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勤

摘 要:羥丙基瓜爾膠[1-2]是油氣田在壓裂作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稠化劑[2-3],其含水率是判定產品質量的指標之一,水分測定值還關聯到粘度值的測定,粘度值是判定產品等級的重要指標。所以,水分測定在此產品檢測中有雙重意義!檢驗人員通過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就水分測定的結果對質量判定的影響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羥丙基瓜爾膠;水分測定;粘度值;質量判定
1.檢測依據
目前,羥丙基瓜爾膠采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企業標準Q/SHCG 64—2013[1]進行檢測,標準的名稱為《壓裂用瓜爾膠和羥丙基瓜爾膠技術要求》。為了簡便起見,下面簡稱為64—2013標準。
在64—2013標準中規定:產品的含水率≤10%;在0.6%瓜膠蒸餾水溶液、30℃恒溫養護4小時、剪切速率170s-1的條件下,一級品的粘度值≥110 mPa·s;在0.6%瓜膠蒸餾水溶液、30℃恒溫養護4小時、剪切速率170s-1的條件下,二級品的粘度值≥105 mPa·s。
2.含水率測定
64—2013標準中提供了兩種水分測定的方法。方法一:將水分測定儀在105℃±2℃條件下預熱預校,稱取5.00g樣品,平鋪在稱量盤內,105℃加熱0.5h,開啟儀器讀數開關,觀察投影屏,10min內讀數變動幅度小于0.2%時,儀器的讀數即為樣品的含水率。方法二:稱取(0.5~1.0)g膠粉(精確至0.0001g),平鋪在恒重的稱量瓶中,置于105℃±2℃的烘箱內烘制2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卻20min后稱量,然后再烘1h,再冷卻,再稱量,直至恒重。
含水率數值的求取:按照公式W=(m1-m2)÷m1×100%[1]的算法計算求得。式中,W:膠粉的含水率;m1:烘干前的膠粉質量g;m2:烘干后的膠粉質量g。
按照64—2013標準中的兩種測水方法,檢測人員分別做了樣品水分測定的實驗。為了將實驗結果進行比對和分析,實驗人員選取了6個不同批次的樣品進行檢測。水分檢測結果如“表一”所示:
3.粘度測定
按照64—2013標準中的規定進行操作。具體步驟:量取500ml蒸餾水倒入吳茵攪拌器中;取〔3÷(1-W)〕g[1]膠粉備用;調節吳茵攪拌器轉速,使得液體形成的漩渦可以見到攪拌器漿葉中軸頂端為止;將稱好的膠粉緩慢加入攪拌器內,控制好加入速度,避免形成魚眼,在加入過程中時刻調整攪拌器的轉速,以保證液體形成的漩渦可以見到攪拌器漿葉中軸頂端;膠粉完全加入后繼續攪拌5min,形成均勻的溶液,停止攪拌,將溶液倒入燒杯里,置于30℃的水浴鍋中恒溫養護4h;用Fann—35型六速粘度計測定養護好的溶液粘度,讀取轉速100r/min條件下的粘度計指針讀數。
粘度值的求取:按照公式 M=5.077×a÷1.704的算法計算求得[1]。式中,M:粘度值 mPa·s;a:粘度計指針讀數;5.077:當a為1時的剪切應力值10-1Pa;1.704:當粘度計每分鐘轉數為1時的剪切速率值s-1。
粘度測定的結果詳見“表一”,表中顯示了不同批次樣品的粘度值和不同水分樣品的粘度值。
4.質量判定
從“表一”中的統計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判斷:
①同批次的樣品,用不同水分測定方法測得的含水率結果不同,水分測定儀測得的結果和烘箱烘干法測得的結果相比較,前者測得的數值普遍偏大。
②6個不同批次的樣品中,水分測定儀測得的水分結果顯示:C批次樣品,含水率不合格(含水率>10%);烘箱烘干法測得的水分結果顯示:所有批次的樣品,含水率都合格(含水率≤10%)。
