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亮
摘 要:吉林油田伊通地區存在儲層埋藏深、敏感強、地層傾角大、中上部地層縮徑等問題,導致鉆井過程中復雜情況頻發、鉆井及固井質量差,鉆井過程中的防塌、防斜是重點工作。因此在井身質量、固井質量、儲層保護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高。通過開展井身結構優化,軌跡優化,鉆頭序列優化,固井方式和水泥漿配方優選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形成了適合伊通的鉆完井配套技術,為實現伊通地區高效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伊通地區;井身結構優化;軌跡優化;鉆井提速;固井
吉林油田伊通地區儲層埋藏深3000m、地質條件復雜,對鉆井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安全高效開發。綜合考慮地質特點,鉆井現狀,通過開展鉆井配套技術研究,將各單項技術研究進行整合,相互支撐,有效解決,井眼軌跡難度大,地層穩定性差,鉆井速度慢,固井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為實現伊通地區高效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1.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1)井身質量難以滿足油藏開發需求
由于油層厚度大,油頂油底間距高達500-1000m,地質要求上下雙靶點控制,至油頂以前井斜角降至0°中靶,保證軌跡垂直穿過油層,井身剖面由“直-增-穩”變成“直-增-穩-降-直”,且該區為小靶區鉆井,軌跡控制難度大。
(2)地層傾角大,井斜角難控制
該區地層傾角大,一般在8-12度,直井施工中鉆井過程中需要加密測點,一般通過輕壓吊打來控制井斜,以保證井身質量,嚴重的井需要下入動力鉆具進行糾斜,定向井經常出現二次定向情況發生,嚴重影響施工速度。
(3)井壁穩定性,影響安全生產
鉆井井壁穩定性差,永吉組、奢嶺組和雙陽組地層泥巖中粘土礦物以伊利石為主,并含有較多高嶺石與伊蒙無序間層。泥巖中微裂隙發育,易發生水化分散,鉆進過程中極易發生坍塌、掉塊,影響安全生產。
(4)巖石可鉆性級值高,機械鉆速低
油藏埋深3000米,巖石可鉆性7-8左右,且砂礫巖、含礫砂巖發育,造成PDC鉆頭崩齒、斷齒現象嚴重導致二開下部及造斜段鉆速太低。
(5)埋藏深、裸眼段長,固井質量難以保證
水泥封固段長2800m左右,上下溫差大(60℃),水泥漿易出現超緩凝現象,且不利于固井后壓穩。 二開井身結構裸眼段長(2300m),齊家組縮徑現象嚴重(800-1000m),奢嶺組易坍塌掉塊,鉆井施工時需要不時劃眼,造成井眼不規則,存在“大肚子”井眼,頂替效率低,嚴重影響固井質量。 油、氣、水層多(500m),如昌106井,聲幅解釋圖顯示共有149個層位,各個層位及層間必須封隔良好,固井質量要求高,防竄難度大。
2.技術研究與對策
2.1井身結構和鉆具組合優化
通過優化鉆井液抑制性,控制上部地層縮徑問題,將二開復合井眼Φ 241.3mm+Φ 228.6mm+Φ 215.9mm中的Φ 241.3mm鉆頭取消,同時優化鉆具組合,全井段使用單彎螺桿+MWD,減少起下鉆次數,保證井身質量。
穩斜段:復合鉆進,隨時控制井斜方位,且有效提高鉆井速度;降斜段:不用起鉆,直接使用螺桿定向降斜;目的層段:500-1000m,隨時調整,保證中靶;直井:解放鉆壓,隨時糾斜,提高鉆速,保證井身質量
2.2優化剖面軌跡,滿足地質垂直中靶需求
為滿足油藏小靶區(40m)雙靶點垂直中靶需求,優化剖面類型,將“直-增-穩”優化為為“直-增-穩-降-直”,提高長目的層井的單井控制儲量 。
設計原則:①合理上提造斜點,減小井斜角;②進油層前井斜角降至0°,使降斜段在泵掛點以下,減小后期采油桿管磨損,延長油井免修期;③提高目的層難鉆井段的復合率,提高機械鉆速
2.3屏蔽暫堵技術
