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梅
摘要: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自1979年兩國建交以來獲得了迅速而全面的發展,這對中美雙方和世界經濟都是一件好事。然而,近年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逐年增長,貿易摩擦時有發生,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又拉開序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產業鏈升級使得中美貿易關系由互補型轉向競爭型。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逆差;貿易爭端
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貿易摩擦,這些給中美貿易關系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中美貿易爭端一直不斷,2003年至2005年末,由美國單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貿易摩擦給中美貿易關系蒙上了濃重的陰影,貿易大戰似乎一觸即發,中美兩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貿易摩擦期。中美貿易摩擦作為中美經貿關系的一部分隨中美政治關系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變幻而發生變化。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顧中方勸阻,執意發動貿易戰,掀起了又一輪的中美貿易爭端。同年9月,美國政府悍然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進口關稅。美國副總統又公然恫嚇,“將征收更多的關稅,數字可能會大幅度增加一倍以上”,并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強詞奪理。
一、中美貿易爭端原因何在
1.以貿易逆差為借口進行利益敲詐
在中美近年來的貿易往來格局中,美國始終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對華貿易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美中貿易逆差自1992年便不斷向上突破。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占比從2008年的38%逐漸提升至2017年的66%。另一方面,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連續兩年下滑,優勢逐漸喪失。自2004年起美國服務業貿易順差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服務業貿易順差也保持了2%的增速,但2015年至2017年美國服務業的貿易順差以-5%和-2%的速度下滑。
盡管美國從中美雙邊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經濟利益,但美國政界一些人卻以零和博弈觀點看待雙邊經貿合作,把國內收入差距擴大等內部問題歸咎于“中國搶奪了就業機會”,把由于儲蓄率過低等內部結構性問題導致的貿易逆差歸咎于中國的政策,認為美方“吃虧了”。近年來,美國從倡導“自由貿易”轉向保護主義,無視世界貿易組織針對發展中國家的授權原則,曲解“對等開放”,無理地要求各國在每個具體產品的關稅水平和每個行業的投資準入都應與美國完全一樣,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置于非常不利的貿易地位。在解決中美經貿問題方面,美國更是無視中國表現出的極大誠意,背棄雙方達成的共識,單方面發起貿易戰,其直接動機就是企圖迫使中國在貿易投資上進一步對美擴大市場準入,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同時對外轉移美國國內矛盾。
2.保持自身在科技、經濟、軍事、金融等領域的世界霸權地位
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一直防范任何可能追趕上他的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并舉的遏制。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系。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報告還提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就是國家安全。2018年8月13日,美國總統簽署了《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含兩個重要法案:《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和《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進一步加強了高技術出口限制和防范外國企業通過投資獲取技術。因此,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美國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產品,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領域,反映了美國遏制中國技術追趕的意圖。
3.制造障礙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
中國外貿的取的斐然成就和中國外貿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全方位貢獻,中國被國際社會公認為近30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第一大貢獻者和受益者。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取得這樣的成就當然會引起美國的不安。同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近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占全球總量的42.8%,美國僅占19.4%,日本和韓國各占10.2%,歐洲和其他國家占5.1%和15.8%。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了,這自然引起美國極大的焦慮。奧巴馬說,“如果中國人過上美國人的生活,那將對世界是一個災難。”特朗普說,“中國的好日子已經過到頭了。”在美國方面,貿易逆差等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日益加劇,導致其與各貿易伙伴之間的經濟利益爭端越發凸顯,中國近年來在科技、軍事、金融領域的突出成就更進而加劇了美國這個守成大國對中國這個新興大國的防范、遏制之心。
“美國優先”是特朗普的一個競選口號,但現在美國已經白紙黑字把它寫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在最近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還明確地寫著,中國是首要安全威脅,是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副總統彭斯公開說,中國對美國的威脅遠遠大于俄羅斯,特朗普政府的軍費已經從奧巴馬時期的5827億美元暴漲至2018財年的7000億美元,剛剛通過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還將使軍費增至7160億美元。美國的這些舉措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并制造障礙。
二、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美國的貿易制裁
面對美國在經濟貿易摩擦領域咄咄逼人的戰略壓力和政策安排,我國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謀劃全局、突破重點,形成我國有效應對的政策體系和運行機制。
1.從維護國家發展環境的大局出發來應對好中美貿易摩擦
我國正處于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我們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動,一方面必然要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并將美方單邊主義行為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以此捍衛國家尊嚴和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堅決捍衛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體制,捍衛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樹立講信譽、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2.提高自身綜合實力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這場貿易爭端中始終要保持戰略定力,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做好自己的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
中國不愿打貿易戰,但是中國也不怕打貿易戰,貿易戰會對爭端雙方都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它迫使我們必須在某些工業生產技術上迎頭趕上,拜托受制于人的尷尬局面,在一些戰略品牌上自主創新,形成競爭優勢,打造產品國際品牌,這是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戰略觀察家網,羅援:中美貿易戰三個核心要害問題(演講稿)(2018-12-23)
[2]人民日報《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2018-08-29)
[3]光明日報《中美經貿爭端的回顧與啟示》(2018年08月0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