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戰略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逐漸形成,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總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問題和新機遇,并就如何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要求,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物流業;發展對策
一、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加強了國家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從而為物流業體系的構建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以沿線國家的城市和港口為支撐,并依托沿線海陸口岸節點,建設雙向輻射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將會為我國物流業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機遇,也必將加速我國物流企業集群式“走出去”步伐,推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物流企業市場發展空間。如何進一步推動物流業企業“走出去”,如何加強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構建和基礎建設,實現我國物流強國目標,是如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需求增速緩慢,有效需求不足
2001年到2010年期間,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可達到23.%,2010年達到最高增速(29.75%),然而從2011年開始,社會物流需求增長開始出現了拐點,增速持續回落。隨著需求的改變,2011-2016年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1.09%,甚至在2015年回落至最小值2.67%。除了增速放緩之外,我國有效物流需求不足,表現在國際物流需求總體偏弱,現階段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量少、規模小,且農產品貿易結構相對單一,大宗農產品、鮮活農產品等物流需求不足。
(二)基礎設施能力仍有待提高,缺乏聯動協調
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存在不足,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物流中心,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聯動不協調,增加了中轉成本。由于主管部門太多,人為地割裂運輸流程,導致各種運輸環節間缺乏銜接、無法聯動、效率低下。現代化倉儲、多式聯運等服務體系仍顯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園區體系也尚未建立,高效、順暢、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也尚不健全,物流技術裝備能力有待提高。
(三)政策法規效應不足,市場規范效果較差
由于政出多門、政策不一,各地政府政策實施效果差異較大,導致我國物流法規政策難以嚴格執行,也不利于我國物流業創新發展的推進。我國物流政策法規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和瓶頸,如準入監管體系不透明,社會化監管機制缺失,物流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缺乏先進合理的標準體系與標準化體制機制,缺乏有效的創新引導機制和措施。不夠完善的政策法規加上不夠規范的市場運作,嚴重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新機遇
(一)在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的背景下我國物流產業將會進行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的著力點在于實現“陸海”兩個方向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形成“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需要以國際物流為重點抓手,構建跨區域物流大通道及節點網絡綜合體系,以促進沿線國家經濟、文化、貿易繁榮昌盛。與以往我國物流企業單純的在內陸腹地及離岸港口提供貨物運輸服務“走出去”不同,為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及我國產品、投資及高端制造技術裝備“走出去”,我國物流企業亟需打造跨境供應鏈物流服務,從過去追求規模要素驅動向質量整合創新驅動發展轉變,釋放物流產業發展潛力,加快物流產業轉型升級。
(二)沿線基礎設建設將推動我國專業物流運營發展
加強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和道路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內在要求,加強沿線國家港口、航空、海岸等建設是實現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的基礎。如今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巴和孟中印緬等六大經濟走廊國際通道建設,與之配套的一批規模宏大的物流工程將相繼實施,給專業物流的運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建設的推進,區域內陸水聯運通道逐漸打通,航空及海運線路數量迅速增加,航空貨代、散裝和集裝箱國際貨運物流開始興起,專業化物流將成為未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
(三)跨境電商貿易將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碼頭等跨境電商平臺的成立,使得跨境電商貿易及物流業務出現井噴式增長,成為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為我國物流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高達6.3萬億元,伴隨“一帶一路”建設和“互聯網+智慧物流”的不斷推進,未來跨境電商貿易及物流規模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一帶一路”貿易聯通的不斷推進,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將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海外建設出口產品“海外倉”,擴大海外物流網絡分布格局。
四、現代物流體系構建的政策建議
(一)完善國內外合作機制,帶動物流需求市場擴大
擴大我國物流需求市場,需完善我國和沿線國家的現有對外合作機制,建立分層、多樣、切實可行的新合作機制。同時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現有的雙邊、多邊合作機制作用,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完善“一帶一路”對外合作機制,有助于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物流、航空貨運市場需求的擴大。完善國內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有助于快遞物流、消費品物流、制造業物流服務、農產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等在我國各大經濟開發區擴大。
(二)健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物流服務水平
由于“一帶一路”經濟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為了降低物流設施成本,提高物流的區域通達性,需要健全與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鐵路建設中,需著力搞好與中越、中蒙等泛亞鐵路運輸對接,這是開展經濟合作的硬件基礎;在公路建設中,應對接鐵路路網與提高其通達性,并將其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對于國內區域而言,要通過聯動協調完善現有立體化境內國際物流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發展多式聯運;完善現有的物流園區體系,提高物流技術裝備能力。
(三)完善物流政策法規,加強物流建設的政策指導
首先,要制定方向明確的政策,推進經濟發展。一方面,通過發展激勵機制進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是根據薄弱環節,制定相匹配的發展政策。其次,強化金融業引導作用。政府需要在“一帶一路”經濟區,對建設主體進行金融支持,以此滿足市場需求。最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隨著國際間的聯系加強,經濟區互聯互通,我國要客觀審視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這不僅要滿足當前的需求,還需要具有深化經濟聯系作用的現代物流體系的發展,這關系到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也是我國物流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歐陽明輝.“一帶一路”倡議下強化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及其基礎建設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80-82.
[2]王之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物流暢想[J].中國儲運,2014(11):39-39.
[3]王娟娟.一帶一路經濟區現代物流體系構建[J].中國流通經濟, 2016(3):25-31.
作者簡介:張晉楠(1993-),男,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區域經濟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創新與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