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G、4K、AI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引起了非常熱烈的社會反響。
每項新技術或者新品類的出現,不僅帶來了技術更新,也會對我們內部架構、節目生產流程等方面產生聯動影響。可以說,有時候是內容制作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技術更新,但很多時候技術也在倒逼我們改變機構組織和流程架構。
比如,4K后期的高清制作需要更長時間,這就要求所有錄像工作一定要前置,而且為了減少后期制作時間,前期拍攝工作要更精細、更到位。所有人都關注5G帶來的技術革新,但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最大改變是生產方式的革新。
5G、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了很多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觀眾互動方式。以往電視傳播是單向傳輸,與觀眾互動可以說是電視短板,我相信新技術可以為雙向交互帶來更多可能。
大家的慣性思維,新媒體可能走在了新技術應用前沿,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廣電媒體才是這些新技術最大的應用者和推廣者。今年兩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人民大會堂設置高清大屏,使用4K技術。這些最新視頻技術的最大應用很多是在電視里,很大程度上,廣電真正推動了這些新技術的更廣泛應用。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電視臺會從三方面進行創作,第一是“大戲看北京”,北京衛視電視劇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今年還會有很多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戲播出;第二,今年北京衛視還會推出很多守正創新的欄目,如《養生堂》《向前一步》;第三,北京衛視王牌節目《檔案》今年會推出《中共中央在香山》等一系列紀錄片。
無論是電視劇的選擇,還是制作節目的選擇,北京衛視在創作上都遵循一個方向,而且從未改變,那就是溫暖現實主義。好的現實主義作品首先一定要有美好的價值觀,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都是具有美好價值觀的作品,另外它應該具備極強的藝術力,能夠深入生活。好的電視劇一定是能夠引發共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