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峰
摘要:眾所周知,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人們更加關注房屋的安全可靠性。作為當前土木工程常用的一類工程結構混凝土,更何況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貫穿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是實踐先于理論的實踐性施工技術。因此,本文只是展現冰山一角在對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時,側重點在土木工程的實踐應用分析,本文從施工準備階段的原材料控制,分析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方法和控制要點出發,查明混凝土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
關鍵詞:實踐應用;混凝土施工技術;
一、混凝土施工技術前期準備
1.1混凝土施工準備原材料
首先應當確認到場的鋼筋都是依據國家規范GB700-和GB1499-進行取樣,鋼筋受拉試件要求在工程期間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材料特性實驗;其次現場水泥必須依據國際GB175-對水泥安定性,凝結時間,強度進行試驗,低水化熱水泥可優先選用;最后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筑前需試配設計并制作混凝土試塊測試標養齡期7天,14天,28天,90天的混凝土彈性模量。混凝土的配置也必須符合其可加工性和初凝時間,也需要符合混凝土工程質量的要求。具體配置
要求其優勢的低收縮、低熱反應和良好的耐久性等。完整的混土木工程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及幫助材料比例經過攪拌形成的混凝土攪拌的時間是根據施工的規范要求來確定的。而在手工檢測建筑材料時,常常因為采購人員采購的材料不符合混凝土結構自身的強度要求或者檢測員檢查不夠嚴格,導致混凝土結構存在危機,這就難以保證現代混凝土結構在土木工程領域發揮最有利的作用,拉低了建筑業的施工技術水平和建筑產品的質量。因此,前期材料的準備也顯得至關重要。通常有天然骨料、人工骨料和二者相互補充的骨料。土木工程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成分是砂石,通常每一立方米體積的混凝土必要一倍半左右的砂石作為骨料。因此,在土木工程中,骨料的好壞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
1.2施工工藝(方法)
施工工藝對整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有著一定程度影響。建筑工程在施工工程中其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藝,所需的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的重點也會因此不同。從而根據不同的施工工藝或施工方法應具體制定出針對性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策略,以達到最大程度上的安全性,可靠性。就施工縫處理來講,其混凝土的強度不小于1.2Mpa,才能澆筑下層混凝土;在繼續澆混凝土之前,應將界面處的混凝土表面鑿毛,剔除浮動石子,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澆一遍高標號水泥砂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且振搗密實,使新老混凝土緊密結合。
二、施工中技術質量控制策略
2.1加強對于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重中之重,因此,增強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技術質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首先加強對于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應在實驗室做好充分的混凝土配比實驗,保證它的比例符合要求,能做到規范化。而現實中的建筑在施工時未必能達到規定的標準,現實的施工環境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也不會像實驗室那樣按照具體要求進行配比,所以在強度方面就會產生差異。因此,要加大力度對制作混凝土的過程進行規范化,從而達到混凝土本身的強度要求。其次,混凝土和易性也對建筑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混凝土配比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減水劑,這同時也會增強混凝土的可塑性與流動性,也可以避免離析與泌水現象的發生。最后,混凝土的搗鼓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的關鍵,所以,在進行搗鼓過程中,監理人員應加強對于施工現場的監理,施工單位也應當提升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
2.2增強對建筑鋼結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鋼結構是現階段建筑工程的骨架,其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的優劣也直接的決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在具體的施工技術質量控制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好質量交底工作,施工技術負責人與建筑設計技術人員之間做好建筑鋼結構施工交底。此外,對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設計的鋼結構,施工技術人員與設計人員應進行重點分析。
三、明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
3.1建筑產品因溫度變化易引發裂縫
熱脹冷縮這個詞匯很早就耳熟能詳,它在我們建筑業施工中用的混凝土中也是存在的,剛澆筑完成的水泥混凝土往往因為外界氣溫較高,相對溫度過小,表面蒸發過快使表面變干,而其內部仍是塑性體,因塑性收縮過快而使表面產生裂縫。
3.2混凝土表面產生破損
混凝土表面產生破損包括:表面產生蜂窩(主要原因是振搗不到位引起,在施工中只要加強責任心,振搗到位就能避免),魚鱗(由于表面的沖蝕破壞所引起,這往往同模板的剛度有直接關系。對混凝土所產生的這種缺陷修補時,為了獲得可以接受混凝表面顏色,可以經過試驗,把白水泥與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使用,并采用砂漿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使混凝土達到),氣孔(一般都是因為振搗不充分所致。即使振搗充分,有時混凝表面也會產生氣孔),表面沖蝕等。
3.3建筑產品因地基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的表層易受二氧化碳炭化,炭化嚴重會導致很多方面的問題:侵蝕至鋼筋的表面;致使鋼筋周圍的混凝土保有的堿性濃度下降;產生的氯化物可能是鋼筋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化;鋼筋砼混凝土接觸受力點變少,結構的承載力消弱;腐蝕鋼筋,使得鋼筋的面積越來越小;產生裂縫,破壞了混凝土結構。只有到我們明確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
結語:
本文只是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上簡單的闡述,伴隨著我國的建筑行業跟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混凝土結構依舊是土木工程相關領域中重要的一種建筑材料,但混凝土結構在有關建筑的應用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這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過程中也就要求我們仍然需要在規范上下功夫,需要多方人員不斷努力,所以,有關部門應當對土木建筑工程中加強監督管理,對建筑質量嚴格把關,這樣我國土木工程建筑的前景將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唐偉.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5.
[2]孫鳳儀.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
[3]羅明明.淺談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國科技博覽,2011.
[4]王晉.淺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J].商品混凝土,2012.
[5]楊金勝.混凝土施工技術[J].建材發展導向,2011
[6]蔣旭.簡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
[7]劉琛,劉啟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溫度應力研究及養護[J].科學之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