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捷



“國寶金匱”向來被視為泉海奇珍。史載,王莽從攝政到新朝的十余年間,共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留下了品類繁多、五光十色的貨幣。王莽的幣制雖然失敗,但錢幣藝術卻達到了歷代錢幣的一個高峰。經考訂,“國寶金匱直萬”被認為是王莽最后一次貨幣改革時所鑄。因價值太高,當時很少在市面流通,存世極罕,堪為國寶,是馳名中外的古幣大珍。
王莽幣制混亂程度在歷史上數一數二,但其錢幣精美程度也可謂一絕。未建國前,他鑄造有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建國后,鑄造的錢幣有和六泉十布和貨布。除此之外,還使用天然材質的貨幣:龜、貝、金、銀之屬。以上這些都是史料有載的,史料未載的而有實物發現的有兩種:布泉和國寶金匱系列。
由于史籍無載,加之數量稀少,國寶金匱自晚清被發現以來至今一直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老話說,天下國寶金匱,只有兩枚半。一直以來,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中國歷史博物館中的那枚藏品圖片。近年西安發現一枚國珍金匱直五千,以后又陸續發現完整及斷裂的半成品國寶金匱直萬十多枚,據說出自鑄造遺址或灰坑,根據實物應屬真品。
“國寶金匱”稱謂的來歷
在漢平帝生病期間,王莽曾仿周公故事,至漢武帝為祭祀天地和傳說中的五帝所建的泰時,求拜天地,愿以身替代。并將祝文帶回未央宮,藏在前敗的金匱里,并囑咐隨行的大臣:不能說出去。這是王莽政治生活中第一次有金匱的記載。
說到“周公金匱藏書”,這是一個典故。周武王過世前,曾命周公輔佐幼子成王,周公旦一心輔佐朝政,幫助平定了三監之亂和商朝遺民的反叛。成王親政后,覺得周公大權在握,對其有很大威脅,于是疏遠并貶低周公地位,面對這些非難,周公向成王苦心解釋,告訴他絕無野心。當成王在史官那里搜集查閱周公所有資料時,他發現了一個封閉嚴密的石盒,打開后成王發現,里面記載著武王生病時,周公通過祭祀,祈禱在天之靈,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武王去死的誓言。從此成王與周公化解矛盾。
“國寶金匱”系列錢幣很可能是王莽受到周公金匱藏書的啟發而鑄,一為配合貨幣改革,準備頒布禁金令;二為取劉姓金旁之意為平帝乞福;三為通過新錢的造型讓天下人知曉自己以金匱藏書的方式來效忠漢王室決心。國寶金匱的造型上圓下方,圓形的是圜錢形狀,方形的代表金匱的造型。也有人說是表示天圓地方的宇宙論,可備一說。
但事與愿違,還沒有等到王莽頒布禁黃金令,發布新錢,漢平帝就一命嗚呼。“國寶金匱直萬”與“國寶珍匱直五千”作為試鑄品種,只好暫時停止。三年后,王莽權侵天下,羽翼豐滿,登上了“假皇帝”的寶座,并準備正式登基建立新朝,他的人生目標已經從周公升級成為堯舜,當然不再需要以金匱藏書的方式來宣傳對劉漢王朝的效忠。是以他推出新的幣種:大泉五十和契刀、一刀三種高值貨幣。而國寶系列錢幣的計劃胎死腹中,兩千年來再也無人知曉。
新莽古幣的鑄造時間
國寶金匱系列的文字為鐵線篆,那么至少應該是在天鳳二年(公元14年)前鑄造。以前以為國寶金匱可能與契刀、一刀同期,比值分別為萬、五千、五百,但前年西安出土的那枚國珍金匱直五千,將筆者以前的思路完全推翻。在同一時間發行兩種面值相等,造型各異的錢幣確實不可讓人理解。王莽錢幣推行系列化,國寶系列目前發現兩種:直萬、直五千。關于國寶金匱的鑄造年代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鑄造的下限與上限
王莽本人非常迷信。即位之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即下詔書,廢除與繁體劉字部首中的卯金刀三字有關聯的一刀與契刀,以及有金字旁的五銖錢,改為小泉直一。自此,王莽在其建國后統治的十五年中,所造的錢幣上都不再有“卯金刀”這三個文字符號出現。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在“國寶金匱”上面有著令王莽忌諱的一個字一“金”。這說明“國寶金匱”的鑄造下限至少是在王莽建國之前(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王莽的政治改革從他在元始四年(公元4年)拜宰衡之后開始。是年,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筑舍萬區,做市常滿倉,定制度,立樂經、益博士,搜求天下圖書。這一時期,他的威望是很高的。鑄造錢幣為國之大事,非常人可以定奪籌劃。王莽在漢平帝元始四年總攬朝綱,開始變法謀求新政,“國寶金匱”系列錢幣的鑄造上限應在本年。此前,王莽應無鑄造錢幣的條件,也沒有進行貨幣改革的權力。
錢幣的鑄造背景
開始從政到居攝元年之前,王莽一直苦心經營,不斷提高個人威望,不斷爭取自己的權力,緩慢而堅決地消滅政治敵人。漢平帝死后,內因皇帝幼小,外有民眾呼聲,無奈之下太后做順水人情給了王莽“假皇帝”的稱號,以天子九錫之制。是年改元居攝,居攝元年(公元6年)五月王莽終于一攬朝政。這一年,他的工作放在安撫天下,賞賜功臣,試探各方反應,為取得政權作最后鋪墊。
第二年(公元7年)五月他覺得大事已定,遂頒令造“錯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錢一直五十,與五銖錢并行;并禁列候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直,然卒不與直”。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他頒布制作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以及大泉五十,按照面值與五銖錢共同使用,并限制民間使用黃金作為貨幣。這一年,距王莽登基改國號成為真皇帝后隨即頒布詔書實行貨幣改革僅兩年時間。
筆者理解國寶金匱系列錢幣實際制作時間很可能就在元始四年(公元4年)之后到居攝元年(公元六年)之前這段時間,應該早于錯刀、契刀。王莽鑄造的錢幣,越是早期,面值越大。史料記載中,建國前發行最大的是一刀平五千,建國后推行小泉,寶貨制里面額最大的是大布黃千錢,第三次改革后貨布的面值僅當二十五。
從錢幣面值的大小可以看到王莽執政的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差距。他不斷調整自己的理想,想與現實社會相結合,可惜最后,已經沒有時間了。最后無法忍耐的饑民與豪強結合起來,淹沒了創立僅十五年的新朝。
“國寶金匱家族”罕見出土
清朝同治年間,李佐賢首先發現國寶金匱,并將其列入古泉匯的這套錢幣著作里,當時他發現的只是國寶金匱的一個圓頭,并不是完整的部分,所以將其列入了花錢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