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冀湘 朱海泉
摘 要:為進一步提升城鎮地籍管理工作效率,促進我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進程,本文提出積極將新城鎮地籍測量技術應用于城鎮地籍調查項目中的建議。重點對相關技術應用要點做出較詳細探究,希望對城鎮地籍調查項目的實施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關鍵詞:城鎮地籍;地籍調查;測量技術;技術要點分析
城鎮地籍管理是我國土地管理中最基本部分,其管理效果對土地管理整體質量、城市經濟發展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推動城鎮化建設與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伴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城鎮地籍調查規模的推廣,城鎮地籍調查工作對測量技術精確度、可操作性均提出了更高標準。為促進城鎮地籍調查項目的有序發展,地籍測繪人員應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以為城鎮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鎮地籍調查
城鎮土地調查,多是指在城鎮規劃區域中開展的的權屬調查、界址調查、地形測量、地籍測量等內容。 城鎮土地調查應嚴格依照地籍調查技術規范,合理應用現有地籍調查成果,明確城鎮建設用地調查成果的現實應用狀況,保證城鎮中每宗土地界址、范疇、數目與應用方向等信息的明確性。采用總結與解析等方式,對工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施工、園區建設等土地利用狀況有全面了解。地籍調查與測量工作多會獲得圖形數據、宗地特性及各類表、卡、冊等數據信息,并將以上數據整合至地籍信息系統內加以整體管理,其具備編輯記錄、查詢匯總、日常更改、制圖傳輸、登記發證及辦公程序等多種管理功能,進而最大限度地迎合城鎮地籍調查項目日常業務及管理工作開展的現實需求。
2城鎮地籍調查方法和技術路線
城鎮地籍調查項目在運行過程較繁雜,并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此同時對與數據庫相關技術提出了較高標準,因此應科學應用相關方法方式開展地籍調查工作。
2. 1城鎮地籍獲得調查底圖的方法
獲得城鎮地籍調查底圖可采用如下三種方法,一般是依照調查區段存留下的材料與現實變動情況去獲取。①利用外業電子數據采集技術。在城鎮地籍數據采集工作初期,多應用GPS與全站儀等測量設備,在此基礎上將控制關鍵點、界址位點坐標添加至表格內,構建與之相對應的坐標文件。實際上,該種采集技術就是將原始的電子文檔轉變成標準格式,繼而構建數字化圖形,并對測量數據開展編輯工作,在對測量草圖內邊長、角度等外界測量數據信息處理以后,結合指定的測量公式去計算其坐標,最后編輯形成圖形。②開展轉換矢量數據工作同樣是獲得城鎮地籍調查底圖的有效方法,若數據源已是矢量數據或存在于城鎮地籍數據庫時,針對數據格式、基礎數據信息的精確度等參數進行整體檢查,繼而再對數據進行轉換與處理工作。
2.2城鎮地籍調查底圖的技術路線
在進行具體的調查實踐活動中,應提前進行現場實地調研工作,明確調查區段的地勢地形狀況。在這里需重點提及的內容是,應嚴格執行業內的相關規范,選取現有地籍調查與變更地籍調查去進行調查工作。針對那些具有部分研究材料的地段,建議應用變更調查方法,提升初有地籍材料的利用率,明確土地權屬,運用數字化修補測技術收集原有地籍圖,依照被采集的數據信息勾畫出新的地籍圖形,用新標準轉換過去的地籍數據庫的坐標、界址類型,以最新規定為基準調查城鎮土地權屬、地籍地形要素,構建新的地籍數據庫。
我國部分地區地籍調查工作開展的相對滯后,可能沒有存留下與地籍調查相關的數據信息,在這樣的情境下,建議應用初始調查法開展項目調查工作。針對已存有日常地籍、土地
征收與土地審批等資料的情況,應重視地籍調查期間的各流程,合理、充分的應用以上材料對土地權屬進行調查。當下,機載雷達技術在城鎮地籍調查領域已有廣泛應用,有資料記載,德國DLR研發的E-SAR系統在2009年11月在我國實現首飛,普通機載雷達技術在地籍測量及調查工作中多是在正側視模式下進行,斜視角通常較小。而E-SAR系統有效彌補了正側視無法覆蓋斜視區的不足,進而明顯拓展城鎮地籍調查范圍,并對機載前方的目標進行智能化成像,較全面的提供了機載前方的場景信息,此外該技術還能對機載后方場景進行成像,其獨特的成像算法值得深度研究,同時也為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效率提升創造了獨特優勢。
3實例分析
某縣總面積為6295.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42.0萬人,平均海拔2100米,森林覆蓋率為34.2%。
3.1技術路線
本次城鎮地籍調查工作以1:500比例尺為主導,充分應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站儀等數字化測量手段,進行大范圍的權屬調查與地籍測量作業,精確定位每宗土地的方位、界址、權屬等內容。系統化的梳理外業各種調查資料,依照國家一致化的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與技術規程,逐一將以上內容整合至調查記錄中,并將地籍圖形數據與屬性的表單數據關聯在一起,建設相對完善化的地籍信息數據資源庫。
3.2權屬調查
結合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衛星影像DOM與1:10000地形圖、規劃圖等資料,進行現場地質、地勢等勘察工作。結合地籍調查部門日常管理工作運行需求明確本次調查范疇,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按照初有主干路與溝渠細化為10個街坊。本次調查將權屬界線閉合的、附有確切權屬主與應用類別的地塊設為一宗地。在對界址調查過程中,嚴格依照社區、村委會做出的相關規劃安排,發送調查指界通知單并簽收,并組織本宗地及相鄰宗地有關人員親臨現場進行指界。在實地調查中,需采集土地權利人的相關資料并查閱國土部門以往頒發的證件等進行審核,進而確保宗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權屬狀況、使用者的基本情況等信息的精確度。
3.3地籍測量
因為該縣無大比例尺地形圖,故最后決定本次地籍測量工作采用邊測圖邊測量的方法,這樣能有效規避數次測量的問題,進而提升城鎮地籍測量工作效率。依照“從整體到局部、分級布網”的規則,決定在城區覆蓋16個D級GPS首級控制點,并對75個GPS一級控制點實施加密措施。其中,布設的首級控制點沿用城建坐標系E網的位點。為獲得每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界址線等地籍信息,決定應用RTK與全站儀相結合的方法,實踐證明[4],以上兩種測繪方法聯合應用,能明顯降低地籍測量作業中相關儀器的使用數目,減縮測量位點探尋時間、降低交通運輸費用。因為地籍測量工作對數據精確度提出相對較高的要求,并其部分界址點可能不處于可測量的區段,可能處于圍墻中心或廊柱中心等隱蔽處,為獲得以上隱蔽的界址點坐標信息,建議使用極坐標法、方向交會法等解析測量法進行測量,同時應用宗地草圖的丈量數據信息進行校對與審核,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地籍測量數據的精確度。
4結束語
城鎮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場所,加強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有現實意義,其是地籍實現有效管理、提升土地資源使用率的重要依據。在后續的地籍調查工作中,相關人員應積極應用數字化測繪技術、雷達技術等,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資源投入量的工作方法,減縮工期,將誤差率降至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少峰.淺談地籍測量在城鎮地籍調查中的運用——以休寧縣為例[J].西部資源,2018(05):176-177.
[2]閆保銀.面向三調的土地調查技術研究-以揚州廣陵為例[J].測繪技術裝備,2018,20(02):40-42.
[3]李文選.基于高分衛星影像的農村宅基地測量試驗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09):52-53.
[4]陳娜,詹方,杜秋宜.長度投影變形對農村地籍調查的影響及控制方法[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3):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