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劍
摘 要:近年來,政府大力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和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在取得較大成效的同時也凸顯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點,同時給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市場主體;信用監管
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在完善商事制度改革中展示出了它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近年來,各省在信用監管改革和創新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及國家工商總局關于加快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信用監管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工作,強化協同監管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快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和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但是改革還處在起步階段,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問題也凸顯出來。
一、我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問題與難點
(一)監管機制亟待完善
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有法律法規支撐但不完整,主要表現在:① 在一些地區可能缺少法律法規的支持和規范,而出現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導致市場監管資源浪費、統一監管難度增加和構建市場監管體系進程受阻等問題。②信用信息平臺建成后,市場主體信息錄用方面還有待加強,政府缺少必要的法律文件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真實性和及時性。
(二)市場環境和社會認識存在偏差
政府推進市場主體信用改革初見成效,但市場發育質量良莠不齊。信用中介機構嚴重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信用中介機構普遍規模較小,資金不足,擔保能力有限。信用缺失的市場環境導致部分中介機構作風不規范,進而使得市場環境愈發缺少健康,如此不斷惡性循環。加上市場上的信用信息無法通過合理的渠道獲取,導致信用缺失的現象愈發嚴重。
(三)監管手段和技術相對滯后
監管手段較落后,在數據的歸集和傳遞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也未能夠做好網上網下一體化監管工作,信息處理不足;監管技術發展遲緩,缺乏技術支持打造科學決策中心的構建,使得“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暫時沒有能夠實現;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沿用傳統監管思維慣性,治標不治本;高素質的監管人才關系到營商環境的發展水平,專業人才的短缺,抑制了改革發展。
(四)各政府部門協同監管格局尚未形成
市場主體信息數據豐富但監管信息流通不暢,數據大多為相關部門各自使用,處于封閉運行狀態,缺乏部門合作,許多企業信息資源被分割,不能公開和互通,更未形成信用信息聯網查詢和共享;尚無相關法規、制度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統一規范,容易造成政府部門間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監管難到位,無法配套強化市場主體信用約束,妨礙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程。
二、完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對策建議
(一)緊跟中央步調,爭取各級領導支持
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是市場經濟制度和市場秩序的根本,不僅涉及監管體制機制,甚至會影響社會誠信體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要結合地方實際,緊跟中央步調。另外,任意一項改革的實施都是一次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引起足夠的重視,從長遠打算,統一部署規劃,各部門斜體愛哦配合,方能使改革順利進行。
(二)強化改革宣傳,完善法律法規保障
強化改革宣傳,提升社會信用觀念的認知度。加強公眾(包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經營單位)對社會信用觀念的認知程度,讓公眾逐步認識到社會信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宣傳方法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宣傳報和互聯網進行投放宣傳,讓每一個公民從自身開始,認識社會信用的重要程度。加快信用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出臺,全面規范市場主體信用監管行為,是加強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強化信用約束、促進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迫切需要。
(三)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建立政府部門協同機制
積極完善各部門聯合執法的相關規章制度,部門間數據達成共享。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另一方面相關法規、制度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統一規范,避免造成政府部門間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監管難到位的局面。科學合理的分配劃分各部門的權利和職責,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
(四)完善社會監督機制,促進共建共治格局形成
在市場主體“寬進”的營商環境下,應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的權責義務,引導企業自覺依法經營,自覺自主進行誠信建設。讓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市場監督管理,有利于培養其 主觀能動性,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由“政府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由政府監管向行業自律轉變。建立健全市場主體的自我管理機制,完善現代化企業內部治理機制,有利于打造一大批讓社會公眾放心的誠信市場主體。
參考文獻:
[1]賈楠.政府主導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體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7.
[2]金鵬.論企業信用監管協同機制[D].浙江大學,2017.
[3]劉曉源,王玲.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信用問題研究[J].理論學刊,2013(03):57-61.
[4]彭肖麗.惠州市工商局對企業信用監管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
[5]錢弘道,徐博峰.企業信用監管中行政處罰的法治化指標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6
[6]任保平,鈔小靜.經濟轉型時期市場秩序建設的信用制度供給[J].思想戰線,2006(01):122-128.
[7]任小青.大數據背景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研究[D].寧波大學,2017.
[8]施建軍.簡政放權背景下的市場監管模式創新——基于“互聯網+信用+大數據”模式的工商監管[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5.06
基金項目:
本文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建共治共享視閾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研究”(18BGL213)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