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彩云
摘要: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孕育,3D 打?。ㄓ置霸霾闹圃臁保┘夹g作為一項代表性技術,其創新應用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深化擴大,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將增材制造作為重點培養和發展的產業方向。3D 打印技術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示之一本文對3D打印技術的國內專利申請狀況進行了統計,具體從專利申請量、申請類型、申請人、申請技術側重點(IPC分布)、法律狀態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為我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3D打印;專利申請
目前,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其可用于模型、模具、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1]。本文對3D打印技術的國內專利申請狀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以期望為我國企業、高校或科研機構的研發、專利技術布局及戰略提供參考。
1 專利信息分析
3D打印又稱為“三維打印”,學術名稱是增材制造,是一種與傳統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相反的,基于三維數字模型的,通常采用逐層制造方式將材料結合起來的工藝。3D打印包含了數字建模技術、機電控制技術、信息技術、材料科學與化學等諸多領域的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綜合交叉性制造技術,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3D打印能夠將物體的設計、復制或創造快速地由概念變為現實。與傳統制造技術不同的是3D打印不必事先制造模具,不必在制造過程中去除大量的材料,也不必通過復雜的鍛造工藝就可以得到最終所需的產品。因此,在生產上可以實現結構優化、節約材料和節省能源等優勢。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檢索時間段為2014年(含)之前申請的中國專利申請,摘要庫檢索:3D打印or增材打印or三維打印or3D快速打印or(三維s快速成型)or(“3D”s快速成型),檢索出3035件相關結果。
1.1 申請量
2000年-2014年的專利年申請量的情況,2012年之前年申請量均在幾十件以內,至2012年,年申請量大幅增加,達100余件,并在之后的2013、2014年年申請量急增??梢?,我國相關企業、科研機構正在該新興技術領域積極尋求專利保護、進行專利布局。
1.2 申請類型
我國在3D打印技術專利申請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較少,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占到37%,發明專利申請占58%,可見,含金量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雖然比例高于實用新型,但并沒有占據很大的比例優勢,說明我國在3D打印技術領域方面還需要對專利質量和專利穩定性方面多加關注和思考。另一方面,在統計中發現很多申請人采用實用新型和發明同時申請的方式,該方式是一種比較好的專利保護策略,應當值得鼓勵。
1.3 申請人
3D打印技術領域中國專利申請主要由國內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提出,申請量前十位中有6所高?;蚩蒲袡C構,4個企業,且高校或科研機構的專利申請類型較多為發明專利申請,可見我國高校或科研機構在3D打印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實力。而多數企業的專利申請保護類型為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申請量較少,因而企業需要對該領域進行更多技術和研發的投入。
1.4 申請技術側重點(IPC分布)
IPC(國際專利分類號)分布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技術側重點。3D打印技術領域國內專利申請中一半以上集中在B29C(塑料的成型或連接;塑性狀態物質的一般成型)和B22F(金屬粉末的加工;由金屬粉末制造制品;金屬粉末的制造),尤其是B29C,其占了41%的比例。C08K(配料)、CO8L(高分子化合物的組合物)、B41J(打印、選擇印刷機構)、A61L(假體)、B28B(粘土、陶瓷等成型)、G06F(數據處理)等方面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通過統計,作為基礎的3D打印所用材料相對單一,需要國內申請人對該核心技術多加關注。
1.5 法律狀態
掌握專利法律狀態,對于技術的改進創新、新項目申報以及資產運作、技術貿易的決策等具有重要意義。在3D打印技術領域,再審、授權有效專利占據絕大多數,無效、授權失效專利僅為個位數,這與該技術為新興技術有著必然聯系。在審專利申請的數量較多表明該領域處于活躍階段。授權有效專利反映專利的技術質量和價值、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對于授權失效的專利仍可能存在一定的經濟和技術價值,并可免費使用。
2 總結與建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3D打印技術將無處不在,從專利申請量上來看,我國3D打印技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潛力巨大。從專利申請類型來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較大,發明專利申請量所占比重不太突出,因而國內申請人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科研水平,以進一步提高專利申請質量。目前3D打印技術多是高校或科研機構參與研發,高校科研實力較強,但產業化程度不高,企業研發成果多為結構設備,請求保護的多為實用新型,因而國內企業和高校應該加強產學研平臺建設,整合研究資源和研究項目,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和擴展我國在3D打印技術領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國內研究技術側重點較為單一,核心技術的研發水平相對薄弱,如3D打印所用材料,國內主要靠進口,因此國內高校或科研機構、企業需要關注技術核心、縱觀市場、把握技術動向。
參考文獻:
[1]王文濤,劉燕華.3D打印制造技術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結構轉型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