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雄安高鐵站等;新區引來了京津冀一些優質教育衛生資源;落戶了一批高新高端企業,如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
去年4月,作為雄安新區的第一個高標準城建項目,市民服務中心僅用時112天就基本完工。與中國各地威嚴的政府機構相比,市民服務中心這個名稱更接地氣,讓人感到雄安新區還是有些新意。
在交通方面,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雄安站建設正如火如荼。雄安站作為雄安新區的高鐵門戶,同時規劃引入天津至保定鐵路、京港臺高鐵等四條高鐵和城際線路,建成后將發揮雄安新區對全國的輻射作用。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已在雄安探索5G。中國移動開展了基于5G的遠程駕駛、前端感知系統等新業務、新產品的探索和應用試點;中國聯通的準5G網絡測試與體驗區對外開放;中國電信圍繞5G車路協同和無人駕駛測試需要,已初步具備5G試商用能力。
根據今年1月公布的《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到2022年,雄安新區啟動區基礎設施基本建成,城區雛形初步顯現;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開放創新、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現代化城市,雄安新區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
但雄安新區仍面臨諸多痛點和難點,如區域資源聚集能力先天不足,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欠賬太多,加強環保、淘汰落后產業與民眾生活就業的矛盾,官員與勞動力素質不高,缺乏吸引高新企業和人才進入的必要條件等等。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這句響亮的口號能否變成現實,雄安新區能否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新樣板,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作者于澤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