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洋 梁國鋒
摘要:當今世界已經邁入“互聯網+”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為“互聯網+”背景下的財務轉型指明了方向。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會計人員的職業生涯也將面臨重新規劃。本文試通過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分析,為優化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和運營建言獻策。
關鍵詞:財務共享;大數據;影響
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概述
(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內容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指將企業集團大量重復、易于實現標準化和流程化的會計核算從分散的業務部門抽出,集中到一個新的獨立運營的業務單元,從而進行流程再造、標準化、集中處理,以達到提升業務處理效率,進而降低成本,加強管控,提升客戶滿意度、創造價值的目的,最終提升集團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一種作業管理模式。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展現狀
截止到目前,中國本土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已有近十年的歷程。在這十年中,從懵懂的摸索嘗試,到咨詢公司與企業逐漸協同推薦,到企業的自主創新,一片欣欣向榮。與此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財務共享服務建設的步伐也從未停歇,大量的西方企業在中國境內建立中國區、亞太區甚至面向全球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在持續擴大規模。
例如,陽光保險集團、中興通訊、國家開發銀行、蒙牛集團、中交二航局、中國平安等大量企業都已建立較為成熟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覆蓋行業的方方面面,并為其他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提供了典范。
(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未來發展趨勢
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思維的前提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朝著以下方面發展。隨著財務共享服務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業務數據得以采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采用數據挖掘的方式發現問題,優化流程與服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除了為企業內部客戶服務,還能為某個行業的客戶甚至跨大行業客戶提供財務服務,其擁有的數據不僅局限于某些具體企業,還能獲得行業性數據。數據規模也更為龐大,更具有代表性。
此外,基于云服務平臺,管理會計中的部分資源配置及數據分析工作,包括預算的編制、執行監控及財務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同樣可以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統一系統平臺上集中實現。如何有效使用這些數據,發揮價值,將成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
(一)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了業務流程和審批的自動化,以及業務的在線審批、查詢、短信提醒、進程跟蹤等,大幅提高了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互動性。
例如,通過將會計業務按公司屬性、業務類別等進行精細分工、專業化作業,實現了會計業務的工廠化處理,財務工作效率提升極為明顯;通過對會計人員采取共享業務的計件式考核,以及實時更新的作業績效看板,提高了會計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對各種業務單據的入賬規則定義,實現了業務從憑證到報表的全自動化會計處理;通過移動審批等移動端功能的應用,實現了非常便利的移動、實時辦公;財務共享的實時報表、一鍵合并報表,不僅大幅提高財務工作效率,也突破了傳統的會計分期,實現了持續報表。
(二)提升財務信息質量
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整合了集團全部會計資源,共享財務負責對各級企業的會計業務處理,解決了不同企業會計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使得集團整體會計信息質量大幅提升。
例如,通過財務共享,實現了各級企業包括原始附件在內的全部會計資料的在線,以及業務整合的隨機性、隱蔽性、互斥性,實現了賬戶公開,作業透明;通過共享中心內作業人員的專業化細分,使得各類業務處理得更加專業、細致,加上定期的視頻會議、業務分析與研討,可以快速促進各級單位業務處理的規范、精準,實現了從傳統會計的事后監督、間斷式管理向全過程監督、持續管理轉變。
(三)降低財務成本
財務共享服務平臺通過流程梳理,消除非增值作業及多余和重復的流程節點,將業務細化、流程標準化、操作簡單化,從而壓縮了財務人員的數量。同時,由于將財務人員集中辦公,財務工作集中處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此外,通過財務共享服務平臺的規模效應,降低了人力成本。
(四)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集中增強了內控能力,通過系統增強了控制的硬約束。通過系統統一全集團電子審批流,使得同一種業務審批流程一致,并且由系統進行控制;通過系統進行預算控制,強化了費用預算約束;通過系統規范了財務核算,同一事項只能進行系統配置科目核算;制度進行系統嵌入,共享系統自動約束和計算,增強制度執行力;與集團其他相關系統平臺進行對接和數據共享,進一步降低操作風險。
三、優化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的對策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共享服務模式
按照財務共享服務的運作形式來劃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主要包括四種模式:基本模式,市場模式,高級市場模式與獨立經營模式。依據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發展趨勢,四種模式呈現出遞進的關系。
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作形式采用的基本模式和市場模式兩種。從一些跨國公司成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經驗來看,其大多也是從一個企業的內部服務單位發展而來的。研究表明,模式的選擇是個復雜的過程,必須從企業自身的文化特征、所處生命周期、公司治理特征、戰略定位等因素出發,選擇適合自身現狀及企業整體發展的運行模式。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充分發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所應有的效益,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
(二)依托大數據搭建財務數據中心
在建設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較少考慮到數據技術的應用和拓展,主要還是以能夠解決企業的基礎會計核算、資金結算和系統管理為主。但財務共享的集中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理念已經為大數據的應用打下基礎。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財務數據和資金數據得到了集中管理,將原本分散的、不規范的財務數據進行了整合。經過一個階段的數據清理以后,能夠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提煉出在常規業務模式下無法得到的數據信息。
同時,對于財務共享而言,在發展的升級階段,可能會考慮建立數據倉庫,整合并規范數據,結合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甚至依靠可視化的數據展示提供給企業各級財務信息使用者。
在保證提供常規數據的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還可以考慮整合全國或全球的信息資源,將有效信息在企業全范圍內分享。
(三)明確財務會計的職能分工
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過程中,要想做到財務與會計的專業化、精細化,就必須明確各級財務會計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分工,為成員單位提供專業、規范化、標準化的服務,包括會計核算、資金結算、會計報表、管理會計、制度執行監督等內容,持續為成員單位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專業服務。
例如,中交二航局根據工作需要在公司層面成立了財務資金部和會計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分子公司層面成立了財務資金部,在項目部等基層單位層面實行委派財務總監制度。分工明確,責任就明確,工作效率也將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婧.淺談財務共享服務[J].中國商論,2019,(03):163-164.
[2]許曉峰. 企業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商論,2019,(03):179-181.
[3]魏志豐,呂靜.新技術在財務共享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3):54-56.
[4]王尚偉.試論集團企業如何運用財務共享中心提高財務管理水平[J].財會學習,2019,(03):50+52.
[5]何世美.財務轉型時代的財務共享研究[J].納稅,2019,(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