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夫或妻需對共同財產做處理決定時,雙方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我和張震都是二婚,他與前妻的女兒已經成年,無需他再撫養,我兒子也按我與前夫的約定,撫養費由我前夫支付,我沒有任何負擔。再婚時,我們都慶幸不必因養孩子鬧糾紛。不料,隨著孩子們長大,操辦兒女婚事,帶孫子,我們之間反而出現了矛盾,而且怨氣越來越大,最后竟又走到離婚的地步??鄲炛?,我正在收集準備離婚證據時,無意中發現張震近兩年,幾乎每天都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給女兒發紅包,累計金額有8萬多元。他女兒30多歲了,外孫也4歲了,小家生活也算得上小康。因此,我認為這8萬多元應該屬于我和張震夫妻共有。請問:張震的行為涉嫌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嗎?
于愛心
于愛心: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二是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夫或妻需對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時,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關于“日常生活需要”,法律并未做出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應當是與家庭的消費行為密切相關的行為,比如夫妻用于撫養子女、贍養父母,以及家庭成員的衣物、食物、日用品、學習、業余娛樂等的適當費用。
張震與前妻的女兒已經成年,也沒有喪失勞動能力,張震對她沒有撫養義務。幾乎每天發紅包、累計數額較大,明顯超出了日常生活需要的范疇,確實有不當處置夫妻共同財產的可能性,離婚時你可以視情況要求分割。但如果張震能證明紅包來源于自己的婚前個人財產,則不屬于轉移夫妻共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