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國家將重落地,抓實效,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制造業發展帶來良好預期,助推中國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
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當李克強總理說到:“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短短幾行字,卻接連響起多次掌聲。這個減稅“大禮包”讓許多在場的代表、委員和記者們為之振奮,更有一些企業家表示:“中國制造業的春天來了!”
利好消息遠遠不止這些。“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有溫度、有力量的話語隨處可見。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制造業”一詞被多次提及。此外,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有多處精準針對制造業提出了明確主張。

為了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
為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將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在減稅降費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降低增值稅稅率,國家還將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大幅度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并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
在不斷優化環境、讓制造業企業減少壓力、輕裝上陣的同時,我國還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積極發揮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制造業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將在以下方面發力,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等。
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中國正一步一步前行。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正加快步伐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說,經過長期追趕、學習,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正漸漸得到消費者認可。此外,中國路、中國橋、中國高鐵、中國核電等一張張中國“名片”也越來越閃亮,見證了中國制造從跟跑、并跑到領跑。
要低頭趕路,也要抬頭看天。“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國家將重落地,抓實效,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制造業發展帶來良好預期,助推中國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