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對于緬甸來說,每年4月中旬的潑水節一過,基本上就意味著旱季的結束與雨季的開始。與此同時,這個金色佛國也將迎來芒果飄香的季節。緬甸人自信地認為,本國的芒果品質與世界頂級的芒果品種相比毫不遜色,尤其是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圣德龍”芒果。在中國乃至世界對圣德龍芒果需求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有哪些商機呈現?
芒果是緬甸最主要的出口水果之一,僅次于西瓜,位列第二位,其主要種植地區包括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勃固省、曼德勒省、實皆省及撣邦南部地區。而在緬甸出產的各種芒果品種中,以圣德龍芒果的名聲最響。
圣德龍芒果的英文名稱為SeinTaLone,“Sein”在緬語中的意思是“鉆石”,“TaLone”的意思是“一顆”。這款被稱為“一顆鉆石”的芒果的確實至名歸:從外形上看,相比其他品種的芒果,緬甸圣德龍芒果的頭部有一顆小小的凸起,宛如一顆鑲嵌在頭上的鉆石。更重要的是,圣德龍芒果的品質在芒果界的確是鉆石級的。“一口下去滿口香,”在緬甸曼德勒地區從事圣德龍芒果種植的中國水果商人陳玉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圣德龍芒果果肉中無纖維、不塞牙,口感遠超普通芒果。
據緬甸蔬菜瓜果種植者協會統計,緬甸每年有近4萬噸的芒果通過木姐105碼貿易區銷往中國。據《緬甸時報》援引緬甸果蔬花卉產銷協會曼德勒地區主席奈林貌貌的說法,在2017年的芒果季,中國幾乎購買了緬甸當年出口的全部芒果。
近年來,圣德龍芒果已經不滿足于中國市場,開始遠銷歐洲。據《緬甸今日商報》2018年底報道,接收全球芒果出口總量達40%的歐洲市場,正日益對產自緬甸的芒果展露出興趣,而緬甸的圣德龍芒果樣本已經在2018年出口到了德國。報道稱,緬甸商務部及當地果農已經開始準備向歐盟國家進行更大規模的芒果出口。
陳玉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要滿足來自中國乃至世界上越來越大的需求,必須擴大圣德龍芒果的種植面積。對于緬甸當地果農來說,獲得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十分重要。
“大多數種植者都有強烈的出口意向。但由于缺乏冷藏設施、系統的包裝設施、冷鏈設施以及良好的農業實踐(GAP)標準,他們無法生產出更多優質水果,”這是博洛尼亞大學國際園藝科學專業的一位緬甸留學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的判斷,“基礎設施和投資不足是影響果實生產質量不足的主要因素。”“灌溉也是個問題,”陳玉峰說,由于緬甸電力供應不足,當地果農在灌溉上往往選擇太陽能水泵,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鑒于此,擁有資金和技術雙重優勢的中國投資者,不妨關注東南亞近鄰的這個待采“富礦”。但同時也要注意,現階段,圣德龍芒果要想真正滲透進中國市場,還有幾座山要翻。
第一座山是來自各種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據報道,中國已經有果農在海南培育圣德龍芒果。此外,菲律賓及越南為了爭奪中國芒果市場,也在大力推廣種植。
但陳玉峰表示,目前這些芒果在品質上和產自曼德勒等地的圣德龍“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對緬甸果農來講,幸運的是,緬甸圣德龍芒果的滋味是無與倫比的。”緬甸木姐東北門戶大眾公司的水果交易所負責人吳賽吞溫也有著相同的判斷。
除了來自外部的挑戰,緬甸圣德龍芒果在對自身品質的把控上仍需加強,這是緬甸圣德龍芒果需要跨越的第二座山。中國商務部2018年4月發文指出,圣德龍芒果出口中國的價格大幅下降,同比降低近30%。
緬甸媒體《金鳳凰中文報社》分析稱,造成去年圣德龍芒果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地農戶對芒果的提前采摘。該報援引當地果農的說法稱,之所以提前采摘,主要是擔心可能遭遇暴風雨,導致芒果產量下降。“有些芒果還處于生酸狀態就開始出口,”緬甸芒果組織主席杜丹丹穗表示,“所以銷售價格并不理想。”
最后一座大山,是圣德龍芒果輸往中國的交通環境。
“圣德龍的有效運輸期最長也就5天,超過5天就全爛了,”陳玉峰說,圣德龍芒果從產地運往中國云南的瑞麗口岸,主要通過公路運輸。如果在路上出現意外情況,比如在緬北地區不時發生的武裝沖突,那么芒果就不能按時送達。正因為交通運輸上的不便,圣德龍芒果目前銷售的主要區域還只是云南、四川及重慶等省市。因此,圣德龍芒果要想更深入中國內地各省市,還需要在保鮮及運輸等問題上下功夫。
緬甸芒果協會主席林林貌表示,“要是能通過鐵路運輸,水果質量會更好,”他說,“希望中緬兩國能盡快建設中緬經濟走廊,讓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重視。”陳玉峰也表示,鐵路運輸相對安全,“今天裝貨,明天凌晨3點就能到瑞麗,就算晚點,也不會像在公路那樣堵上幾天不通。“如果鐵路修通的話,貨可以直接到昆明,之后從昆明走空運,4天就能把貨送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