針對伊通地區儲層強水敏、水鎖、固相封堵等特點,應用屏蔽暫堵技術,制定有效的儲層保護措施,為提高油井產量提供技術保證。通過儲層綜合損害機理試驗得出,儲層受鉆井液污染后,受到較嚴重的固相損害、敏感性傷害和水鎖損害,受污染程度達到25%以上,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儲層進行保護。屏蔽暫堵劑粒子粒徑分布:依據“1/3-2/3”架橋理論,根據孔喉尺寸優選屏蔽暫堵劑粒子粒徑占比。防水鎖技術:優選表面活性劑,降低界面張力,有效降低鉆井液濾液進入儲層喉道引起的水鎖損害。儲層保護效果評價:優選屏蔽暫堵劑和表面活性劑,儲層滲透率恢復值達到90%以上。技術措施:控制鉆井液失水<3ml,降低濾液侵入量,降低水敏傷害程度;鉆井液中加入乳化劑,有效降低界面張力,防止水鎖傷害;應用變型粒子封堵技術,形成致密封堵層,有效封堵,實現有效保護。
2.4鉆井液體系優選
根據以往鉆井實踐,奢嶺組地層失穩是鉆井主要難點,應用納微米封堵技術,有效封堵泥巖微裂隙,保障井壁穩定。
封堵技術配方:+1.5%仿生固壁劑(納米級)
提高鉆井液封堵性要求:仿生固壁劑粒徑在0.70um以下的占11.86%,抑制粘土分散,封堵地層微裂隙,從而實現穩定井壁目的。
物理封堵:納米封堵+常規屏蔽暫堵。化學封堵:增強巖石膠結力。化學抑制:抑制表面水化+滲透水化。力學平衡:密度、循環壓力精確控制。通過優選配方及材料,提高鉆井液封堵性及抑制性,保障井壁穩定。提高抑制性配方:+3% FJ-1瀝青+1.5%井壁穩定劑。提高鉆井液抑制性要求:鉆井液濾失量小于3ml,保障防塌劑的產品質量。
2.5鉆頭序列優選
以匹配地層、提高進尺、減少起下鉆、提高破巖效率為設計原則,以最低鉆速為考核指標。對伊通各廠家、各型號鉆頭使用平均進尺、鉆速情況進行排序,優選出優快鉆頭廠家及型號序列,指導后續鉆頭選型。
2.6固井技術措施
優選雙密度水泥漿體系,攻關完善長封固段一次返技術,保證固井質量。綜合論證水泥漿體系、結構、返高、性能、管串結構等,實現貫串順利下入,提高套管居中度和頂替效率,保障固井質量。
(1)取消分級箍:采用一次返雙密度固井方式,優選水泥漿體系。(2)水泥漿體系:雙密度水泥漿,優化分界點,保證固井質量。(3)前置液及性能:為一、二界面的膠結提供清潔的井筒環境。(4)優選扶正器:優選整體式彈性+自適應旋流減阻器,提高居中度。(5)井眼準備:調整鉆井液性能,充分循環洗井,保證井眼暢通。(6)施工參數:控制注水泥、替量時不同壓力下的施工參數,防止漏失。(7)候凝時間:保證水泥石強度,確保壓穩上部油氣層
3.現場實施及效果
開展了5口雙靶區定向井優化設計,并完成了現場施工。其中昌59井為三靶區定向井,最大水平位移1092米,兼探3套主力層,實際施工最大井斜35.1°,最大水平位移843.51米。截止目前梁家構造帶地區完成鉆井施工5口井,固井合格率100%,井身質量合格率100%。
4.結論及認識
(1)在滿足井控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簡化井身結構是降低鉆井投資、提高鉆井速度的有效途徑。
(2)防斜打快技術研究,通過對鉆頭優選、鉆具組合優化、復合鉆進、鉆參數優選等方面的研究,能夠提高鉆井速度,有利于加快該區鉆井開發,并且鉆井速度的提高縮短了裸眼井段的浸泡時間,且有利于安全鉆井。
(3)通過對儲層物性、敏感性及傷害機理的分析,優選鉆井液體系及處理機,并應用屏蔽暫堵技術,保證了裸眼井段的安全穩定,且提高了儲層保護效果。
(4)一次返固井技術,打破了該區固井質量低、無法返至地面的局面,為油氣井長壽命、高效開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興成,任飛,張鳳江,等.海油陸采大位移井鉆井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01,29(5):28—30.
[2]薛名吾. 雙密度長封固井高低密度混漿封固段體系研究 [J]. 石化技術,2017,24(3):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