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王景春攜手郭濤在新疆喀什瓊庫爾恰克鄉侍弄留香瓜;仙氣十足的霍尊化身“雞苗推銷員”;王寶強與郭碧婷在鄉野小路上抓豬……40余位明星“零片酬”參與的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我們在行動》,前兩季走訪了全國9個省/自治區的超過50個貧困村,共同包裝了13款農產品,舉辦了11場產品發布會,產品累計銷售額近3000萬元。

3月6日,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播出,主創團隊在延續扶貧初心的前提下,融入更多新元素,力求在內容和形式上獲得新突破。
第三季首期,嘉賓童瑤攜手陳蓉、李宗翰、汪文平3名公益大使走進國家級深度貧困村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半山村。這座村子截止到2018年,依然有著高達47.14%的貧困發生率(低于貧困線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嘉賓們在這里舉辦了一場彝繡產品發布會,簽訂了500萬元的合作訂單。同時東方衛視還打通平臺資源,讓半山村的繡娘登上了《媽媽咪呀》和2019東方衛視春晚的舞臺。
節目制片人兼主持人陳蓉告訴《綜藝報》,“本季,節目組每站都會邀請一位本地籍明星參與,從家鄉情結上激發明星情感,讓他們更有激情地投入拍攝和公益行動?!笔灼诩钨e童瑤就是一位地道的云南人。
家鄉情結的引入在公益大使和扶貧工作之間形成了共情共感,讓節目更加觸動人心。此外,扶貧干部的生活和故事也成為本季節目的全新著眼點。節目組將圍繞扶貧工作為主線而設計的延展內容稱之為“扶貧+”,希望以此為觀眾展現扶貧工作的艱苦和重要意義。
陳蓉認為第三季節目最大的突破是對產品類型的豐富。前兩季《我們在行動》的扶貧項目基本以農產品為主,無論是沃柑、掛面、土雞還是豬肉,曾經在節目中得到有效轉化的扶貧產品大多集中在食品類,第三季的扶貧產品類型范圍更大,比如首期節目推出的手工制品。陳蓉表示,農產品在銷售和推廣上相對優勢更大,能夠快速吸引消費者并實現品牌化落地。第三季節目會根據當地特色,整合新的資源,拓展產品品類和銷售渠道,在扶貧類型和扶貧方式上尋求更大突破,幫助更多類型的貧困鄉村尋求經濟上的突破。
《我們在行動》三季節目走訪了云南、河北、陜西等地的貧困鄉村,見證了不同條件下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態。由于不同地域的致貧原因不同,各地的脫貧方法也必然存在很大差異。在陳蓉看來,《我們在行動》并非一個單純的電視節目,而是公益行動、扶貧行動?!拔覀儾皇亲屆餍乔巴毨У貐^體驗農村生活,而是希望通過節目給當地人帶來改變,看看后續能夠幫助他們對接什么樣的資源。”
陳蓉要求主創團隊成員在節目創作過程中,不再將自己視為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而是一名產品經理,銷售的是能夠幫助當地人脫貧致富的特色產品。“我們一定要懂得當地產業的困惑,了解他們的困境、難處和難點,把幫助他們的過程反映給觀眾?!?/p>
在剛剛完成錄制的重慶站,節目組推出的扶貧產品奉節臍橙收獲了《我們在行動》開播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3000萬元。但奉節臍橙品牌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陳蓉透露,節目組在當地拍攝時發現,因為品牌知名度不如相鄰的贛南臍橙,當地的橙子經常被人采購之后作為贛南臍橙銷售,削弱了奉節臍橙的品牌影響力。此外,當地種植戶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以及缺乏統一采購造成的收購價格波動等因素,都在影響著奉節臍橙的品牌影響力以及種植戶的熱情。通過走訪、溝通、了解,節目組將難題一個一個解決。每個村子的拍攝都是一個扶貧產業的案例,促使團隊成員更加了解產業,積極主動地獻策獻力。
陳蓉表示,如何幫助當地居民脫貧本是拍攝中最大的難點,如今卻成了節目最大的特色。
通過《我們在行動》的品牌塑造,節目中的產品均形成了縣域覆蓋。一個村子的彝繡可以讓周邊若干村寨的繡娘參與其中;一個臍橙品牌可以納入整個奉節縣的種植戶……以整體經濟帶動沒有具體品牌的貧困村,達到共同富裕。
陳蓉將《我們在行動》歸類進東方衛視近年來推出的系列公益節目。和《急救120》《夢想改造家》《閃亮的名字》等諸多收獲觀眾共鳴的公益類節目一樣,《我們在行動》已經成為東方衛視創新節目的亮點之一。在陳蓉看來,公益節目和電視平臺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電視平臺作為主流媒體,傳播公益節目源于平臺自身的社會屬性和輿論擔當,此類節目也最適合主流媒體制作播出。她表示,無論是東方衛視等省級衛視,還是央視等中央媒體,均具有相對權威的誠信度和影響力,能夠以此黏合更加廣泛的社會資源,在保證內容品質的同時,將扶貧和公益行動一以貫之,用權威視角關注扶貧對象的現狀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過程。
“做公益節目不僅是拍出來給大家看,更重要的是帶動大家參與其中?!标惾卣J為,公益節目應該具有長效性和社會意義。譬如《夢想改造家》能夠帶動觀眾關注城市中的貧困居民,引入家裝企業參與幫助,繼而產生后續的社會影響,這才是公益類節目的價值所在。
社會價值之外,如何讓公益類電視節目吸引更多觀眾,進一步擴大社會效應也是陳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之一。《我們在行動》選用明星真人秀的模式展現扶貧歷程,對公益類電視節目創作進行了一次新嘗試。
陳蓉表示,無論是戶外真人秀還是棚內節目,當下有很多熱門節目的模式可供電視人參考,但如何將節目做得更好看,吸引更多觀眾收看,需要主創團隊進行積極的思考和鉆研。“我無法預言《我們在行動》未來在節目模式上是否會有調整,但扶貧類節目最大的創作要點永遠是講好故事。把故事講好看,就能讓觀眾主動關注扶貧內容,擴大節目的社會效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