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霖
摘要: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有數不清的文化瑰寶。我們中國詩歌有著唐詩的繁華,元曲的朗朗上口,又有著宋詞的婉約。更有著許多數不清的詩歌流派,像杜甫的現實主義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正是這些流派將我國詩歌的文化達到了頂峰,將詩歌的魅力在當時就傳給很多的人們并且可以源遠流長到現在,讓現在的人們也可以體會到詩歌的魅力,體會到當時詩人筆下的社會。詩歌不僅僅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文化,更是我國的歷史財富,反映出詩人當時情況的一種感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向往。而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也對詩歌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像一些外國友人,他們也對詩歌有著很大的興趣。而由于中國和外國文化的差異,在詩歌翻譯中很有可能會有一些不得當的現象。這就需要對相關的工作人員對詩歌翻譯中的文化意象翻譯進行一定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討論,將詩歌的真正意義傳播到海外,讓更多人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美。
關鍵詞:詩歌;對外翻譯;文化意象
詩歌翻譯,不僅僅是需要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完美的傳遞給大家,更是要注重一些意象的表達。中國古代一般都是用文言文等形式進行詩歌寫作,一些現代的詞語可能不足以表達當時的那種情形,導致外國友人理解詩歌的不透徹。而這就需要詩歌翻譯者可以將意象用樸素卻至美的傳遞給大家。對于外國友人來說,研究古詩文翻譯,這也是一種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更有利于他們和中國朋友的友好往來。所以說,翻譯詩歌者要對古詩文進行徹底的研究,準確的翻譯,讓大家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者寫作詩歌時候的感覺,進而加強了中外的友好往來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一、詩歌對外翻譯中意象翻譯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詩歌在對外翻譯的時候,如果說翻譯人員的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據一個主導的作用,那么意象的翻譯就是一個主要的載體,將詩歌中包含的復雜情感描繪出來。意象如果翻譯的好,那么外國友人就會更加明白詩歌所有傳遞的感覺。如果意象翻譯的有失偏頗,很有可能使得外國友人理解不了詩歌所要表達的意思,甚至不知所云。其實,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候就追求著一種意境的存在,意境的存在是對詩歌文化的最好闡釋方式。在中國悠久的歲月長河中,我們有過很多的朝代,有過很多的不同的詩歌表現方式。不同的朝代有個不同的文化表現,各個詩人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也大不相同。意境的存在就是可以使詩歌者之間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感悟,讓后來的人們可以體會到以前詩人所寫詩歌時候的真情實感。詩歌翻譯中要注意對意境的表達,不僅僅是要翻譯出詩歌字面上的意思,更是要翻譯出作者寫詩歌的“神”,形神俱佳,就是翻譯的最高境界。從這些方面上來說,意象是中國詩歌對外翻譯中十分重要的存在,只有翻譯人員準確的把意象表達出來,大家才能更為理解的去學習詩歌,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歷史文化。
二、影響詩歌文化意象翻譯的原因
2.1中國和外國文化的差異
中國較西方而言,擁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和西方文化中,由于地域的差異,人為的原因,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中國人是會更為含蓄而委婉的表達自己真情實感。西方則更注重于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jié)日,西方也有自己的代表性節(jié)日,這些風俗文化的不同也會影響到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中國人們形勢會更為低調謙虛一些,而西方會更加直率。中國傳統詩歌有含蓄美和奔放美,西方詩歌會更為淺白一些。詩歌翻譯的工作人員們在翻譯中國傳統詩歌的時候要注意將詩歌的內在表達出來,不要只是一味的追求字面的意思。中國詩歌的意境不是在于字面意思,真正的精華是其詩歌內在。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西方朋友可能不很明白的理解中國詩歌的意境,體會不到詩歌的真正意義。
2.2翻譯人員自身文學底蘊不足
在詩歌對外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是很十分重要的。翻譯人員可以將一些中國傳統詩歌用更為藝術美的傳遞給大家。這就需要翻譯人員具有一定的人為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這兩者都會對翻譯工作的良好進行產生一定的影響。翻譯人員如果文化素養(yǎng)不行,在翻譯工作中很有可能將詩歌中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能傳遞給大家,導致他人對詩人所言不知所云。翻譯人員生硬的解釋只會導致他人對詩歌的不理解。而且有的時候詩歌翻譯難度比較大,工作人員掌握不好翻譯的尺度的話,會將詩歌的美感大大降低。嚴重影響到中西文化交流。
三、提高詩歌意象翻譯的措施
3.1明確中西方差異,把握好尺寸
在詩歌對外翻譯的過程中,翻譯人員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不能夠按著中方文化一味地進行強硬的翻譯。同樣也不能夠根據西方文化進行翻譯,降低了詩歌中原本所含有的中國傳統美。翻譯人員要將中西方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翻譯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將詩歌的意象利用西方文化表現出來同時,也不丟失中國的傳統意象。翻譯工作人員在對外翻譯時,也要把握好翻譯的尺寸,既要弘揚了中國詩歌的魅力,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因為每一個文化存在的背后都有著可以學習的內容。
3.2提高翻譯人員的素養(yǎng)
翻譯人員在翻譯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這就要求翻譯人員在進行詩歌翻譯之前,要對詩歌的總體有著良好的明確把握方向。了解詩人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和詩人當時的心態(tài)歷程,有時,詩歌表面所含意思并不是作者要表達的意念,詩歌真正要表達的情感是需要翻譯人員好好的讀透詩歌再傳遞給西方朋友。在此翻譯過程中,工作人員要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文化知識,真正的做到可以將詩歌的文化傳遞給大家。
四、總結
總之,隨著我國的日益壯大,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也被西方國家所學習和借鑒。詩歌就是我國代表性的文化,在詩歌對外翻譯中,翻譯人員的作用是十分大的。翻譯人員要做好相應的提前準備,在翻譯過程中把握好詩歌的意象,在弘揚我國詩歌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而,推動中西文化的良好交流,讓中西方文化可以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楊瑞瑩.詩歌英譯中的文化不對等性探析.海外英語.2018-03-08.
[2]肖海.論詩歌翻譯及其文化因素處理.文學教育(下).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