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聰
摘 要:絲綢之路發展戰略對于改變我國經濟格局,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政府政策引導之下,絲綢之路戰略實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如何強化投資、融資決策是影響該戰略目標的關鍵。本文基于絲綢之路戰略目標的提出,對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進行了探討,并結合先進的理念,為投資融資經濟決策提供相關的建議,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基礎;資金需求;經濟決策
引言: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改變我國經濟格局,促進貿易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新時期的絲綢之路旨在開辟新的貿易道路,改變原有的經濟貿易結構,進而實現增加產品附加值的目標。在此,政府必須完善基礎設施,重視投資環境的改善,并科學開展投資、融資活動,科學經濟決策,使其可以實現平衡區域地區經濟發展的目標。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概述
基礎設施是指方便社會居民生活的公共性設施,結合不同的內容,可以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濟性基礎設施,另一類為社會性基礎設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要到、公共通信、外貿口岸等,其中還包括支持地區經濟貿易的資源型產業,包括水電燃氣等,均是經濟帶發展需要投入建設的基礎設施,具有廣泛性。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其中不僅僅包括國內經濟帶,還包括對外貿易的經濟帶[1]。
二、絲綢之路基礎設施資金需求概述
絲綢之路2016年至2020年計劃各國投資4萬億美元,年投資8000億美元左右,融資需求8000億美元,其中包括中東、北非等各大國家與亞洲經濟體組織,中國投資16萬億美元。絲綢之路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大量的資金,融資規模也比較大,基于邊際效應對投資規模進行分析,與設施需求產出效益息息相關。基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未來基礎設施資金需求進行分析,其會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由于不同經濟帶區域存在差異,其投資需求也大不相同,以陜西地區為例,五年投資需求在1.2萬億人民幣以上
三、絲綢之路投融資經濟決策探究
(一)融資策略選擇
基礎設施內容比較寬泛,其中包括基礎教育,衛生醫療、公共交通等。基于國外先進的融資方法與策略,美國應用自主定價權消除了資本隱患,重視資金收益的回收。基于絲綢之路戰略目標的提出,基于其融資需求分析,需要納入大量的資金資源,通過構建產業基金的方式,由雙方共同經營,給予基金一定的空間盈利。此外,通過股份制、基金持股的方式,對于吸納資金,加強項目投資具有重要的價值。在融資策略選擇中,嘗試應用組合投資策略,將不同項目打包融資,使其可以發揮良好的基金吸引效益,吸納大量的投資。
(二)投融資決策建議
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完善基礎設施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其提供強烈的資金保障。戰略目標的提出,必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政府需給予高度的政策支持。由于絲綢之路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周期時間較長,科技將其分為前期建設、階段鞏固、全面發展三個層面。在投融資過程中,面臨不同的階段,投融資方向也大不相同。如何吸納更多的資金,保障基礎設施項目的效益,政府需要給予高度明確[2]。
一是初期建設階段,在該階段過程中,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應放到合作投資之上,提高對項目的金融支持,強化基礎設施之間的互通、互聯,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戰略目標,盡可能加強各國之間的戰略聯系,拓展結算范圍,在各地區設置金融機構。在此,必須堅持融資多元化原則,堅持以開發為主的戰略目標,并為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專項資金,為融資企業提供國際性的金融服務,在對項目建設價值進行全面審計的基礎上,保障投資效益的最佳化。
二是階段性鞏固投資,該階段屬于發展階段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化。該階段不僅僅拓展貿易領域投資,還將優先發展能源合作,重視商務的業態發展。在此階段,金融投融資核心重點發生的轉移,重視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并致力于清算與支付業務的拓展、延伸。在此,各部門加強服務網絡構建,應用多邊性的金融組織,在原有專項資金領域拓展。此階段以商業性投資為主,并積極開展合作投資,重視服務能力的提高,這是第二階段原應做的事情。
在絲綢之路發展第三個階段,為全面深化階段。此階段應在第二階段基礎上拓展,以互動性投資的方式,協調產業鏈的聯合效應,優化地方性貿易結構,加強基礎設施與產業之間的融合,建立全面的合作體系,構建完善的金融一體化組織。商業融資組織成為主體,并積極開展金融工作,通過金融支持。在金融服務上更加專業、標準、個性,并重點為專項資金、大型融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基于經濟帶的不同發展階段,融資目標、融資策略均存在明顯的不同。就路徑而言,戰略性貿易政策對于經濟帶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的機遇,各地區若想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必須完善基礎設施,其對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具有巨大的影響。政府的戰略性投資有限,僅僅依靠政府投資無法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必須重視金融機構的輔助作用,引入大量的投資主體,使其可以滿足大量的資金需求,以新的融資模式、投資方式,推動經濟帶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融資建設中,需要對政府的職能進行定位,充分發揮政府在經濟帶基礎設施融資中的監管職能,并通過設置融資試點的方式,構建新型的融資模式,發揮試點的帶頭作用,為經濟帶資金儲備、融資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逐漸完善經濟帶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結論:絲綢之路開拓了新的貿易格局,若想保障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各地貿易往來,基礎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但僅僅依靠政府出資,無法滿足投資決策的客觀需要,投融資經濟決策是影響戰略效果,優化戰略目標的重要體現,政府需優化自身的監管、協調功能,以科學決策為主體,保障我國經濟的科學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小嫻.為北極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冰上絲綢之路”的中國先行者[J].中國遠洋海運,2018(10):26-29.
[2]張培.金融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路徑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7(2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