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秋菊 王寧
摘 要: 分析了傳統計算機語言類教學模式的不足,當前Java課程教學存在教法傳統、理論和實踐不一致、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了以項目驅動,共建團隊、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
關鍵詞: Java;項目驅動;自主能力
一、現狀分析
隨著IT產業的蓬勃發展,對軟件開發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計算機語言類課程對培養專業能力非常重要,但長期以來,傳統的語言類教學模式與企業的需求差距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語言類課程基本按照語法結構進行講解,內容枯燥,教學與實際項目脫節,導致此類模式培養的學生開發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1]。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Java課程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只是零散的學習各類知識。雖然很多課程都有課程設計,但針對性單一,學生并不能將其聚合在一起,導致學無所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教學模式空講理論,不重實踐,學生覺得課程難度大且枯燥無味,造成絕大部分畢業生都沒有完整的項目開發經歷,對軟件開發缺乏完整的、清晰的認識[2]。
二、改革方向
1.項目驅動
授課教師首先將項目的需求和需要的技術提前發給學生,在課堂上將技術的原理和編程的技術引入。通過操作和講解,讓學生系統的了解該項目的技術和原理,最后詳細講解每個知識點在項目中的應用和實現,幫助學生從應用的層面上去理解新知識。在此過程中可以用一到兩個真實的項目穿插其中,實現理論結合實踐,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共建團隊
軟件開發講究團隊協作,而分小組建隊是鍛煉學生團隊開發的好方法。將學生按照自愿結合的原則,分成若干組,由4-5人組成。要求組內分工明確合理,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適當調整題目難度。每組每周根據老師安排的任務完成相應的課題報告,一周時間準備,到下一次上課時將小組的課題講解給全班同學,其余同學可以隨時提出質疑和疑問。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應變能力。
組內打卡機制。學習語言是一個持續而長久的過程,所以讓組內成員相互監督實行每周完成五次打卡,每次打卡至少寫一道程序。通過相互監督學習和課代表的每周數據統計,能掌握每位同學的學習動態,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持久能力,讓編程成為一種習慣。
3.引入教學軟件
依托于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的在線教育平臺層出不窮,如慕課、學堂在線、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創建線上虛擬課堂,改變課堂學生被動聽,讓學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與教師高效互動[3]。通過教學軟件的使用,可以提前安排學習計劃和任務,讓學生有目標的去學習和準備,課堂上也能將學生的問題和疑惑實時反饋,課后立馬顯示數據分析,讓老師能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課堂內容。通過引入教學軟件,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將教學效果最優化。
4.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Java課程實踐性非常強,因此傳統的卷面考核評定單一并且不客觀。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可從卷面、平時、實踐、團隊合作這四個方面來綜合考核。
三、結語
通過對傳統Java語言教學分析,提出了以項目驅動、共建團隊、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以“老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的需求得到響應,這樣才能提高課題的教學質量。通過一年的實踐,從學生反饋和教學質量評估上,此次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后續的Java教學中,將繼續探尋新的思路,引入國內外好的教學模式,如果行之有效將逐步推廣到其他計算機語言類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馬海峰,宋井峰,袁海峰.基于CDIO模式下JavaEE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4(22):42-45
[2]冀振燕.JavaEE框架與程序設計課程的案例驅動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3(24):27-29.
[3]余鵬飛,黎鵬,周浩.Java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信息系統工程,2014(01):153-154.