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測評是采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人的心理、行為及精神價值觀進行測試與評估的過程。從政府考試選拔、企業(yè)選人用人到軍隊征兵招生。心理測評作為一種參考標準和權重因素,在其中發(fā)揮著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選拔心理測評進行一些分析與探討,以期更好地得出一些建設性的觀點。
關鍵詞:心理測試與評估;人才選拔;心理測評技術
從“賢能公推”的原始社會,軍功至上的秦朝、孝廉察舉的漢朝,再到門第嚴格的魏晉南北朝和科舉取士的唐朝,我國的人才選拔方法和標準經(jīng)歷了許多變化與發(fā)展。早在2009年,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新浪網(wǎng),對119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40.3%的人在求職時曾經(jīng)接受過招聘方的心理測試,多達75.8%的人認為外企通常會在招聘中使用心理測試。不難看出,無論是政府、企業(yè)還是軍隊,其選拔人才的方式和標準均表現(xiàn)出多樣化、層次化、廣泛化的特點。心理測評指標也作為人才選拔中一項重要的參照,影響著人才的任用與否。
一、我國心理測評的發(fā)展歷程
心理測評的發(fā)展,自然離不開心理學科的蓬勃。距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創(chuàng)立心理學僅僅過去二十多年,西方心理學家就已經(jīng)采用心理測評。二戰(zhàn)后,企業(yè)家們也看到了心理量表在招聘人才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心理測評方式和技術由此更加進步。
我國系統(tǒng)的心理測評大致起步于1978年,在改革開放后廣泛運用實踐于健康咨詢、心理治療、人才招聘等。心理測評之所以無處不在,就是因為其具備強大的鑒別、預測和導向功能。“鑒別”即招聘方可以從眾多參測者中選擇適合擔任崗位的人才;“預測”則是通過對需求人才的崗位特點做出分析,由此得出一定的標準選拔人才;而通過“導向”,可以將應聘者心理特征的不足之處反饋給應聘者,也可以通過測評結果指導以后的招聘工作。
二、當前常見的人才選拔中的心理測評
(一)軍隊選拔中的心理測評方法
心理測評,對于軍隊而言,是選拔人才,考核品質的重要渠道。無論是新兵入伍,空軍招飛,還是晉升授職,心理測評都是判斷參測者心理素質以及思想狀況的試金石。
當前,軍人心理素質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受到各界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目前主要集中在軍人心理素質教育訓練方面。通過對軍人心理素質概念、理論、模型的分析研討,沿用和建立了許多心理測量工具。目前,我軍在新兵入伍的心理選拔評估中,最常用的測量方式,是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個因子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
(二)國家公務員錄用選拔心理素質測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80年代進行的干部制度改革,在共和國歷史上掀起了一場廣泛而意義深遠的政治精英大轉換。如今,每年的“國考”(即國家公務員考試)由于其較高的難度和極多的報考人員,往往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為了使優(yōu)秀的精英人才進入國家公務員隊伍,多層多樣的選拔方式必不可少,心理測評也理所應當?shù)刈鳛橐环N重要指標加入到公務員選拔中。在當前的國家公務員錄用選拔心理素質測評中,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驗是最為主要的方式,通過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資料分析這五大部分,最大限度地考察受測者是否具備擔任行政工作的能力。
三、關于當前選拔心理測評的一些問題與現(xiàn)象
(一)量表存真性有待加強
目前許多單位和組織在心理測評中采用的手段主要以SCL-90量表、16PF等為主,這類量表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出發(fā),問題都具有較明顯的指向性,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受測者不難看出一些問題的意圖,從而導致受測者為了順利通過心理測評,選擇與自己真實情況不相符的選項,使得測評結果“流于形式”,這是當前心理測評工作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
(二)沒有考慮量表的陳舊性、限定性
我國當前絕大部分的心理測評量表和方法標準,都是從國外直接引進的,只有一部分經(jīng)過國內的心理學科專家進行修改。這就導致這些心理量表可能會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癥狀:一些在國外收效頗豐的心理測試量表,在國內卻收效甚微。說到底,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外文化背景、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我國心理學科在實踐層面的欠缺和不足,“拿來主義”盛行。
(三)心理測評“泛濫”導致信任危機
現(xiàn)在,心理測評無處不在,在社會各領域都能找到它的影子,這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許多未經(jīng)權威認證的“自制心理測評”充斥于書報雜志,魚目混珠。這類粗制濫造的心理測評往往會使人們降低對心理測評的信任度。
(四)心理測評手段有待豐富補充
當前心理評估測量結果的部分失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目前心理測量評的手段還比較單一,多以問卷調查,單獨訪談為主。首先,許多心理服務工作者未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心理工作培訓,屬于“無證上崗”,導致其開展心理測評和選拔工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當前心理測評的手段以受測者主觀給予的數(shù)據(jù)為主,測評中缺乏生理數(shù)據(jù)等難以“作假”的測評項目。
四、加強完善選拔心理測評的幾點思考
上述的一些現(xiàn)象與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于當前人才選拔的心理測評當中,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以下有幾點思考:
(一)加強心理測評問卷中的存真性
對于心理測評問卷,應按照“反復迂回,確保一致”的原則設置問題及其順序。一是對一些問題采取不同的方法反復設置出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選擇多個不同答案的現(xiàn)象,就能得出受測者敷衍了事的情況。二是對一些敏感重要的問卷問題采取語法與修飾的手段,淡化其設置意圖,使受測者難以察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問卷的存真性,有利于排查受測者敷衍了事的“廢卷”。
(二)加強心理學科建設,豐富專業(yè)人才隊伍
當前,無論是官方還是非官方的許多人力資源系統(tǒng)和服務機構,一方面是心理測評人員隊伍建設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測評人員專業(yè)素質的欠缺,導致心理測評人員無法準確把握測評結果,難以得出科學的解釋和結論。要促進心理學科科研成果轉化,將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企業(yè)聯(lián)動起來,大力建設一支專業(yè)過硬的心理測評人才隊伍。
(三)采取多種手段豐富補充心理測評手段
在選拔心理測評中,要力拒測評手段的單一性,在進行問卷填寫、單獨采訪時,采取同步生理檢測等手段,確保心理測評手段的多元性。
五、總結
當前,我國心理服務工作受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并處于不斷上升發(fā)展的階段。心理測評也大大運用于社會各行業(yè)的人才選拔中。但與國外成熟的心理測評方式標準相比,不僅成效還不夠,心理測評的手段、方式、標準也亟待規(guī)范加強。我們相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我國的選拔心理測評水平一定會再上一個層次。
參考文獻:
[1]呂探云.健康評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陳彥青,李濤.40.3%求職者接受過心理測試[EB/OL].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9-04/28/content_2643312.htm, 2009–04–28.
[3]葉弈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黃嘉宬,出生年月:1996.10.19,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廣東省汕頭市,當前職務:學生,當前職稱:學生,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社科/意識形態(tài)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