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涵有了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文章對山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的條件進行了SWOT分析,發現盡管山西省創新資源投入不斷增加,創新政策不斷完善,但是創新投入力度較低、政府重視不夠等問題仍然不利于山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戰略效果的實現。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省;SWOT分析
1 引言
在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創新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堅定了全國上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和信息。山西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生產方式對資源高度依賴、資本和勞動力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山西經濟轉型的進程,因此轉變山西經濟發展動力,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化,對于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山西實施創新驅動的具體策略研究之前,有必要分析其創新條件,從而制定差異化的創新戰略。
2 山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山西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不能遵循一般路徑,而制定差異化戰略就必須對山西省目前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入分析。
2.1 優勢分析
(1)創新資源投入有所提高
從R&D經費投入來看,2010-2016年間無論山西省研發經費投入還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都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2010年山西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為89.88億元,研發強度系數為0.98%,到了2013年R&D經費投入達到了最高值155億元,2014年研發強度系數實現最高為1.04%,盡管2015年和2016年有所回落,但總體實現了明顯的增加。研發經費投入的增加,為山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實現的條件。
(2)科技產出穩步增長
通過對2007-2016年間山西省專利申請量與專利授權量變動的分析可知,山西省專利申請與授權總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07-2010年間,專利申請與授權量增長緩慢,專利授權量維持在4000件以下的水平;2010-2013年,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2013年-2016年,專利授權量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專利申請量波動上升。
(3)新建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增加
科技創新平臺是支撐創新驅動各個環節和各個階段的重要基礎設施,能促進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為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提供支撐條件。截止2016年山西省共立項建設50個科技平臺,包括6個重點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8個科技創新團隊和3個重點科技創新平臺等。此外,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山西科技市場、山西省科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各地市科技研發基地等其他重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也在不斷完善。
2.2 劣勢分析
(1)研發投入強度低位徘徊
盡管2010年以來山西省的研發投入取得了飛快的增長,但無論研發投入規模還是研發強度都在全國居于較低的水平。2016年全國31個省份的研發經費共計有15676.7億元,而山西省的研發經費只有其中的132.6億元,占比僅有0.84%。對于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而言,2016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系數為2.11%,山西省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系數為1.0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全國第20位。
(2)地市間創新產出差距較大
各地市創新產出差距較大是山西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無論是專利申請量還是專利授權量,山西省的創新產出主要來自于太原市,太原的專利申請量多于第二位的陽泉近5000件,授權量多于第二位的大同近3500件。除地市間創新產出量存在著較大差距,創新增長率的差距同樣明顯。從專利申請量來看,2016年陽泉市增長率為194.8%,遠高于其他地區。總體來看,山西省各地市專利授權的增長率明顯低于專利申請量的增長率,說明了各地市有效的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質量偏低。
2.3 機遇分析
創新創業政策完善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關于創新驅動的政策以及區域科技創新政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影響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因素,為山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為山西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指明了方向。隨之山西省于2014年頒布了《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旨在提高山西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創新進程,建設創新型山西。隨后山西省相繼出臺了《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政策,推動實現全方位的創新驅動發展。
2.4 挑戰分析
財政科技撥款整體偏低且地市差距較大。科技撥款是政府區域創新的投入,地區科技撥款所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可以看出一個地區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2016年山西全省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共19.7億元,占財政支出的0.8%,而全國財政科技支出占比達到4.13%。從山西省11個地市市本級財政科技撥款來看,全省的財政支出中僅有0.71%用于科技撥款。山西省的科技撥款主要來自于太原市,其所占全省科技撥款的比重為42.16%,遠高于其他地市。科技撥款地區間的不均衡以及所占財政支出比重偏低等問題揭露了山西省各地市政府對科技創新重視不夠,政府的帶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是造成山西省創新能力較低的重要原因。
3 結論與政策建議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山西省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必然之路,本文通過對山西省創新環境進行SWOT分析,對山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有了深入的認識,并且發現盡管山西省在研發投入的縱向變化方面存在優勢,但是橫向相比其他地區顯得遠遠不夠,盡管山西創新政策環境不斷完善,為創新驅動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政府在實踐中對于創新的重視不夠為其構成了巨大威脅。山西更好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進一步地改善其創新環境。根據山西省創新環境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政策建議:一要繼續提高創新資源的投入,在生產要素方面保障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尤其是增加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創新效率高企業的研發投入;二要大力引導企業創新,企業作為創新活動的主體,應當發揮創新主力軍的作用;三要各級政府加大對科技活動的財政支出,重視地市間創新能力差異問題。
參考文獻:
[1]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論[M].何畏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2]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中國生產力學會課題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提出及現狀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5(14).
作者簡介:張晉楠(1993-),男,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區域經濟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創新與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