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學將建筑技術和藝術美感相結合,建筑學的發展也不斷地促進著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本文就傳統建筑學與新時期建筑學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傳統建筑學;新時期建筑學
引言:
所謂廣義的建筑學,就是指建筑學的大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中不僅包括對現有的建筑設計,還包括對于建筑環境以及建筑使用者的分析,即包括建筑相關的所有綜合性的技術以及理念。這種廣義的建筑學的概念就是在對以往的傳統建筑學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和外延而形成的,即將各種建筑分析方式和建筑影響因素都納入到廣義的建筑學中。建筑設計作為建筑學的最基本的內容,不僅影響著建筑的最終質量,還對于建筑其他環節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對建筑設計中的傳統工作的重視,這樣才能在保證以往的框架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但是現代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師往往重視對設計項目和設計環節的改造。
一、傳統建筑學
建筑學是一門相對較有歷史沉淀的學科,其學科背景與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人們為了給自己創造出更美好的新家園而不斷地努力。人們在從不間斷的努力和嘗試中逐漸地積累知識和經驗,不斷地突破舊有觀念,不斷創新思想、技術和方法,最終在人類智慧的凝聚之下,形成了系統,這系統的思想就是建筑學的學科背景,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學得以發展,人類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建筑學不僅僅有實用的功能,還有其特有的美學意義和藝術美感。建筑學很好地將建筑技術和藝術美感相結合,建筑學的發展也不斷地促進著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學與這二者的關系是深層次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藝術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反過來也促進了傳統建筑學的發展。房屋的建造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新材料和新技術為推動建筑業的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建筑業的推進作用。另一方面,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建筑往往成為其外在表現。重要的例子之一就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哥特式建筑開始隨著文藝復興的興起而衰落,代表古典的古典建筑則在這一時期開始同文化和藝術一道開始走向復興。這無疑是受到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受到了歐洲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隨著建筑學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在建造工藝、建造技術上,還是在美感上、藝術成就上,傳統建筑學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進入了很高的境界。然而,在如今這么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傳統的建筑學在面對如今一些現實的問題時,卻常常表現地捉襟見肘。傳統的建筑學不知不覺已經陷入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困惑之地。
二、新時期的建筑學
(一)“返樸歸真”的建筑觀
即隨著現代建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對于建筑的最基本的需求已經在建筑設計中占有的比列越來越小,建筑學的發展已經脫離了最本真的目的,因此所謂的建筑觀念的返璞歸真,即忽略建筑的附加價值,對于其真正的使用功能以及美觀和堅固等原則進行重點設計,以更好的使建筑發揮自身的經濟價值。所以,在現代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對建筑的經濟性以及藝術性的保持,使得其不隨著現代社會的一些浮躁觀念的影響,而是真正的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實現對建筑自身的設計美的呈現。
(二)建筑與人居環境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的重視建筑同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人文環境,因為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任何的建筑都是市政規劃或者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要同整個的周圍環境相融合,才能更好的實現對自身的藝術性的發揮,即將自身的設計同周圍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對建筑設計的美感的提升,也可以實現對周圍環境的優化。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建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一個脫離了周圍環境的建筑設計,是不能夠被稱為成功的建筑設計的,因為建筑本身就是一種人為的藝術形式,所以要在設計處理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同其他的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更好的融入周圍的建筑文化,實現自身的文化價值。目前,我國的建筑師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是比較前衛的,即認為實現人類的詩意的棲居,才是實現建筑設計的最終目的,這種情況下,就說明在現代建筑學的研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良好和適宜的生存環境的融合,才能更好的實現對建筑使用感受的保證。因為建筑作為自然環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夠同整體的環境相適應,不僅會破壞環境的整體性,還會導致自身功能和設計的優勢無法發揮,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建筑設計同周圍的人文環境的融合。
三、中國建筑師在新時期中的表現
(一)新時期建筑師的理論修養
新時期的重要特點之一就信息量的迅速增大,各種潮流、思想爭相涌入國內,時代的飛速發展即帶來了利也帶來了弊,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對于建筑師來說,如何在新時期既能夠對巨大的信息量加以很好的利用,又不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和個性,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也要求廣大的建筑師們對那些魚目混珠、擾亂視聽的信息和現象加以剔除,辨明是非,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將各項影響建筑的因素加以統計、分析,同時加以詳細地考量,從建筑學的廣義含義出發,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學科知識儲備、加強對其他學科知識的修養,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另外,建筑師們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豐富、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將自己舊有的知識體系與新知識相連接,學習各種潮流中的精髓,找到各個學科的精華所在。同時,建筑師也應當與時俱進,實時關注建筑的業界動態、學術動態等等,走在新時期建筑業的前端,不斷地在學習中豐富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工作中把自己鍛造地更為成熟而富有內涵。最忌諱的一點是,某些建筑師在成功地建造出了某些優秀案例之后,開始洋洋自得、閉關鎖國,認為自己的建筑設計必然是優秀的,自己斬斷了與外界的友好互動關系。日子久了以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這些建筑師們必然會因為無法適應新時期建筑業發展的特點而消磨曾經的才華、資本等等。
(二)建筑師在傳統建筑學中的影響
建筑師的參與度不夠,是傳統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傳統的建筑中,建筑師僅僅出席一部分,而在立項、預算、尋址等等環節中,建筑師并不直接參與。缺少了建筑師的親身參與,這就導致了項目的環節與環節之中存在斷層,在銜接上不夠緊密,甚至會因為從事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度和經驗性的不足而導致項目在某些方面上的不科學、不合理、不可行,甚至錯誤。建筑師作為整個建筑的靈魂,應當更充分的發揮靈魂的作用,保證建筑的整體性、統一性、科學性,建筑師應當擁有能夠整合各種知識、資源等的能力,能夠掌控建筑的大致發展方向,而不僅僅是根據任務書按部就班。
結束語
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現代建筑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的重視對傳統的建筑理念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突破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建筑學的新時期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推動建筑學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張早.建筑學建造教學研究[D].天津大學,2015.
[2]劉嘉倩.高校建筑學專業之景觀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
[3]周凌.建筑學與幾何的危機及其超越[J].新建筑,2015,06:12-19.
[4]莊磊.建構視野下云南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民居保護與傳承[D].昆明理工大學,2015.
[5]楊健.建筑學理論形成方法[D].重慶大學,2015.
作者簡介:
趙男(1985-),男,身份證號:2114211985092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