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青
近年來,醫患沖突事件頻發,不少醫鬧案例以及由于醫患之間認知不平衡所導致的各類烏龍事件屢見不鮮。調研機構發布醫生群體生存調研報告發現,97%的醫生心理壓力大,最主要的壓力來自醫患關系和工作時長,29.9%的醫生所處醫院常發生醫鬧事件。大多醫生表示,工作壓力大再加上患者鬧事讓他們對從醫生涯失去了信心。對此,社會各界人士開始了深刻的反思:再不改革,醫生身心俱疲,誰來守護患者的健康呢?
就在今年1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切實改善醫生執業環境,保障醫護人員合法權益”的建議,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716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答復》強調“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必須著力發揮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全力保障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大力營造醫生執業的良好環境?!?/p>
此外,《答復》還明確,接下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公安部門繼續指導、督促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始終保持對涉醫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共同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持續改善醫務人員的執業環境。
一、加強能力建設
加強醫療機構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進一步強化醫療機構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完善法制體系,為醫療糾紛調處提供法治保障;維護醫藥行業公平競爭秩序,為和諧醫患關系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各類傷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依法嚴厲查處打擊。健全突發事件處理流程,完善涉醫案件聯動處置機制,提高涉醫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努力將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二、落實財政政策
落實財政投入政策,研究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的評價激勵制度。積極協商財政部門,加大對公立醫院財政補助力度,落實投入政策,完善補償機制,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強化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能力。按照中央關于深化醫改的決策部署,推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擴面提速。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兩個允許”,細化績效考核,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配合相關部門,大力推進“三醫聯動”,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療服務價值,落實財政六項投入政策等,形成改革合力。
三、關注身心健康
積極關注醫務人員身心健康。中國醫師協會通過調查并發布《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的形式,反映醫師的執業環境、工作壓力、工作時間以及健康問題等,并在維護醫療機構秩序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和立法建議,一些建議已經得到采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繼續高度關注醫護人員健康狀況,不斷為醫護人員營造良好執業環境,增強其社會榮譽感和執業自豪感。
四、強化行業自律
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開展創建優良行風系列活動,大力提倡“以德潤醫”。充分調動醫療衛生系統主動參與行風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對新入職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培訓,強化新入職醫護人員宣誓教育,弘揚醫者仁心文化,打造行風建設服務品牌,促進衛生健康事業和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同步提升。
五、加強輿論監督
加強對媒體報道內容的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加強社會宣傳,使公眾正確認識、理性對待醫學的局限性和風險,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解決醫療糾紛,引導患者通過第三方調解、保險賠償和司法訴訟等途徑維護權益。完善醫療糾紛、惡性傷醫等突發事案件輿論引導機制,把握正確輿論方向,及時研判和有效處置輿情。嚴肅新聞紀律,確保相關報道客觀準確,對惡意炒作或散布謠言的單位或個人要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同時,對典型案例通過媒體集中披露,起到法制教育和打擊震懾作用。(編輯 冀青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