③測粘度用的膠粉量按〔3÷(1-W)〕g稱取,含水率數值越大,膠粉稱取量越多,溶液粘度就越高;相反,含水率數值越小,膠粉稱取量越少,溶液粘度就越低。同批次的樣品,測水方法不同,所測定的粘度值不同。
④6個不同批次的樣品中,用水分測定儀測定水分后,只有E批次樣品的粘度值符合二級品(≥105 mPa·s)等級的指標,其它5個批次的樣品符合一級品(≥110 mPa·s)等級的指標;用烘箱烘干法測定水分后,B、E兩個批次的樣品符合二級品等級的指標,其它4個批次的樣品符合一級品等級的指標。
5.觀點和建議
水分測定方法不同,測得的含水率數值也不同。這種數據的不一致性,使得同一種樣品會有兩種不同結果的判定。比如實驗中的C批次樣品,用水分測定儀測得的含水率是不合格的,而用烘箱烘干法測得的含水率是合格的;同理,同一種樣品在粘度判定時,會有一級和二級的兩個結果同時存在的現象。比如實驗中的B批次樣品,用水分測定儀測定水分時,粘度等級符合一級品的指標要求,而用烘箱烘干法測定水分時,粘度等級只符合二級品的指標要求。
這種對樣品品質的不同判定結果,會在樣品檢測指標接近標準指標限值邊緣的時候出現。此時此刻,檢測人員對產品的質量判定是難以下結論的。產品供應商跟用戶對產品質量判定結果的爭議也會由此產生。比如,某批次羥丙基瓜爾膠產品的樣品在檢測時,用水分測定儀測得的含水率剛剛超過指標線,產品自然判定為含水率不合格。但是,產品供應商會依照檢測標準(64—2013)的規定,要求含水率的測定按烘箱烘干法測定,此法測得的樣品含水率可能又是合格的。對于粘度等級的判定,也會出現如此分歧的狀況。比如,某批次羥丙基瓜爾膠產品的樣品在檢測時,用烘箱烘干法測測定含水率,以此為依據配制的溶液粘度達不到一級品等級指標時,產品自然判定為二級或以下等級。但是,產品供應商會參照檢測標準的規定,要求含水率的測定按水分測定儀測定,依此配制的溶液粘度可能會達到一級品的粘度指標。
華北油氣分公司在壓裂工程施工中,每年的羥丙基瓜爾膠使用量高達幾百噸。用量大,質量把控的力度就要大。嚴苛的招投標制度、供應商的優中選優、產品出入庫檢驗、產品入井前抽檢、等等手段,都是在為產品質量層層把關。在具體施工中,如何充分發揮羥丙基瓜爾膠的高粘度、低失水、低磨阻等特點,如何做到稠化劑加量小、膠體攜砂能力強、返排效果好等施工質量,壓裂作業工藝設計中要求,壓裂液使用的羥丙基瓜爾膠,其粘度值等各項指標要大于等于一級[4]品的質量等級標準。盡管如此,某些產品供應商還是在不斷地從檢測標準中尋找打擦邊球的機會。
按照64—2013標準檢測羥丙基瓜爾膠時,水分測定的兩種方法原理是相似的,但結果有明顯的差異,所以,產品的質量判定可能有兩個結果。為了使產品的質量判定獨立精準,為了避免各個檢測部門之間的意見分歧,為了杜絕產品供應商的僥幸行為,建議檢測標準里只保留一種水分測定的方法。實驗人員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從難易度、習慣性、靈活性、機動性、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等各個方面考慮并體驗,認為,采用烘箱烘干法檢測羥丙基瓜爾膠的含水率指標是首選的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張娜. 壓裂用瓜爾膠和羥丙基瓜爾膠技術要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3.10
[2]王軍利,陳夫山.瓜爾膠的應用研究[J],天津造紙,2002.(3):11~12
[3]榮國斌,蘇克曼.大學有機化學基礎[M],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518
[4]劉威.D66-P2井太2層可溶橋塞分段壓裂投產工程設計,華北油氣分公司,2018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